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工作动态 >> 文章详情

共治共享 法治滋润一方人——恩施州跨省区域协同立法保护酉水河的创新实践(三)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2-01-27 09:17   [收藏] [打印] [关闭]

生灵万物,因水而存;聚落文明,因水而兴。社会发展每一个瞬间,都离不开水的润泽。

一条酉水河,跨越湖北、湖南、贵州、重庆四个省(市),将恩施和湘西两个民族自治州紧密联系在一起,同饮一河水,胜似一家人。对各地而言,治水护水,不仅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使命,更是各地共护河长清民长安的责任担当。

共治为根,法治铸魂。2017年,恩施、湘西两州以“跨区域协作”为理念的《酉水河保护条例》出炉,酉水河保护进入有法可依的时代。此后,流域内各地执法力量变强,百姓观念转变,河水底色更清……

如今,再探酉水河,一幅法治滋润一方人的画卷徐徐展开。

从“唱独角戏”到“打组合拳”

凛冬的酉水河,静缓深阔,偶有几只野鸭划过。河堤两岸,恩施州来凤县、湘西州龙山县两地水政监察执法大队工作人员巡回穿梭。

得益于《酉水河保护条例》的引领和保障,相邻两县联合巡查,换来海晏河清。

“以前,非法捕捞的人把河对岸当避难所,现在我们联合执法,谁都插翅难飞!”来凤县农业执法大队大队长向文语气里难掩自豪。

大山巍巍如弓背,大河滚滚如弓弦,横在来凤县和龙山县之间。因分属两省,行政执法始终让两县执法部门头疼。

“群众举报有人在来凤县境内非法捕捞,执法人员刚赶到,人就往龙山辖区跑,回回扑空。”回忆2017年以前的执法状况,向文仍气得咬牙。

《酉水河保护条例》出台后,联合执法有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以法治为纲,多部门多措并举,共同打好跨行政区域“组合拳”,严厉打击酉水河两岸水政渔政违法行为。

大招硬招迭出之下,成效立现。

2021年11月4日,来凤县水政渔政执法大队抓捕了一名涉嫌违法捕捞的嫌疑人,正当嫌疑人以为有龙山户口傍身可逃过一劫时,龙山县水政渔政执法大队早已在岸边等待许久。双方顺利交接,成功结案。

这样的案件并非个例。

龙山县水政监察大队大队长陈大鹏打开微信,“来凤龙山联合执法业务群”里弹出消息——

“龙凤大桥河段刚刚巡查完毕,龙山河岸可能存在‘一人多杆’情况,我们正在取证。”

“收到,龙山执法大队马上就位。”

……

2018年以来,来凤县水政渔政执法大队会同湖南龙山县渔政部门,在酉水河流域开展联合打击非法捕捞行动3次,处置人数4人,罚款0.4万元。“有法律作支撑,联合执法效率高多了!”陈大鹏感叹。

依托《酉水河保护条例》,流域协调治理还搭上了检察公益诉讼 “快车”,驶出了破解地域屏障的“加速度”,创新机制保护流域工作成效初显。

2020年5月7日,宣恩、来凤、龙山三县检察机关,在龙山县召开酉水河流域保护三县检察公益诉讼协作会议,达成在生态环境保护线索互通和案件管辖、移交方面通力协作的协议。

检察协作机制护航下,宣恩县关停一处养牛场,保障了龙山县石羔水厂饮用水安全。

一河碧水泽多地。《酉水河保护条例》颁布后,各地相继形成制度框架、行为后果、行政处罚幅度、水污染防止等保护机制,真正从共建向共治、共享转变,监管力量有力整合,民族团结深入人心。

从“法治引领”到“民间自觉”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酉水河保护条例》施行后,流域内各地群众也渐渐探索出一条人与河和谐相处之道。

2021年12月23日,天色微亮,酉水河边,来凤县旧司镇锁洞村村民田海军就下水了。

《酉水河保护条例》施行后,恩施州及相关县、乡镇等各级部门,层层压实酉水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以河长制为抓手,摸底排查,推动酉水河保护工作常态化,助力渔民开启新生活。

当了十几年渔民的田海军在村干部劝说下上交鸬鹚。不久,镇上组建保洁公司,田海军应聘上岗,承接打捞河道漂浮垃圾的业务。

傍晚,田海军的小船回到码头。船上满满当当,运的不再是鱼,而是水草和少量垃圾。

“捞鱼变成捞垃圾,我对酉水的感情也升华了!”从“捕鱼达人”变“护河卫士”,田海军难掩激动。

转变的引擎是法治,是干部们入脑入心的宣讲,是“千人治河”责任网的覆盖,是恩施州奋力实现绿色崛起的践行。

在来凤县百福司古镇卯洞景区,可载客32人的崭新“舍巴号”游船泛舟酉水河。

景区负责人向桂成介绍,《酉水河保护条例》实施后,河水污染现象得到控制,山更青,水更绿,当地旅游业蓬勃发展,游客络绎不绝,“和我在百福司街头走一走”升级为“和我在舍巴船上游一游”,年营业额翻了两倍多,带动周边几十户村民就业创业。

“法律法规的制定带动民间百姓自觉。如今,村民不仅自己不排污,还会对游客乱丢垃圾的行为进行劝导。” 百福司镇人大主席舒勇说。

“酉水河与我们血脉相融,《酉水河保护条例》更让我们认识到保护它的重要性。保护好我们的母亲河,就是为子孙后代积攒福气。” 百福司镇村民周国涛感慨。

实践证明,法规制度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得以彰显,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磅礴力量有效汇聚,生态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化为行动,酉水河“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生态画卷铺陈开来,两岸百姓共享绿色发展成果。

从“伤痕累累”到“生机无限”

2021年12月24日傍晚,位于来凤县和龙山县交界处的湘鄂情大桥堤岸两旁,三三两两的居民漫步其间,好不悠闲;夕阳余晖洒在酉水河面,波光粼粼,煞是好看。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得益于《酉水河保护条例》的颁布施行,越来越多的和谐景象出现在酉水河两岸——

水变清了。过去,大量生活污水直排酉水河,河边臭气熏天。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酉水河干流乐坪桥、百福司镇、民安街道三湾塘村3个国控地表水断面水质均保持Ⅱ类,水质类别为优。

地处酉水河下游的湖南省保靖县河清岸绿。“以前水太脏,下河游泳要长疮;现在水清了,冬天都巴不得游两趟……”保靖县居民杨明一脸乐呵。

恩施州生态环境局数据显示,2021年1至11月,包括酉水河、清江在内的全州12条主要河流,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水环境质量排名中位列第20名,我州是全省唯一进入前30的市州;来凤县河坝梁饮用水水源地月水质达标率为100%。

景变美了。龙凤大桥附近,河道岸线恢复自然生态面貌,建起了生态廊道,河水变得碧绿清澈。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还因龙山河岸的餐馆向酉水河排放污水,威胁着来凤县城居民的饮水安全。

经常来这里散步的居民王金宝说:“原来都绕着道走,现在环境美了,来这里散步是一种享受。”

鸟变多了。在来凤县绿水河段,一群野鸭掠河飞行,给冬日的酉水河带来别样生机活力。

为守护万千生灵的家园,酉水河岸线管控和河道管护规定全面落实,沿岸用地严格管理,来凤县仅2019年就责令退还酉水河沿岸土地2427.97平方米。

“现在鸟多鱼也多,小时候常见的鸳鸯、野生鱼又回来了!”对于酉水河的生态变化,在酉水河摆渡25年的百福司镇南河村村民向广胜看在眼里、乐在心上。

碧水有声,皆成乐章。法为河而成,河因法而兴。一条河与一部法的故事,叙述了一段恩施、湘西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在区域发展中团结合作、依法治水的佳话,绘就了一幅两地用法治力量保护绿水青山、惠泽两岸人民的生动画卷。

碧水长流,绵延千里。区域协同、依法治理已成大势所趋。酉水河跨区域协同立法的创新实践,必将对新时代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作者:谭刚平 蒲丹  杜玉婷   审核:吴耀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