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调研视察 >> 文章详情
丹江口市:扎实开展土壤污染防治 依法推进净土保卫战
丹江口市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依法落实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不仅是守护一库清水永续北送的关键,更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举。近期,丹江口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市域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专题调研,通过实地勘查、座谈交流,深入掌握土壤污染现状、防治举措及面临的挑战,为后续精准施策筑牢根基。
一、锚定目标,勇担政治重任
丹江口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扛起土壤污染防治政治责任。严格执行国家和湖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丹江口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总体目标、重点任务与责任分工,为全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奠定制度基础。
二、源头把控,多管齐下强防治
1.强化工业污染防控。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与“三同时”制度,从源头遏制新的土壤污染。积极推动工业企业清洁生产改造,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生产工艺与污染治理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提升综合利用率与安全处置率。
2.显著防控农业面源污染。大力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截至目前,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化肥施用量连续多年负增长。加大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力度,推广物理、生物、农业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全市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超58%。
3.稳步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加强生态养殖与健康养殖引导,积极推广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引入有机肥企业参与畜禽粪污收集利用,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提升粪污收集处理设备设施水平,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0%以上。
4.有效治理污染土壤修复。针对纳入全国土壤污染环境管理系统的两个污染地块,实施“一地一策”管控,制定并有序实施管控和修复治理方案。针对耕地污染修复,采取酸化土壤调节治理、优化施肥、品种调整等多种措施,完成退耕还林1036.25亩,利用改种工业用经济作物、改种畜牧饲料用玉米方式结构调整1477.75亩,利用深翻耕、优化施肥、叶面调控技术种植秋冬小麦556亩、油菜256亩、茶845.28亩。
5.全面实现全域垃圾“零填埋”。为保护库区周边生态环境安全,消除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风险,我市启动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及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对7座填埋场分别采用场区全部挖掘2个、生态修复4个、改造为垃圾焚烧飞灰场1个,三种处置方式,达成全域生活垃圾“零填埋”、无害化处置100%的目标。
三、部门协同,携手共保环境安全
明确各部门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的职责,建立健全协调配合机制,加强沟通协作,凝聚强大工作合力。建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各行政执法部门持续强化对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的日常监管,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打击违法排污、非法倾倒危险废物等行为,对涉嫌犯罪的土壤污染违法行为,依法严惩不贷。(张兆华 孙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