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工作动态 >> 文章详情
秭归县九畹溪镇人大以法治为笔绘就现代化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
——秭归县九畹溪镇人大贯彻落实《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纪实
秭归县九畹溪镇,作为中国驰名商标“九畹丝绵茶”的发源地与核心主产区,既是湖北省人大常委会首批基层立法联系点,也是《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落地生根的“试验田”。四年多来,九畹溪镇以条例为“钥匙”,打开了茶产业从质量困境到绿色发展的“致富锁”。
一场夜话:立法从民需中来,条例应势而生
“种茶打农药、炒茶掺白糖,这不是砸自家饭碗嘛?”“病虫害年年闹,药打了不少,品质和产量还是上不去。”2019年夏,一场关于茶产业发展的村落夜话正在九畹溪镇峡口村召开,茶农们摇着蒲扇倒出了心中的愁绪。茶农的担忧,像一颗石子投进龚万祥的心湖。
龚万祥作为市、县、乡三级人大代表、基层立法联系点联络站负责人,历经多年,把“九畹丝绵茶”从背篓里的零散买卖,做成了带动2000余户乡亲致富的金招牌。如今却翻来覆去睡不着——品牌如何护?生态如何保?产业如何管?这些都是茶产业发展路上的困难与挑战。
“要想产业发展得更好,得要一部专门的法来撑腰!”九畹溪镇基层立法联系点收到龚万祥的意见后,专门入户走访调研,多次研讨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形成了“加快促进茶产业立法”的建议及调研报告提交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2020年,省人大常委会将《条例》纳入立法计划,迅速开展立法调研。九畹溪镇基层立法联系点积极响应,邀请专家、企业代表召开座谈会10余场次,组织104名联络员深入茶园、茶企、茶农家中广泛收集意见,最终上交30多条原汁原味建议。
“你们看,这就是我们当初提的两条建议。”2021年7月,联络站信息员周志成看着新出台的《条例》欣喜不已。“加大违禁农资品的查处力度。”“禁止在茶叶初加工中添加糖分、甜味剂、色素、香精等外源物质。”两条来自九畹溪镇的群众声音变成了法律条文。
十多年来,九畹溪镇基层立法联系点健全“155N”机制,开通线上线下渠道,让“立法民意直通车”开进千家万户,累计为130多部法律法规(草案)收集1200多条建议,为立法注入基层智慧与民声。
一份协议:普法用法入民心,法治落地生根
“乙方不得在茶园及人行道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类农药……”九畹丝绵茶业有限公司的办公桌上,320份《茶园管理服务协议》格外醒目,茶企鲜红印章与茶农黝黑指印交错。协议里的11项条款把《条例》中绿色防控、禁投废弃物等规定写成通俗易懂的“明白纸”,成为茶企与茶农的共同行为准则。
《条例》颁布后,九畹溪镇掀起了学法用法高潮,人大代表、立法信息员、法律工作者组成20人“普法宣讲团”穿梭茶山间,把法条说成本土话,编成顺口溜,《条例》内容顺着茶乡晚风浸润到家家户户,法治精神在茶乡扎下了根。
“法规让茶叶发展有法可依,我们更要执法必严!”市场监管执法人员任峰在“共话茶业·共谋发展”座谈会上语气坚定。四年来,九畹溪镇人大牵头开展执法检查20余次,涉及120余家主体,查处8起违法案例。2022年,镇上一家小型茶厂违规禁用农药,被责令停产整顿的案例,至今仍是茶乡人口中的“警示碑”。
2023年,第三联络站里的“法官工作室”,刚挂牌不久,一位茶企创业者在工作室咨询,“‘丝念’已注册商标,再用会侵权吗?”法官洪凯的专业解答,让茶企吃下定心丸。四年来,九畹溪镇基层立法联系点化解20起涉茶纠纷,发放2500份普法宣传册,提供法律咨询服务40余次,收集27条茶产业发展建议。
九畹溪镇茶产业在法治护航下脱胎换骨,茶园里,飘着的不仅是山韵,更有基层民主与法治的芬芳。
一纸账单:产业因法焕新颜,蝶变惠及民生
“瞧这满山茶园,绿得发亮!”九畹溪镇人大主席谢永彪站在茶园观景台,指尖划过层层茶浪,算起条例实施的“幸福账单”。
生态账上实现绿色发展。绿色有机认证主体从5家扩至16家,7500亩有机茶园铺展成碧色绸缎,比原先的800亩翻了近十倍。土壤有机质含量涨了12%,90%的茶园实现绿色防控。
品质账里藏着科技范儿。5家龙头茶企的智能生产线连轴转,鲜叶采摘、杀青、揉捻到包装全程机械化,茶叶品相更好、口感更稳定。如今8家主体手握地理标志、有机认证,“九畹丝绵茶”戴上“中国驰名商标”桂冠,漂洋过海闯欧盟、东南亚市场,品牌溢价超三成,年销售额冲破1.2亿元。茶酥、茶香腊肉等20多款衍生品成了“网红”,年销超500万元。
文化账透着千年底蕴。300米“贡茶之路”雕刻墙讲述着屈原与茶的故事,800平方米种质资源圃培育着古老茶种,3处非遗工坊里,老师傅们演示着32项传统制茶技艺。非遗表演《丝绵茶赋》捧回省级银奖,18则民间茶故事成群众最爱听的趣闻。
“去年光在茶企务工就多挣了两万元!”茶农柳启顺算起增收账,眼角笑出皱纹。3个茶旅融合示范村热闹非凡,300多个岗位让乡亲们在家门口挣钱,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30万元。
这纸账单上,每一笔都写着法治护航下的蝶变——生态更绿了,茶叶更俏了,品牌更响了,乡亲们的日子,像泡开的春茶,愈发有滋有味。
“《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为九畹溪镇茶产业注入法治基因,催生出从生态底色到品牌亮色的全面蜕变。”九畹溪镇人大主席谢永彪深情地总结道。
从茶园到茶杯,从生态到经济,《条例》像一股清泉,滋润着九畹溪茶产业的每一寸土地,让这片茶乡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一幅茶园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画卷正徐徐展开。(秦娜 谢永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