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履职动态 >> 文章详情
郧西县涧池乡人大代表履职赋能“六无”建设 绘就生态富民新图景
仲夏时节的郧西县涧池乡,荷塘映日、茶园叠翠,村落间巷道洁净、庭院井然。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上,乡人大代表的身影始终活跃在履职一线:他们带着“民情记录本”穿行于田间地头,在垃圾分拣点细问积分兑换实效,于荷塘边倾听农户对生态种植的期盼,用脚步丈量“六无”建设的民生温度。正是这份扎根基层的执着,让生态治理的蓝图贴着民心落地,让富民兴村的愿景化作实景,一幅“生态优、产业旺、百姓乐”的乡村振兴画卷正愈发清晰。
脚沾泥土听民声,履职为民聚共识。仲夏时节,涧池乡的生态画卷在青山绿水间徐徐铺展。乡人大代表的身影活跃在淘宝大道两侧的荷塘、茶园与村落间,他们手持 “民情记录本”,在风景村垃圾分拣中心驻足询问,细致了解积分兑换制度的落实成效;在下营村科普园与村干部深入交流,探讨 “六无” 理念如何更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融入乡村治理实践。
“以前垃圾随手扔,现在分类能换日用品,这样的好政策得靠代表们盯着落实!” 村民的朴实话语,是对代表履职的真切肯定。为摸清 “六无” 建设的民生底数,代表们累计走访600余户农家、召开10余场院落议事会,系统梳理出 “垃圾清运不及时”“污水管网覆盖不足” 等12条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形成专项建议清单提交乡党委。这些建议最终融入 “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乡转运” 的治理方案,从推动建设150个沤肥池到建议增设环境保洁公益岗,代表们用脚步丈量民生短板,让“六无” 建设始终沿着民意导向扎实推进。
手把钥匙解难题,精准监督焕新颜。“污水管网铺到了家门口,厕所改造还有补贴,这些实惠都是代表们一次次督办换来的!” 风景村村民王大爷望着洁净的院落,难掩感激之情。在“六无” 建设攻坚阶段,乡人大代表主动担当“监督员”“调解员”,聚焦垃圾治理、污水净化、白色污染防治等难点,逐项破解民生堵点。
针对生活污水治理滞后问题,代表们连续3个月跟踪督办,推动全乡完成448户水冲厕所改造,铺设污水管网2600余米,3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使80%的生活污水实现“净化还田”。面对白色污染治理,代表们带头签订“无塑承诺书”,推动村级添置500套共享餐具,并在学校开展“旧物改造”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成为“减塑小卫士”。从监督垃圾清运车按时作业,到现场调解堆肥房选址纠纷,代表们以“钉钉子”精神推动问题解决,让“清水绕村、庭院整洁”的愿景转化为群众可见可感的实景。
心向田野谋振兴,履职尽责结硕果。生态宜居是底色,产业富民是目标。乡人大代表深刻把握“六无”建设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将履职重心放在“生态+产业”融合发展上。在风景村黄桃示范园,代表们与种植户算清“生态账”:“坚持无公害种植,果子能多卖三成价,这才是可持续的致富路!”
为推广“无化肥、无农药” 种植模式,代表们牵头组织农技专家开展培训16场,推动架设15盏太阳能杀虫灯、铺设5万平方米防草布,以物理防控替代化学投入品。针对下营村荷塘生态种植计划,代表们协调资金完善灌溉设施,支持用无害化农家肥培育莲子、荷花,使“生态农产”成为游客争相购买的“香饽饽”。如今,“二马氏”茶叶冲刺“绿色食品”认证,小水果基地亩产增收2000元,代表们用精准有效的履职行动,让田间地头长出“绿色银行”,让生态优势转化为富民实效。
情系民生守初心,长效监督谱新篇。“‘六无’建设不是一阵风,必须建立长效机制才能让好生态持续‘保鲜’!”在乡人大代表联络站座谈会上,代表们达成共识。为防止治理成果反弹,代表们推动建立“定期检查+问题交办+限期整改” 机制,每月对垃圾分类成效、污水设施运转情况开展专项督查,对发现的问题现场提出整改意见,跟踪督办直至落实。
他们还推动乡域内企业签订“生态责任承诺书”,督促农家乐使用可循环餐具,指导合作社建立有机肥使用台账,让“六无”标准深度融入生产生活各环节。如今的涧池乡,积分超市里群众兑换物资的笑声、荷塘边游客的赞叹声、茶园里茶农的忙碌身影,共同构成一幅生动的生态富民画卷——这正是乡人大代表们以初心守护生态、以担当助推发展的最佳见证。
从倾听民声的“连心桥”到破解难题的“攻坚队”,从助力产业的“智囊团”到守护长效的“监督员”,涧池乡人大代表以“六无” 建设为抓手,扎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让生态红利持续惠及百姓,在乡村振兴的蓝图上写下了履职为民的浓墨重彩一笔。(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