当前位置:履职动态 >> 文章详情
建始县:支持和服务人大代表更好履职
近年来,建始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牢固树立为人大代表服务意识,高度重视代表工作能力建设,创新拓展履职方式和平台,不断激发代表履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时效性。
深化学习实践,增强代表意识
“人大讲堂”增强政治意识。坚持理论学习“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以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创设“人大讲堂”,围绕学习领会总书记相关领域重要论述和年度重点监督议题开展专题讲座。近三年,我们邀请省州人大相关负责人、行业带头人围绕支点建设、人工智能等领域,组织开展了18期“人大讲坛”,累计参训代表达到3000余人次。“代表论坛”提升工作意识。全县52个代表联络站设立“代表论坛”,各级代表轮流上讲台交流履职经验、畅谈学习体会,共开展各类学习交流活动600余场,推动了代表学有所思、学有所获。业州镇第二代表小组围绕新修订的《代表法》举办论坛,与会代表谈感悟、谈思考、促履职,论坛成为各级代表以学增智的载体。茅田乡第一代表小组依托基层立法联系点职能,结合当地实际,组织13名代表围绕当地民宿产业发展畅所欲言,也为《恩施州乡村民宿发展条例》的制定积极建言献策。“屋场夜话”强化责任意识。顺应“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特征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产习性,在联系服务群众时,我们以“屋场夜话”为开展方式,走进千家万户,让“代表讲给选民听”,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和大家广泛关注的问题,协调解决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
优化服务保障,提升代表能力
为代表履职搭好台子。立足全县乡镇、村(社区)布局,在片区划分的基础上,选择交通方便,便于代表履职的点位,全县共建设10个代表之家,52个代表联络站,970余名各级人大代表全员混合编组进站,实现了家站全覆盖。为代表履职找准路子。通过线上互联、线下互动等形式,运用“代表直通车”“选民接待日”等平台载体,每年收集意见建议超过600条,实现群众诉求直达。连续5年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136个民生工程落地见效。近三年318件代表意见的高效办理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如省人大代表程坤深耕康养产业,提出“康养+文旅+农业”融合发展建议,推动投资15亿元的青花田园综合体项目落地建始,进一步擦亮了“千年古县 康养建始”的形象品牌。为代表履职打实底子。254名县人大代表实现了初任培训与专业培训全覆盖,累计在全国人大培训中心举办4期培训班。出台代表履职登记办法,着力推进代表履职档案标准化、规范化,组织代表回选区向选民述职的工作成效登上央视《新闻联播》。
促进高效履职,激发代表作为
规范一套标准。以“531”硬性指标规范代表小组建设。出台统一标准,各代表小组在场所、设施、制度、档案和管理五个方面严格规范;代表小组对活动中形成的意见建议进行梳理,整合形成建议清单、交办清单、效果清单“三张清单”,形成工作闭环;围绕中心工作以及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各代表小组每年制定一份活动计划,让代表履职有规划、有内容、有指引。落实一条主线。把湖北省贯穿9年的特色品牌“代表行动”作为代表小组活动的主线,紧紧围绕省人大工作安排,落实省委战略布局和州、县中心工作组织开展代表活动。2025年,我们积极融入支点建设美丽湖北战略,以“三清三美建家园”为主题,引导群众清垃圾、清杂物,清陋习,美庭院、美村庄、美乡风,推动青里坝等社区获评“全国文明村”和“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聚焦一个重点。将专业代表小组建设作为代表工作重点课题,由相应专工委牵头,将全县120余名具有专业领域知识和经验的代表组建为5个专业代表小组,涉及法治建设、农业产业、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探索将人大专题调研与代表小组活动结合起来,不断增强活动实效。去年,30余名具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大代表下沉到一线,推动全县魔芋产业年产值突破3亿元。农业代表小组成员、州人大代表冷德禄通过引进平菇种植企业,开办包装厂,带动了周边1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集体经济突破200万元,村里办起了“共享食堂”,发起了育儿补贴,他本人还成了为民服务的“网红”。(侯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