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履职动态 >> 文章详情
十堰市茅箭区:家站建设强根基 履职为民谱新篇
9月25日,十堰市人大代表履职培训班72名学员赴茅箭区武当路街道“幸福顾家”代表家站开展现场教学。从街心广场以案释法的法治宣传橱窗,到联络站内清晰公示的代表信息与履职承诺,再到顾家小区从“忧居”到“优居”的蝶变实景,学员们真切地感受到人大力量在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对“幸福顾家”家站建设给予高度评价。这是茅箭区人大常委会建强代表家站,发挥代表作用,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家站搭台,民意收集“零距离”
群众的需求是什么?如何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这是编组进站的人大代表们开展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顾家片区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片区居民大多为东风公司退休职工及家属,人口老龄化严重、环境脏乱等问题突出。代表们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院子会议等方式面对面收集群众诉求,围绕环境治理,明确推动屋顶防水、管线入地、电梯加装等“十改”内容;围绕“一老一小”特殊群体,新建了幸福食堂和“四点半学校”。
“以前觉得代表履职离我们很远,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找代表反映问题,小区改造的每一步都有我们的声音!”居民的感慨,道出了家站在民意沟通中的关键作用。
代表领办,志愿服务“聚合力”
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有形”的物质条件改善了,如何发动群众共治、共管?代表张红策划设计了“武当红・福到家”志愿服务体系,依据居民需求和兴趣爱好,成立门球协会、艺术团、志愿服务小分队等17个治理组织,组织29名人大代表加入“党员先锋”小分队、“救在身边”小分队、“管得宽”调解队、“拨动琴弦”文艺队等小分队,认领结对帮扶、健康义诊、爱心助餐、守水护水等服务事项85件。通过志愿服务组织,把社区热心公益事业和志愿服务的居民链接在一起,片区2000余人次参与了志愿服务活动,居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从“要我做”到“我要做”,更好嵌入基层治理小网格。
规范建设,筑牢履职“硬根基”
为规范家站建设,茅箭区人大常委会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全区人大“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建设的意见》,按照有场地、有设施、有信箱、有制度、有活动档案、有学习资料、有公示“七有”标准,建设了幸福顾家代表联络站,吸纳29名代表进站,其中省人大代表1名,市人大代表6名。
联络站里代表信息、承诺事项、活动内容均上墙公示,人大代表定期接待选民,通过“听、看、查、访、议”等形式推进代表行动落到实处。在建设“幸福顾家”项目中共征求群众意见建议8大类50余条,梳理形成代表建议11条,协调捐款捐物20余万元。通过人大代表共同努力,新增初心广场、风雨长廊等口袋公园12处,新建幸福食堂、快乐学堂、养老院等便民设施,绘就了代表和群众“一起谋事、一起干事、一起干成事”的和美生活新画卷,让“幸福顾家”更“顾家”。(黄丽丽 郑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