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履职动态 >> 文章详情
竹溪县人大代表引领全域治水绘就青绿画卷 让每一条河都流淌着生态之美
在竹溪大地上,千名四级人大代表怀揣守护绿水青山的赤诚,以实干担当践行使命,从机制创新到理念传播,从一线实践到长效守护,织就了一张全域覆盖的护水网络,让每一条河流都焕发清澈活力,为生态竹溪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以河湖长制为纲,织密生态防护网
全县党政干部代表率先垂范,将河湖长制作为守护生态的“军令状”,以脚步丈量责任,用行动守护青绿。他们化身河流与林地的“守护神”,严格遵循巡护制度,定期深入田间河畔、山林深处,排查污染隐患如“侦探”般细致,制止破坏行为如“卫士”般坚定,协调解决问题如“管家”般尽心,全力营造“巡河有责、护河担责、治河尽责”的浓厚氛围。
据统计,该县共选配各级河湖长305名,各级人大代表达到200多人。18个乡镇(局、场)组建106支护水工作队,共选配专兼职护水员1526名,800多名乡镇人大代表全部入选。各级党政干部代表主动认领责任区域,量身定制巡护“路线图”,确保每月巡河巡林频次不打折扣。巡河时,他们紧盯河道水质变化、沿岸排污口动态、垃圾堆积死角,一旦发现企业偷排、居民乱倒等问题,第一时间交办整改;巡林时,对乱砍滥伐、违规开垦等行为“零容忍”,当场制止并开展普法教育。正是这样日复一日的坚守,让竹溪的山更青、水更绿,生态屏障愈发坚固。
以宣传引导为要,激活全民参与力
全县各级人大代表深知,群众是生态保护最坚实的力量。他们化身生态文明的“宣传员”,用接地气的方式播撒环保理念,让护水意识深入千家万户,凝聚起全民共护碧水的磅礴力量。向坝乡人大代表在“全国生态日”活动中,把课堂搬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党群服务中心、民歌广场,通过院场会唠家常、发手册讲知识,用“垃圾堵河鱼不游”的鲜活案例,通俗解读保护河流的重要性。他们推动建立的“周五环境整治日”机制,让“志愿红”成为溪流沟汊的靓丽风景,“周周有清扫,月月大巡护”的常态,让“清清乡河水,浓浓护河情”从口号变成行动,浸润着每个村民的心田。
以机制创新为基,绘就生态富民图
机制是护水的基石,更是生态与发展共赢的关键。人大代表们深入调研、精准献策,推动构建长效护水机制,同时牵线搭桥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让守护碧水与增收致富同频共振。泉溪镇人大代表聚焦机制与产业“双轮驱动”,推动“民间河湖长巡查”与“溪城啄木鸟巡查”强强联手,精准清理河道养殖、违规垂钓等顽疾,让河长制在基层落地生根。他们走进农家院落,倾听群众心声,引导村民告别传统养殖,转身发展螺丝椒、黄连种植等特色产业,打造绿色生态游、乡村民俗游等新业态。坝溪河村夏大爷的感慨道出了大家的心声:“水更清了,天更蓝了,来游玩的人多了,咱们的腰包也鼓了,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以实践参与为纲,筑牢长效守护堤
人大代表们以“排头兵”姿态投身护水一线,用双手清理污垢,用耐心劝导陋习,更用智慧构建长效机制,让护水行动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丰溪镇人大代表带头加入“清河先锋队”,手持工具沿河道开展“拉网式”清理,无论是水面漂浮的塑料瓶,还是河岸隐蔽的垃圾死角,都逃不过他们的“火眼金睛”,“人工+机械”的配合让清理不留盲区。“文明劝导队”里,代表们耐心向违规垂钓者讲法规,帮河道耕种农户挪作物,给养殖户出点子清理粪便。他们创新推出方言环保顺口溜、“小手拉大手”等宣传方式,让环保理念家喻户晓;推动建立的“周五必查+随机抽查”机制和“生态红包”奖励制度,用激励点燃群众参与热情。如今的丰溪,水清岸绿成常态,人水和谐绘新景,护水成果看得见、摸得着。
千名人大代表的坚守与付出,让竹溪的每一条河流都成为流淌的风景,每一片绿意都成为发展的底气。在守护碧水清流的道路上,他们将继续前行,让生态之美成为竹溪最耀眼的名片。(张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