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履职动态 >> 文章详情
建设数字蕲艾强农惠农富农——蕲春县漕河镇人大建议构建数字蕲艾强农惠农富农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蕲春县漕河镇人大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以数字技术赋能传统农业,聚焦蕲艾特色产业,通过“数字+农业”的创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强农惠农富农的新路径。这一实践不仅提升了蕲艾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也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广阔空间。
一、数字赋能,激活蕲艾产业新动
漕河镇作为蕲艾的核心产区,依托县人大代表的调研推动,率先构建了“蕲艾产业大数据平台”。该平台整合了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数据,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土壤墒情、气候条件,为农户提供精准种植建议。例如,2024年春季,系统预警干旱趋势后,镇人大协调水利部门启动应急灌溉,帮助农户减少损失约15%。同时,平台对接全国中药材交易市场,动态分析价格波动,指导农户错峰销售,2024年蕲艾干叶均价同比上涨23%。
二、科技惠农,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漕河镇人大联合县农业农村局推出“艾农通”微信小程序,集成了在线培训、病害诊断、政策咨询等功能。小程序上线一年内,累计解答技术问题1.2万次,发布病虫害预警37次,惠及农户超5000人。此外,镇人大推动建立“数字信用档案”,将农户种植规模、产品质量等数据纳入银行征信体系。2025年上半年,全镇新增蕲艾种植贷款2860万元,其中30%用于智慧大棚建设,亩均效益提升40%。
三、电商助力,拓宽富民增收渠道
在县人大代表的建议下,漕河镇打造了“艾香云仓”直播基地,培育本土电商人才。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2024年全镇蕲艾制品网络销售额突破2.3亿元,带动就业1200余人。典型案例包括刘榜村村民张大叔,通过直播带货年收入从3万元增至28万元。镇人大还牵头与顺丰冷链合作,建立覆盖全国的物流网络,确保鲜艾叶48小时内直达客户,损耗率从20%降至5%以下。
四、三产融合,延伸数字产业链价值
漕河镇以数字技术为纽带,推动蕲艾产业向康养旅游延伸。通过VR技术开发“云游艾田”项目,2025年“五一”期间吸引线上游客8万人次,线下配套民宿收入增长65%。同时,镇人大引入区块链技术,实现蕲艾产品从田间到扫码可追溯,高端艾条售价提升至普通产品的3倍。目前,全镇已形成7个数字化合作社,社员年均分红达1.8万元。
五、长效机制,筑牢乡村振兴根基
为确保可持续发展,漕河镇人大建立了“代表联企联户”制度,52名人大代表结对帮扶新型经营主体,每季度召开数字化应用研讨会。2025年6月通过的《漕河镇蕲艾数字农业发展三年规划》明确提出,将投入3000万元升级5G基站和冷链设施。镇人大主席团还推动将数字农业纳入县乡人大监督重点,定期开展专项视察,确保惠农资金精准落地。
当前,漕河镇的实践已成为湖北省数字乡村建设的样板。据统计,2024年全镇蕲艾产业总产值达9.7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9.3%。未来,随着“数字蕲艾”模式的深化,这片土地正书写着“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生动篇章。正如一位老农在人大代表走访时所言:“以前靠天吃饭,现在靠数挣钱,艾草真的成了‘黄金草’。”(刘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