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工作动态 >> 文章详情
咸宁市崇阳县白霓镇油市村——创新工作举措 打造联系点“小站点大平台”
2023年12月被确立为省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以来,白霓镇油市村在镇委的坚强领导和省市县人大的悉心指导下,贯彻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的指导意见》,致力于将联系点打造成为民意民情的收集站、民声民智的直通车、民主法治的实践地和宣教普法的大平台。一年多来,联系点召开立法工作培训会、征求意见建议会11次,对11部法律法规提出118条意见建议,充分展示了基层立法联系点在推进民主立法进程中的积极探索与实践。
召开妇女权益保障和未成年人保护立法工作座谈会
一、“两项举措”,加强联系点组织领导。镇党委和人大将立法联系点建设作为重要工作,集中工作力量,组建工作专班,全力推动联系点建设。一是领导重视“一抓到底”。白霓镇党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和任务。市、县领导通过定期督进度、听汇报、解难题等方式,加强指导督查,推动立法联系点工作深入实施。二是专班运作“一体推进”。确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人大主席等人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指导立法联系点的建设工作;配备专职工作人员3名、联络员13名、信息员45名、协助立法专家10名。
二、“三个融合”,实现基层单元全覆盖。将油市村立法联系点建设与基层体系结合起来,推进人大民主民意表达平台融合建设,形成“一体多元”的组织网络。一是融合基层党组织体系。将联系点建设与党群服务阵地建设和创新实践结合起来,通过白霓镇党委、23个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等将工作延伸至村民小组、村湾。二是融合基层社会治理组织体系。依托以村湾为基本单元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将信息采集点融入社会治理工作,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民意征集网络,覆盖更多人群、更广范围。三是融合代表工作体系。充分发挥人大制度优势和职能作用,将立法联系点与镇人大7个代表联络站有机结合、一体建设,组织代表进立法联系点和代表之家接待选民、联系群众、收集意见建议。发挥人大代表根植群众的优势,联系点68名专兼职工作人员中,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占50名。
开展“以案说法”法治宣传活动
三、“三个优化”,保障工作流程全闭环。联系点认真贯彻新时代立法工作的重要理念,积极探索从采集点建设、采集方式、意见反馈的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一是优化采集点单元设置。通过“人大代表联络站+立法联系点”的“站点融合”建设,形成覆盖23个村(社区)的6个网格化信息采集点,构建“采集点-联络员-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工作网络。二是优化意见建议收集渠道。通过发布公告、座谈交流、上门走访、设置“意见箱”等方式,丰富线下征集意见形式。通过联络员、信息员群和小程序、二维码发布等方式畅通线上征集意见渠道,设立“智慧人大 码上知晓”二维码,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意见征集。三是优化规范工作运行机制。工作流程标准化,建立“登记-分类-呈报-反馈”工作法,规范建议处理全流程。人员培训专业化,联合镇法庭,组织《立法法》等专题培训4场次,参训人员达240余人次。档案管理规范化,建立“一法一档“管理制度,完成11部法规的建档工作,形成原始记录160余份。
四、“三个参与”,创新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镇人大以基层立法联系点为依托,紧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在联系点建设中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一是全程参与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信息采集点相关人员通过宣讲身边的民主故事、代表故事等方式,不断提升群众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了解、关注和支持,让广大群众真正感受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二是全程参与推进法治建设。利用信息员、联络员熟悉本村、热心服务、有较好影响力的优势,在矛盾纠纷化解、乡村振兴等工作中,宣讲有关法律法规,收集法律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和意见建议。三是全程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组织立法信息员、采集员积极参与“四个夜话”、村湾理事会等,统筹本地资源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24年至今,人大代表参与调解涉及婚姻家庭、山林、土地、道路通行、宅基地、邻里纠纷等案件120起,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治理目标逐步实现。
上门征集村民关于乡村治理的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