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履职动态 >> 文章详情
兴山县峡口镇人大代表牵线乡亲“家门口”就业
夏日的峡口镇岩岭村,黄澄澄的李子、红扑扑的桃子挂满枝头。小水果丰收的喜悦里,不少乡亲却有烦心事:年事已高,子女在外务工,既想就近挣钱,又要照料孙辈。9月5日,这份朴素心愿在人大代表联系群众“5号见”活动中,得到了及时回应。
今天,县、镇两级人大代表向淼轮值接待群众,村民别远喜凑上前来,满是无奈地说:“我没得田种,出去找工不好找,还顾不到孙儿,就想问问附近有没有能干的活儿?”就业与顾家的两难,让向淼心头一沉。他清楚,这不是别远喜一家的困扰,更是乡村振兴中,劳动力就地消化、实现稳定增收的关键问题。
“乡亲们要的就是守着家、有事干、有钱赚。”向淼立刻想到,村内正处于“小水果采摘”旺季,随即拨通镇人大代表、兴山县老岩岭观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乔云明的电话:“乔代表,有位乡亲想就近务工,你家水果基地采摘忙,还差人吗?”
电话这头,是群众期盼的眼神;电话那头,是雷厉风行的回应。“没问题!正缺人手,这就安排!”挂断电话不到十分钟,乔云明就赶到了村委会,当场和别远喜沟通,敲定了用工时间与报酬。他瞬间笑开了花:“真没想到这么快!刚还在发愁,这就找到活路了!”
这份“半小时快办”的效率,源于人大代表对民生的真挚牵挂与务实担当。乔云明是峡口镇返乡能人,2017年回乡创业时,就立下“就近用工、共富乡邻”的誓言。八年来,他打造的“岩上茶居”茶旅项目与小水果基地,成了普安片区的就业蓄水池,累计吸纳当地村民就业超100人次,人均年增收1.5万元以上。即便创业遇瓶颈,他也通过调整岗位、开展技能培训等措施,确保村民稳定就业不减、收入不缩,用行动诠释着人大代表“民呼我应”的本色。
“‘5号见’就是一座桥,连起代表与群众的心,把群众盼的‘关键小事’,精准对接发展的‘产业大事’!”向淼的感慨,道出了活动的意义。群众烦心事“速办”,产业用工“痛点”得解,人大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在桩桩实事中愈发清晰。这“半小时”的效率、多年的“增收账”,浸润着乡村振兴的沃土,结出了村民“采果顾家、安稳生活”的幸福果。(谭羽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