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法规解读 >> 文章详情
湖北日报|安全用气 防患未“燃” 以法治力量筑牢燃气安全防线
燃气,生活中的重要能源,其安全供应与使用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稳定。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燃气使用规模的急剧扩大,燃气安全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省住建厅深刻汲取省内外一系列燃气事故教训,全力以赴推进燃气管理各项工作,打响了一场消除燃气安全隐患的“攻坚战”。
法治是保障燃气安全的重要基石,只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才能为燃气安全生产提供长久、稳定的保障。9月25日,湖北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湖北省燃气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此次《条例》修订,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具体行动,将为湖北燃气安全管理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火墙”。
直面痛点 《条例》修订回应民生诉求
1999年,《湖北省燃气管理条例》正式颁布施行。2007年,省人大常委会对《条例》进行修订,同年10月1日起施行。这部地方性法规实施二十余年来,有力推动了湖北燃气行业的规范管理,为燃气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然而,时代在变迁,形势在发展。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省已形成“管道燃气为主、瓶装燃气补充、车用燃气配套”的多元化供气格局,覆盖全省所有市州和绝大多数乡镇,服务居民用户超1700万户、非居民用户逾25万家。庞大的用户群体和广泛的供应范围,使得安全管理压力持续加大。
现实中,部分燃气管网老化锈蚀,泄漏风险不断增加;用户私自拆改燃气设施、使用不合格燃气器具等现象频发,给自身及周边安全带来极大威胁;一些餐饮等行业未按规定安装、使用燃气泄漏报警装置,无法及时察觉燃气泄漏;“黑气瓶”、违规充装等问题时有发生,加剧了安全风险。修订《条例》,正是针对这些现实痛点与隐患而来。它不仅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迫切需要,让民众能够安心使用燃气,避免因燃气事故遭受损失;也是提升行业治理能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推动燃气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系统升级 筑牢燃气安全防线
此次新修订的《条例》共九章五十九条,系统构建燃气管理制度框架,全面覆盖规划建设、经营服务、燃气使用、设施保护、预防与处置、监督管理及法律责任等关键环节,精准回应当前燃气管理难点与社会关切——
责任共筑,构建“全链条”守护格局。《条例》明确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主责、用户尽责、社会参与”的责任架构。政府层面,要求县级以上政府将燃气事业纳入发展规划,落实管理力量和经费保障,乡镇街道负责基层协同监管。部门层面,细化住建、市场监管、应急、消防等部门的监管职责,形成齐抓共管格局。企业须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保障设施安全运行和服务质量;用户须履行安全用气义务,配合企业开展安检。同时推动行业协会加强自律,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网络。
规范引领,打通全流程安全脉络。《条例》在规划建设环节,明确燃气设施应与城市新区开发、旧区改造同步设计、施工和验收,安装费用纳入房屋建设成本,禁止向用户另行收费。推进老旧管网更新改造,提升设施安全水平。在经营服务方面,严格燃气经营许可,实行瓶装燃气实名销售、统一配送和随瓶安检。在使用环节,禁止私改设施、实施危害燃气设施安全的装饰装修活动、用气瓶相互倒灌燃气、倾倒残液等行为,餐饮等场所应安装燃气泄漏报警装置,从使用端防范风险。
防救并举,织密“预防—处置—保障”安全网。《条例》坚持预防为主,强化设施保护,要求划定保护范围并禁止危害行为,施工前须制定保护方案、签订保护协议并落实保护措施。完善事故预防处置机制,政府要制定应急预案,企业要定期组织演练。政府应健全燃气应急储备制度,企业应具备国家规定储气能力,优先保障民生用气,增强极端情形下的供气韧性。
民生至上,回应社会关切温暖民心。《条例》注重保障用户权益和服务质量,规定燃气经营企业应当公示业务流程、收费标准等服务内容,签订供用气合同,提供免费年度安检,及时响应用户报修。在价格机制方面,明确要求建立健全管道燃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完善调价公示和信息公开等制度,保障居民用气权益。
四手联弹 推动法规落地见效
《条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成效在于行动。省住建厅将在省人大常委会指导下,“四手联弹”扎实推进《条例》贯彻实施,全面提升我省燃气安全管理水平。
凝聚各方力量,强化组织引领。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将《条例》实施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推动各相关部门和单位把贯彻落实《条例》与本单位业务工作同步部署,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强化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
做好宣传培训,普及法规知识。开展多形式的宣传活动,制作通俗易懂的宣传手册,推动《条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针对重点对象开展专题培训,确保从业人员熟知法规要求,推动形成“企业自觉守法、群众主动护安”的社会氛围。
完善配套方案,确保精准实施。依据《条例》授权与原则性规定,研究制定或修订相关配套政策文件,重点围绕燃气设施保护范围、隐患排查标准、应急预案、部门协同等,形成系统完整、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确保各项制度精准落地。
加强执法监督,保障法规效力。加强对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情况的督促指导,确保《条例》有效执行。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对违反《条例》行为特别是危害公共安全的重大隐患和违法行为,依法从严查处,形成有力震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