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履职动态 >> 文章详情
丹江口人大助力环网柜“退一步” 民心路“宽一程” 以制度力量疏通群众“心头堵”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始终指引着城市建设的方向,要求我们把人民满意作为城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丹江口市生产路改造这一民生工程中,丹江口市人大常委会以实际行动践行这一理念,将制度优势转化为纾解民忧、凝聚民心的治理效能。
一件群众家门口的“堵心事”——规划在居民单元楼口人行道上、高达两米的环网柜,因阻碍通行、影响美观引发居民担忧,施工被迫暂停。民声即哨声,丹江口市人大迅速响应基层诉求。副主任李拥军次日便率队直抵现场,俯身倾听居民心声,勘察点位梗阻。随即,他召集市政、国网、施工方等多部门现场会商,将民意的分量置于决策核心。最终打破常规方案:在原址开挖涵洞引管过街,将环网柜移至对面停车场规划绿化带内。这一“退柜入绿”的巧思,不仅破解了占道碍眼难题,更实现了与未来停车场电力设施的集中统一管理,赢得居民一致认可,成为人大推动多部门协同攻坚、寻求最优解的典型案例。
矛盾化解现场,人大履职并未止步。李拥军一行沿施工路段深入走访,敏锐捕捉关联诉求:化粪池淤塞、房屋裂痕、管线协调、道路硬化、施工进度……桩桩件件关乎民生。依托人大现场督办机制,他当场明确责任主体与解决时限,督促各方“把要事办好、办快”,将“用心用情用力”真正转化为疏通堵点、抚平民忧的扎实行动,展现了人大监督在推动系统性解决群众身边事上的关键作用。
此次协调化解生动彰显丹江口市人大推动“民呼我应”的制度实效:一是关口前移解民忧。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身边小事”快速响应、一线处置,将矛盾苗头化解于萌芽,吸附在基层,筑牢源头治理防线;二是一线协商破难题。领导干部下沉现场,搭建平台汇聚众智,在多部门协同中找到各方满意的最优解,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三是举一反三治根本。不满足于解决单一投诉,更以点带面主动排查关联诉求,推动系统解决,提升治理效能。
丹江口人大以脚步丈量民情,用制度力量化解民忧,在环网柜这件“小事”中,铺就了民心相通的“宽路”,以人大制度的刚性监督与柔性治理,为绘就“人民城市”幸福画卷贡献了坚实的基层力量。(张银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