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调研视察 >> 文章详情
襄阳:“小切口”调研要素保障难题 “大力度”助推营商环境优化
地方企业发展是否有活力,能最真实、最客观的反映出城市经济发展动能是否强劲。而企业的发展状况,除了与企业的管理水平等内在因素密切相关外,对外部的营商环境也有很高的敏感性和依赖度。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狠抓政策落实,打通助企惠民、纾困解难等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当前,全省各地都在积极通过“小切口”的改革创新,实现优化营商环境从“简政放权”的初级阶段向“控制成本”的高级阶段的转变。为此,襄阳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以推动襄阳营商环境再优化、再提升,助力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为目标,认真筛选了不同类型32家用能企业,围绕水、电、热等要素保障情况开展了深入调研。
一路深入,摸清情况
从调研情况看,襄阳市营商环境整体较好,但与市委、市政府“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目标要求仍有距离,工作仍有一些短板弱项,需引起高度重视,尤其是在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方面。一是接受供水服务的32家企业中,有6家反映因为经常停水,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2家反映由于自来水管网末端水压较低,即便使用加压泵,也无法满足消防水池、降温补水、生产用水的需求;1家反映由于水质不高,管道经常堵塞,导致水流量变小,生产线降温需求难以满足,影响产品产量和质量。二是接受供电服务的企业中,有2家反映时常有闪停、暂降情况,对生产设备和产品质量都有影响。三是接受供热服务的企业中,有4家反映蒸汽供应量不足、压力不稳,影响生产产能发挥和产品质量。同时,由于蒸汽管线建设滞后,新入园企业蒸汽需求难以保障。
两头切入,互惠共赢
要想把好脉,中医讲究既要把左手,也要把右手。为切实解决用能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除了听企业“诉”,还要听部门“说”。对此,襄阳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坚持问题导向力求找准症结,注重交流交谈,不搞汇报报告,创造说实话、听真话的氛围,达到深入倾听、透彻谈话的良好效果,在深入摸清企业真实情况的基础上,再赴供水、供电、供热等供能企业现场查看和座谈,全面掌握供能企业在供应环节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座谈会上,调研组听取了供能企业目前的生产经营状况介绍,通报了32家企业水、电、热等生产要素保障整体情况,并向供能企业分别反馈了用能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
调研组认为,供能企业与用能企业之间是相互促进而非矛盾对立,向用能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能源供应服务是供能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同时,用能企业良好的经营和发展能够增加能源需求,促进和带动供能企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形成良性循环。供能企业要提高站位,打开格局,将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的要求贯彻落实到优化提升对企服务的行动中来,拿出有效有力有诚意的办法和措施,切实解决用能企业生存发展中遇到的“卡脖子”问题。要认真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和用能企业的发展状况,一企一策、一事一议,适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努力创造出供需双方双赢、社会面多赢的良好局面。
三方“会办”,全程跟踪
调研结束后,襄阳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一线摸排回来的问题,认真梳理分类,针对共性和个性问题,分别提出处理意见建议,汇总形成了《民情·民声:供水供电供热等要素保障问题需要高度重视》调研报告,送襄阳市政府相关领导阅示后,拟定了整改时限,明确了责任单位。
3月31日,整改期限刚过,襄阳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再次组织专(工)委委员和部分人大代表,紧盯《民情·民声》交办的问题整改落实清单开展“回头看”。通过实地察看,调研组发现,企业所提出的问题均已得到妥善解决并建立长效机制。比如,供水企业对市政主管网进行了全面排查维修,完善了长效监测机制,确保企业生产不受影响;供热企业对所有机组进行了技术改造,全力保障片区蒸汽需求;供电企业积极开展电网侧治理,采取“无人机巡视+兵团消缺”模式开展设备缺陷集中整治,更换老旧设备,消除安全隐患。接下来,供能企业还将继续加强水质监测管理、加强管网更新改造,开展电网侧治理、指导用电侧治理,提升智慧化管理水平,切实提升服务质量及能源要素供应水平。从调研整改后召开的优化营商环境座谈会上了解到,企业代表们对供能企业的整改速度和质量表示了肯定,对襄阳市人大常委会注重倾听企业心声、切实解决企业问题的态度表示高度赞赏,发自内心的称其为“人大速度”;同时,还希望继续发挥政府交办、部门领办、人大督办的三方“会办”工作机制,以有效的制度供给来切实保障企业利益。
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围绕中心,锚定建设全国营商环境新高地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精神、市委“变重商优势为营商热势,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要求,充分发挥人大职能,针对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主题安排了营商环境季度性视察等活动,以持续连贯的内容、形式多样的方式,扎实推动党中央关于大兴调查研究的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建设性监督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宽松有序的市场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自由便利的开放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完备优质的要素环境、完善便捷的设施环境,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作风持续推进营商环境建设,让市场主体有更多的获得感。(襄阳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