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监督动态 >> 文章详情
丹江口市:持续监督问效 守护“一库碧水永续北送”
作为守护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地的重要力量,丹江口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将水污染防治作为监督重点。近日,丹江口市人大常委会牵头开展市水污染防治人大审议意见办理情况“回头看”,通过实地核查、资料调阅、专题汇报等方式,对政府及相关部门开展精准督办,以刚性监督推动审议意见落地见效,筑牢水质安全防线。
一、以使命担当为引领,压实水污染防治政治责任
丹江口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推动全市上下深刻认识“一库清水永续北送”的政治责任,将水污染防治纳入年度监督计划,通过执法检查、专题调研等方式,督促政府及部门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在法规宣传工作中,城环委积极协调司法、农业、环保等部门,构建“媒体宣传+基层宣讲+特色活动”立体化普法矩阵,依托主流媒体、政务平台开展《十堰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条例》等法规解读,结合“世界水日”“最美守井人”评选等活动,创新“案例教学+互动问答”模式,推动环保理念融入群众生活;通过“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五进活动,培育“小水滴”志愿服务品牌,凝聚全民护水共识,夯实水污染防治群众基础。
二、以机制建设为抓手,构建协同共治长效格局
城环委紧盯责任落实“最后一公里”,推动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治理体系:在属地责任层面,督促完善河湖长动态调整、考核评估与第三方暗访机制,压实市、镇、村三级责任链条,确保基层治污任务有人抓、有人管;在部门协同方面,强化市水保办统筹协调作用,推动执法体制改革与绩效考核深度融合,打破“九龙治水”壁垒,形成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厕污垃”一体化整治等攻坚合力,累计排查整改风险隐患10余处;在跨区域协作上,积极助力流域综合治理,推动签订跨区域生态补偿协议,建立资金共担、成果共享机制,为水源地保护提供制度保障。
三、以要素保障为支撑,提升污染治理能力水平
城环委聚焦基础设施短板,持续跟踪督办项目落地与资金使用。2024年,推动污水处理、生态修复项目纳入中央及省级专项资金支持范围,督促建立全过程绩效评价体系,确保每笔资金“精准滴灌”;指导政府做好专项债项目储备,推动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管网更新等工程与城市发展规划有机衔接;在设施运维管理中,推动建立“专业排查—统一运维—严格考核”机制,统筹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专业团队,强化日常监管与效果评估,确保设施稳定运行,从源头切断污染输入性风险。
下一步,丹江口市人大城环委将立足“监督+支持”定位,持续开展“跟踪问效—回头看—再监督”闭环监督,以法治力量守护“国之大者”,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永续造福人民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程华 孙毅)
责任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