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工作动态 >> 文章详情
荆州市石首市人民检察院——发挥专业特色 搭好立法征询“连心桥”
石首市人民检察院紧密结合检察机关工作实际,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统筹各方资源,持续健全工作体制机制,畅通立法参与渠道,不断拓展工作内涵外延,努力把基层立法联系点打造成为立法征询“直通车”、服务群众“连心桥”。
一、“由点及面”完善工作网络。根据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需要,扎实推进阵地建设,在院内精心规划布局工作平台,设置议事厅、专业代表联络站、民主实践厅等多个功能区域,为联系点工作开展提供保障。在市人大常委会指导和支持下,从全市精选18个具有代表性的立法信息采集点,涉及7个职能部门、7个乡镇办区、3个重点企业及1个少数民族基层社区,推动对基层单位和群众的立体覆盖。在12309检察服务大厅、市综治中心“石检为民之窗”、桃花山镇李花山村说事议事亭等地设置民意收集站,及时征集群众反馈的立法意见建议,进一步织密立法联系阵地网。同时构建以政法机关、法律从业人员、行业专家学者为主导、基层群众有组织地广泛参与的活动模式,既为立法提供专业化、创新性的意见建议,又广泛凝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实现群众性和专业性有机结合。
在乡村说事议事亭收集群众意见建议
二、“因势利导”优选专业队伍。紧扣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定位,依托检察机关法律专业人才富集优势,建立“一把手主抓、领导小组统筹、专班攻坚”的工作格局。成立以检察长为组长的联系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谋划立法调研资源调配和整体推进;下设刑事、行政、民事、公益诉讼等6个立法调研小组,各组由业务部门负责人牵头,优选资深检察官及业务骨干力量组成,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专业配置体系。各调研小组充分发挥法学理论基础扎实和司法实践经验丰富的双重优势,积极参与各项立法调研、意见征询、法治研讨工作。在深耕执法办案一线中,精准捕捉法律适用模糊地带、制度衔接盲区等立法问题。在征询《渔业法(修订草案)》意见建议时,对非专业捕捞、经营性捕捞、休闲性渔业行为等较为模糊的认定,建议予以明确、细化,同时建议完善乡镇政府及街道办事处属地管理责任。
三、“守正创新”丰富征询方式。自主开发“民声一点通”线上征集立法意见小程序,设置立法意见收集专栏,方便群众一键填录反馈立法建议,有效提升群众参与立法意见征集的便捷度,实现立法征询“24小时不打烊”的高效互动。以“走出去+沉下去”工作方式,对于需要征求意见的条例草案,安排立法调研小组前往基层立法联络站开展法治宣讲、“樟树下议事会”等活动,通过对相关条例草案进行细致讲解,提升群众对条例草案的理解与认识,零距离听取基层群众意见建议,原汁原味收集反馈群众意见。目前已对《食品安全法(草案)》《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草案)》等24部法律法规草案,收集反馈意见建议774条。
召开法规征求意见座谈会
四、“拓展功能”深化融合履职。紧密结合检察院职责,将联系点功能向推进普法宣传、基层治理不断拓展。打造“线上+线下”普法宣传阵地,走进乡村、企业、学校开展普法宣传讲座、舞台剧等活动100余场次,覆盖群众万余人次;以微信公众号为辐射,结合时事热点发布原创普法文章、短视频396条,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法律知识融入群众日常生活。争取市人大常委会的支持,建立人大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衔接转化常态化工作机制,对人大代表反映的多条河湖沟渠存在设置“地笼”非法捕鱼、致使渔业资源和河流生态破坏的问题,通过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书、召开听证会、邀请人大代表开展联合督办等形式,督促行政机关开展联合执法和专项清理行动,切实保护渔业资源,共同维护水域生态环境。
进学校开展普法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