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履职动态 >> 文章详情

三级代表齐发力 茶山生金惠民生——竹山县得胜镇人大代表助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侧记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5-08-15 15:24   [收藏] [打印] [关闭]

盛夏的得胜镇,万亩茶园层峦叠翠。站在茶场村的观景台上,连片的生态茶园宛如绿色绸带缠绕山间,采茶人指尖翻飞间,嫩芽落入竹篓,勾勒出一幅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作为湖北省首批“一村一品”茶叶专业镇,得胜镇3.8万亩茶园覆盖全镇90%以上农户,2023年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5亿元。在这片生机勃勃的茶山上,活跃着镇、县、市三级人大代表的身影,他们用履职脚步丈量民情,以代表担当破解发展难题,共同托起这片“金叶子”的致富梦。

镇代表黄绪叁:扎根地头,唤醒夏秋茶潜力

“以前采完春茶就闲半年,现在大叶茶让茶园变成‘四季银行’!”在界岭村生态茶园里,镇人大代表、村支书黄绪叁正指导村民采摘夏秋茶。

作为最早推广大叶茶的“先锋代表”,他将履职阵地前移。他深入各村,挨家挨户与茶农交流,耐心讲解发展夏秋茶(大宗茶)的广阔前景,努力消除茶农心中的顾虑。同时,他积极协调,邀请茶叶专家到镇里开展技术培训,为茶农传授科学的茶园管理和茶叶采摘技术。在黄绪叁等代表的持续推动下,得胜镇成功引入并推广了大宗茶开发理念。如今,茶农每亩茶园通过夏秋茶采摘可增收2000-3000元,昔日的“沉睡资源”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增收来源。

县人大代表汪金午:建言献策,力破发展瓶颈

翻开竹山县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代表意见建议,县人大代表、得胜镇党委书记汪金午提出的《关于推进得胜镇茶叶产业发展的建议》后附着厚厚一叠办结材料:新修的产业路蜿蜒茶山,新建的茶叶交易市场人头攒动,改造的灌溉渠清水潺潺……

“当代表就要替茶农发声”,汪金午连续5年在县人代会上提交茶产业相关代表建议。聚焦茶园基础设施薄弱等制约因素。他提出的关于改善茶园交通条件、完善产业配套等建议,得到了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办理。在代表建议的推动下,一系列项目得以落地见效:在茶场村郭家坡、圣水村、石底村等地,总长度达数十公里的产业路相继建成,极大地改善了茶园交通条件,方便了茶叶运输与日常管护,有效推动了政府资源向茶产业倾斜,为产业发展疏通了“经脉”。

市人大代表林航:科技赋能,茶香链动千万家

在星梦茶业的全自动生产车间里,市人大代表林航抓起一把乌润油亮的茶皂素颗粒,又指向流水线上穿梭的茶砖、茶醋饮料,对参观的茶农自豪道:“瞧!咱们的茶叶正在这里七十二变——茶砖销边疆,茶醋进商超,茶皂素出口欧美,每片叶子都物尽其用!”

这位深耕竹山十一载的福建企业家,将人大代表履职与产业链创新深度融合。面对传统制茶中夏秋茶资源浪费的痛点,他联合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及台湾高雄大学科研团队,投入3000万元攻克茶醋发酵技术,把茶农废弃的大叶茶转化为兼具开胃、抗氧化功效的时尚饮品。为让科技红利惠及更多茶农,林航创新“三金富民”机制:土地流转金以每亩700元流转629户茶园,年支付140万元,户均增收2200元;溢价收购金按高于市场价5元/斤收购鲜叶,贫困户年均增收2000余元;就业薪金提供茶园管护、车间加工等300余岗位,务工农民年均收入1.5万元。圣水村茶农感慨:“采茶季每天挣150元,加上流转费和分红,一年轻松超3万元!”产业链的延伸更让“十星红”香飘世界。如今,“十星红”系列产品远销全球10余国,年产值突破1亿元,成为十堰农产品出海的亮丽名片。

从镇代表黄绪叁躬身田垄唤醒“沉睡茶青”,到县代表汪金午笔耕议案疏通“产业经脉”,再到市代表林航科技赋能锻造“出海名片”——三级人大代表在茶山上踏出的履职足迹,正转化为万亩青翠的丰饶答卷。如今的得胜镇,茶农们指尖采撷的不只是嫩芽,更是稳稳的幸福:夏秋茶增收的欢声在层峦间回荡,新修的产业路上满载茶筐的货车川流不息,车间里“十星红”流水线昼夜轰鸣着致富的希望。(徐云飞、王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