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监督动态 >> 文章详情

襄阳市襄州区:以“亮眼”监督为发展“把脉”,促成果“花开”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4-12-13 11:21   [收藏] [打印] [关闭]

依法监督是宪法赋予人大的一项重要职责。近年来,襄州区人大常委会以监督为使命担当,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探索监督成果转化运用新机制新路径,为区域发展、民生改善和法治建设保驾护航。

创新机制:筑牢监督“四梁八柱”

襄州区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监督机制的构建与完善。2019年3月,《关于监督成果转化运用实施暂行办法》重磅出台,明确了监督成果的范畴,确立“一书两函”转化模式与监督意见办理反馈流程,并实施满意度测评,为监督工作立规矩树规范,使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020年9月,在实践探索“三协同”监督贯通机制,即“一书两函三协同”,将人大监督与社会舆论、纪委监委、法律监督有机融合,编织起一张全方位、多层次监督网络,为监督工作装上强劲引擎,有效拓展监督的广度与深度,增强其权威性与实效性。

2024年,襄州区人大常委会聚焦审议意见交办督办与协同机制关键环节持续发力。目前,正在修订完善《关于审议意见交办督办的暂行办法》《关于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报告满意度测评办法》,颁布《襄州区人大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检察监督、舆论监督和巡察监督贯通协同机制(试行)》《襄州区人大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贯通协同工作暂行办法》。进一步细化监督流程,强化协同合作,让监督工作更科学规范、精准有力,催生“1+1>2”的协同效应,为监督成果转化筑牢坚实保障。

全面监督:精准“问诊”,靶向“施策”

襄州区人大常委会紧扣区委重点工作,紧贴群众“急难愁盼”,精选监督议题。2024年,将环境保护、农机安全、校园食品安全、医保公共服务、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民生热点纳入重点监督范畴,持续加大监督力度。针对监督发现问题,积极推动代表约见活动常态化、实效化,倒逼相关部门直面问题、积极整改,将监督成果切实转化为改善民生与推动发展的有力行动,实现监督议题与区委部署、政府工作、人民期盼同频共振。

各专(工)委依年度计划有序推进监督工作,构建严密体系。上半年,实施8项监督工作,涵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环境保护法》贯彻执行等领域,通过深入监督检查,精准洞察问题与不足,提出针对性意见和建议。下半年,围绕财政预算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等重要事项,开展全面深入监督。通过常态化、全方位监督模式,为问题解决提供有力依据,为区域稳定和发展献计献策。

为确保监督有的放矢,各专(工)委精心组织调研。如,在“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中,深入多地实地查看水质管控、排污整改等情况,精准锁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问题与薄弱环节;在校园食品安全专题调研中,深入学校与食品配餐配送公司,细致检查分析各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通过实打实的调研,找准问题症结,为精准监督提供有力支撑,为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坚实基础。

襄州区人大常委会严格执行“一书两函三协同”机制,在常委会会后迅速整合审议意见与建议,形成“审议意见+问题清单”,及时交相关承办单位办理,确保审议意见明确具体、操作性强。2024年,起草转交审议意见和整改交办函15份、履职工作反馈函4份、决议3份,高效推动监督成果转化,助力解决一批发展与民生难题。

协同作战:汇聚监督“合力”

在襄州区,人大监督并非“孤勇者”,而是多方力量携手作战,共同奏响监督“交响曲”。

“人大+审计”互联互动。建立信息互通、工作协同、成果共享机制,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对人大监督的支持作用。自2018年起,要求审计部门提交整改工作报告时附带问题整改清单,并选取问题突出、整改不力的部门现场报告、接受询问。截至目前,已开展7场次满意度测评,累计听取17个单位单项整改报告,测评结果均为“满意”。2024年,在听取审计整改报告后对整改不力的问题,以“小切口、深挖掘”的监督模式持续跟踪监督,确保审计问题整改“清仓见底”。近两年,督办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率超95%,推动相关单位建立完善32项规章制度,移送16起案件线索,追责问责6人,在规范财政资金使用、防范财政风险、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代表小组+专家团队”协同发力。以基层立法联系点为重要依托,将立法征询工作常态化推进,针对24 部法律法规广泛收集各类意见建议,多达88条。其中,有6条极具价值的意见建议被国家立法机关欣然采纳,另有 14 条获得省市立法机关的充分认可,成功构建起立法与民意相互沟通的稳固“桥梁”,让基层民众的心声能够精准无误地传至立法的神圣殿堂。同时,精心组建预算审查“专家智库”,从各个代表团中精心挑选出具备财政、投资、审计、法律等专业背景,或者拥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人大代表,使其担当预算审查联系代表的重要角色,深度参与到预算监督的每一个关键环节之中,以实际行动生动鲜活地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彰显民主法治建设的积极成效与蓬勃活力。

“人大监督+”贯通协同。襄州区人大常委会与区纪委监委联合出台人大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贯通协同工作的暂行办法,出台人大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检察监督、舆论监督和巡察监督贯通协同机制,通过双向发力、同频共振,打好监督“组合拳”。

推动转化:监督成果落地“生花”

为保障监督成果转化实效,襄州区人大常委会组织视察专班深入基层与项目现场,对照审议意见与问题清单,严格督办。2024年对多项审议意见办理情况开展全面跟踪检查,通过实地查看、查阅资料、走访群众等方式,在一线掌握问题整改实情,及时发现不足与新问题,现场提出整改要求与建议。通过持续跟踪检查,形成完整监督闭环,确保问题妥善解决、监督成果巩固提升,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襄州区人大常委会强化跟踪督办整改力度,在交办审议意见和问题清单后,要求责任委室与承办单位密切对接、紧密联系,明确责任分工与办理时间节点,掌握整改进度与效果,协调解决困难问题,确保整改有序推进、按时完成、取得实效。规定时限内,承办单位提交办理情况报告并组织满意度测评,彰显监督的权威性,提升成果转化质效。

在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领域,推动跨省跨区劳务协作与灵活就业,开展接岗探岗活动,助力农民工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全面摸清国资“家底”,有效盘活存量资产,为财政增收作出积极贡献;在政府债务方面,推动区政府谋划储备优质项目,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方面,全区电诈发案及损失双下降,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促进医疗资源优化布局,多个医疗项目进展顺利,提升区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通过监督推动省评相关指标显著提升,吸引众多项目签约落地,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襄州区人大常委会通过一系列监督举措,在人大监督成果转化方面成效显著,为加快推进现代化“一心四区”建设,书写中国式现代化襄州实践新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唐双全、涂艳)

责任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