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履职动态 >> 文章详情

丹江口市石鼓镇人大代表履职答卷,破解群众“晒粮难”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5-10-13 11:23   [收藏] [打印] [关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10月9日,丹江口市石鼓镇粮食烘干试机仪式顺利举行,一台崭新的烘干设备启动运转,标志着困扰当地群众多年的粮食晾晒、储存难题迎来破解曙光。这一民生项目的落地,源于市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石鼓镇人大代表的深情建言,更依托“一事一议”项目政策支持,历经一年多跟踪督办,终成惠及全镇的民生实事。

民有所呼,代表调研摸清“晒粮痛点”。“2023年收麦时连下一个月雨,眼睁睁看着1.54万亩小麦发芽,镇里2万多亩耕地的收成,竟卡在了“最后一公里”的晾晒上!”试机仪式现场,市人大代表、石鼓镇党委书记熊欣回忆起当初调研场景仍记忆犹新。在市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筹备阶段,石鼓镇人大代表小组聚焦粮食安全开展专题视察,2023年小麦收割期遭遇连续阴雨,全镇虽紧急协调空闲厂房、屋舍晾晒,但因无专业烘干设施,仍有大量粮食出芽霉变;同年秋季玉米成熟季,相似雨情再度导致作物霉变,群众损失惨重。对比临近的蒿坪镇因有烘干塔和储备仓库损失较小的情况,代表们还发现更深层问题,石鼓镇不仅缺烘干设施,更无集中粮食储存仓和交易市场,农民收粮后多“随收随卖”,全镇口粮依赖外部输入,应急储备仅够维持一周,极端天气下的粮食安全隐患突出。带着“建设粮食烘干储存设施”的群众呼声,市、镇人大代表王英祥在市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交代表建议,提出依托惠民政策、推进“建烘干塔+设储备仓”的具体诉求,将民生痛点转化为履职清单。

代表督办强推力,政策借力促落地。石鼓镇粮食烘干项目的推进生动诠释了民生实事的办理实效,建议提交后,石鼓镇人大主席团以“钉钉子”精神锚定“一事一议”项目申报关键节点,开启为期一年多的跟踪推进,主席团成员一方面对接镇财政所梳理申报流程,带着调研数据与农户签字诉求表多次赴市财政局沟通争取政策倾斜,另一方面深入村组召开院场会,向群众解读“一事一议”项目“群众受益、政策支持”的优势以凝聚建设共识,镇政府同步召开推进会,协调解决项目选址、资金配套、用地审批等难题,最终推动该项目成功纳入市级“一事一议”民生项目库;项目建设中,烘干塔因用电量大导致现有变压器无法支撑运行,石鼓镇人大主席团第一时间向镇政府提出增容建议,镇政府随即向电力局申请,历时半年完成变压器安装,保障了设备正常运行,“从建议提出到争取政策支持,再到项目开工,代表们跑部门、访农户,把民生事办得扎实!”参与项目建设的黄川村村民感慨道,正是代表们的持续发力与政策东风的加持,让纸上的建议一步步变为实地的烘干厂房与仓储空间。

民生答卷,试机运转见证“履职成效”。10月9日的试机仪式上,当金黄的玉米颗粒通过传送带进入烘干塔,现场群众纷纷驻足拍照。“以后再遇连阴雨,再也不用半夜起来挪粮食了!”种植大户看着运转的设备难掩激动。据介绍,作为“一事一议”民生项目,此次试运行的粮食烘干项目配备1台120吨级烘干塔,日烘干能力达120吨,同步建成700平方米办公及仓储场所,可满足粮食临时储存与日常办公需求。项目投用后,年均可服务小农户1300户,覆盖全镇1.3万亩耕地的粮食烘干需求,后续规划的粮食交易区也将持续推进,逐步实现“烘干-储存-交易”一体化服务。

“从群众呼声到代表建议,再到依托“一事一议”政策落地,这是人大代表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生动实践。”石鼓镇人大主席王英祥表示,下一步镇人大将持续跟踪项目运营情况,组织代表定期开展“回头看”,推动烘干设施真正惠及农户,以履职实效筑牢全镇粮食安全防线。(王英祥 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