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履职动态 >> 文章详情

代表沉下去 产业兴起来——荆州区川店镇第一代表小组助力乡村振兴实践侧记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5-09-25 14:51   [收藏] [打印] [关闭]

“人大代表,不只是审议报告、举手表决,更要俯身干事,真正为乡亲们蹚出一条致富路!”这是川店镇第一代表小组人大代表的共同心声。近年来,该代表小组立足本地发展实际,探索出“代表小组+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让代表履职更接地气,产业发展更有底气。

“我种了三十多年的稻田,没想到还能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带着大家一起科学种田!”镇人大代表、种植承包大户鲁郑忠感慨道。川店镇第一代表小组的21名省、市、区、镇四级人大代表,按照地域+专业组建而成。这些代表既有长期扎根农村、熟悉农业生产的“土专家”,也有来自企业、掌握市场资源的“新农人”,还有精通政策法规、擅长协调沟通的“行家里手”。通过多元组合、四级联动,形成了专业互补的代表团队,让“代表所能”精准对接“乡村所需”。

代表小组充分发挥企业界代表的资源优势,构建“龙头引领、多方参与”的产业帮扶机制,推动形成“企业有效益、农户有增收”的良性循环。区人大代表、万福祥米业负责人郑显峰说:“我们‘纪山米’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不能只让企业赚钱,更要让乡亲们都沾光!”他主动对接镇村,创新推行“公司+基地+科技+农户”模式,通过订单农业实行保底收购,在全镇17个村(社区)发展优质稻5万亩,带动5000多户农户稳步增收。张新场村农户王大姐笑着说,“现在我们老百姓种稻不愁卖,价格还有保障哩!”企业通过规模化原料供应提升产品竞争力,农户通过标准化种植实现亩均增效,构建起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

代表小组以项目为抓手,积极推动“良田、良种、良策”落地,为乡村振兴注入活水。区人大代表陈华东在松园村引进“爱媛果冻橙”时,挨家挨户做工作:“咱们试种好了,技术由我请专家,销售由我来找渠道!”如今,30亩示范园硕果累累,成为村里的“金果子”。为了推动村级产业发展,代表们联名提出《关于川店镇耕地流出恢复整改后,支持村级产业发展的建议》,争取到高标准农田项目,进一步推动土地提质增效。2025年,百亩水果玉米错峰上市,效益显著。“没想到咱们这土坷垃,真能长出‘金元宝’!”一位松园村参与务工的村民喜滋滋地说。

面对川店镇已有24年历史的苗木产业,代表小组创新建立“调研—建议—监督—评议”闭环工作机制,深入苗农听实话、察实情。“老树种不好卖,新品种不敢种,这是大伙最大的心结!”代表小组在调研后迅速梳理出工作清单、问题清单、建议清单、成果清单等四张清单,提出差异化发展建议。“人大代表建议不能停在纸上,关键要落地见效!”小组组长刘卫明在监督评议会上强调。如今,苗木产业正逐步走向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发展难题逐项破解,苗农们的眉头也渐渐舒展。

通过“代表小组+产业链”模式,川店镇第一代表小组真正让代表“动”起来、产业“活”起来、群众“笑”起来,切实用行动践行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张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