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工作动态 >> 文章详情

竹山县:用立法成果细琢松石产业 聚监督之力擦亮“金色名片”

——竹山县人大常委会多措并举贯彻《十堰市绿松石资源保护条例》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5-08-08 14:51   [收藏] [打印] [关闭]

“绿松石是大自然赋予十堰的宝贵财富,是继‘仙山、碧水、汽车城’之后的第四张城市名片,是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今年4月,十堰市委书记黄剑雄在绿松石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会议上,为这颗“东方圣玉”锚定了城市名片的新高度,并擘画出“千亿脊梁”的宏伟蓝图。

这一定位与目标的提出,为竹山绿松石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在奋力打造“世界绿松石之都”的新征程上,竹山县人大常委会勇担使命、守正创新、依法监督,以抓好《十堰市绿松石资源保护条例》的贯彻实施为引领,用有力监督和务实行动,为绿松石资源保护利用和产业蓬勃注入了强劲动能。

一、持续发力,宣传贯彻润物有声

时间回溯到2022年3月,一场聚焦《十堰市绿松石资源保护条例》的新闻发布会在竹山举行。竹山县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负责同志铿锵有力的发言与答问,如同一声嘹亮的集结号,正式拉开了竹山宣传贯彻《条例》的帷幕。

4年来,宣传《条例》的印记遍布庸国大地,《条例》全文化作朗朗之声,在全县广播喇叭、村村响、公共电子屏上循环播放,营造出“人人知晓、共同守护”的浓厚氛围。创新开展《条例》“六进”活动,无论是创文包保联络、入户走访,还是村组院落群众会,都成为宣传《条例》的生动讲堂。在一次次面对面的交流中,群众对《条例》的认知持续升温。坚持组织重点培训,全县13个涉矿乡镇、71个涉矿行政村、80个矿山执勤点、215名护矿员、1461名涉矿村中心户长处处在讲解、人人在学习,《条例》的声音回响在矿区每一处。

二、跟踪问效,人大监督锲而不舍

“条例出台以来,贯彻实施情况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对绿松石资源保护和产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促进作用?”带着这些沉甸甸的追问,竹山县人大常委会目标明确、问题导向,连续四年紧盯《条例》实施关键环节。

四年来,步履不停,深入80余处矿山、企业现场“把脉问诊”,每一次座谈、每一次视察,都力求“点穴”准确:产业结构调整的瓶颈、安全生产的隐患、市场秩序的漏洞……。检查的焦点从《条例》初施时的探索,精准投射到安全监督的痛点、矿山管理的难点、涉矿案件审判的焦点。安全生产法审议意见的“回头看”助力健全了3项制度,将隐患排查整治常态化、规范化,配齐配强了监管力量。涉矿类案件审判视察推动打击非法盗采矿产资源违法犯罪协调沟通机制进一步完善,强化了法治宣传教育,绿松石涉矿类案件同比减少92%。矿山管理专题视察推动“三封一管五级六防”措施和“八项长效机制”落实落细,“看住矿、守住洞、盯住人、不出事”总体目标基本实现,矿山管护成效显著,矿山安全持续向好。

2022年至2025年,先后聚焦《条例》实施、安全监督、涉矿类案件审判、矿山管理,通过4年接续、全面覆盖的执法检查和视察调研,催生了沉甸甸的成果,7条审议意见“对症下药”,督促政府和相关部门全面压实安全生产责任、防范化解矿山领域重大安全风险,督办问题及时整改,推动绿松石产业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竹山县绿松石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竹山县百亿绿松石产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并有力支撑了《十堰市突破性发展绿松石产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制定。

三、聚力破题,推动发展久久为功

《条例》实施的四年,绿松石资源保护更得力,产业规模更壮大,焕发勃勃生机。其中,凝聚着竹山县人大常委会“寓支持于监督之中”的理念,更闪耀着人大代表的专业智慧。

2025年,创新“1+4+N”组织架构,组建绿松石产业专业代表小组,配套建立专业智库、企业观察员、群众联络员三支队伍。专业小组聚焦“一城一镇多基地”产业布局,结合《条例》具体内容,梳理绿松石产业政策对接、问题短板、群众诉求3张清单,制定详细活动方案和调研路线,确保监督靶向聚焦、精准发力。

代表们脚步丈量一线,先后走访企业13家、商户36户,召开座谈会3场,梳理5大类32条意见建议。同时,多维度解剖深挖根源,组织9名专业代表进一步深度走访调研,围绕绿松石产业矿山管护、矿权整合、安全生产、政策落实、工艺升级、品牌打造、市场培育、人才培养、质量溯源体系建设等九大重点,由表及里“解剖麻雀”。不仅把脉问题,更解忧破题,推动法院、市场监管部门优化诉调对接机制,应运而生“麻家渡绿松石互联网巡回法庭”;联动检察院、市场监管部门多次会商研究,挂牌成立绿松石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

通过发挥专业代表优势,以履职监督专注解题破题,助力绿松石产业链向安全化、国有化、数字化、品牌化加速跃升《十堰市绿松石资源保护条例》的立法精神,正在竹山大地上深深扎根、枝繁叶茂、硕果盈枝,为托起十堰“千亿脊梁”的目标贡献着坚实的竹山力量。(王世华 赵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