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监督动态 >> 文章详情

人大监督“钉”住民生痛点 郧阳实事“暖”出幸福质感

——十堰市郧阳区人大常委会专项监督2025年十件民生实事工作纪实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5-09-23 15:22   [收藏] [打印] [关闭]

“家门口的零工超市帮我找到了手工活,每月能多挣一千多块;暑假孩子也有了免费托管地方”近日,郧阳区青龙泉社区居民王阿姨细数着生活里的新变化,言语间满是获得感。这背后,离不开区人大常委会对2025年十件民生实事的精准监督、强力助推。

自8月以来,郧阳区人大常委会组建6个视察组,由常委会领导带队,深入乡镇社区、项目现场,通过“查台账、看进度、访群众、开座谈”等方式,对十件民生实事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监督。从就业保障到特殊群体关爱,从基础设施完善到生态人居提升,监督触角直抵民生“痛点”“堵点”,推动一件件实事落地生根。

监督发力,民生实事“超额答卷”亮点足

郧阳区人大常委会紧扣区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十件民生实事部署,将民生监督贯穿人大工作全过程,通过“定标、查效、促优”,推动就业保障、特殊群体关爱、基础设施三大领域超额完成目标,把政府承诺转化为群众看得见的实惠。

“零工超市”破就业题,监督催生出“家门口的增收路”。为破解群众“家门口就业”难题,在人大常委会第40次主任会议上,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以“破解群众就近就业难题”为导向,将“零工超市”列为创新调研课题,安排相关委室深入青龙泉社区摸清状况,形成调研报告供区委、区政府决策,并全程跟踪监督政府工作。截至8月底,全区建成零工超市119个,2025年新增22个、超额120%,累计带动8956人就业,重点解决农村转移劳动力、留守妇女、残疾人等群体就业问题,人均年增收1.5万元。同时,“企业派单—村社分单—居民接单”协作链不断完善,袜业、香菇加工等低门槛岗位精准匹配需求,该模式获省政府肯定并在全市推广,形成“监督推动创新、创新带动就业”的良性循环。

“定制服务”暖民心,监督织密“一老一小”守护网。在年初制定工作要点时,郧阳区人大常委会将“一老一小”关心关爱服务保障工作作为重要议题,区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专项听取区政府工作报告,会后下发审议意见,以监督倒逼政府“定制化服务”落实,针对暑期青少年照护需求,督促区政府统筹开办45个暑期“爱心托管班”,招募志愿者560余名,惠及3244名青少年,解决家长“看护难”问题;针对困难老年人、重度残疾人居家需求,督促区民政局、区残联制定改造方案。通过现场调研、跟踪整改成效,推动适老化与无障碍改造提质增效。最终,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完成400户、超额100%,累计覆盖1465户家庭;200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全部完工待审计验收。从地面防滑、智能监护到改厨改厕、坡道改造,定制化服务大幅降低两类群体居家安全风险,残疾人改造项目更成为“十四五”省级现场会观摩点,以刚性监督守护特殊群体生活温度。

“攻坚提速”优品质,监督打造“城乡宜居新图景”。为让民生实事贴合代表与群众期盼,郧阳区人大常委会梳理代表关于“基础设施提质”的建议,将农村电力升级、城区生态建设、排水防涝等纳入重点监督清单,通过“清单式监督、销号式管理”,督促政府逐项落实。截止目前,农村电力设施升级100%竣工,231个配电台区、150公里10kV线路改造完成,乡村供电稳定性显著提升;城区新增绿地14.9万平方米,20座直饮水设施覆盖广场、公交站等重点区域;排水防涝项目累计投资5570万元,建成后将消除城关法庭、老党校等内涝点。以监督推动代表建议转化为民生实效,群众生活便利度、舒适度持续提升。

靶向破题,直面问题推动整改“再提速”

在专项监督中,视察组坚持问题导向,不回避短板,针对项目推进中的突出问题精准发力,直击关键,推动整改提速。

追问滞后项目,“群众盼的事,难点到底在哪?”“堤改桥仍处于勘探设计阶段,4G补盲基站完成率仅52%,跨区域公交线路也未按计划开通——群众盼了这么久,这些项目的推进难点到底在哪?后续如何确保按时完工?”面对进度滞后的民生项目,视察组向相关单位负责人当面抛出犀利问题,以连续追问压实责任,督促其尽快梳理堵点、优化流程,把滞后的工期赶上来,让群众期待不落空。

建议服务扩面,“偏远乡村、困难老人的需求,怎么满足?”在视察中,第一视察组针对民生服务覆盖不足的痛点,向人社局提出靶向建议:“偏远乡村群众就近就业需求强烈,建议在这类区域新增零工超市布点;部分中低收入、空巢老人对适老化改造需求迫切,需进一步扩大政策覆盖范围。”通过具体建议,推动民生服务打破“地域壁垒”“群体壁垒”,真正触达每一个有需要的群体。

质问改造不均,“89% vs 未开工,差距为何这么大?”

“其他3个片区老旧小区改造完工率已达89%,为何中岭社区电力公司片区还停留在挂网招标阶段?”视察组拿着老旧小区改造进度情况,向负责单位直指差距所在。随后当即给出推进建议:“要尽快排查招标流程中的梗阻问题,调配优质施工资源,加快项目开工节奏,让该片区居民和其他片区一样,早日享受到改造后的居住便利。”以“问题+建议”的组合拳,倒逼项目进度追平,实现改造“一碗水端平”。

持续跟进,以闭环监督守护民生福祉“不打折扣”

“监督不是‘一查了之’,要盯着问题改、跟着进度走,让实事真正惠及于民。”在区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52次主任会议上,区人大常委会负责人道出了民生监督的核心要义。为避免民生实事沦为“半截子工程”,郧阳区人大常委会下一步将构建“督进度、破堵点、保实效”全链条监督体系,以监督倒逼政府履职。

紧盯滞后项目“挂图作战”。针对未达时序进度的项目,推动建立“清单化管理、台账式推进”机制,督促区政府明确责任单位、细化完成时限;实行“周调度、月通报”,由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督办,常委会同步跟踪核查,确保年底前完成或超额完成目标。

破解协同难题“搭桥铺路”。针对跨区域、多部门协作项目,推动区政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交通、住建、行政审批等相关部门召开协调会,打通审批“绿色通道”;明确各部门职责边界,避免推诿扯皮。

强化保障支撑“双向发力”。一方面推动资金保障提质,督促区政府加强与省级部门对接,争取更多民生项目资金补贴,缓解区级财政压力,同时探索“政府+社会资本+慈善捐赠”多元投入模式,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参与适老化改造、无障碍改造等项目,拓宽资金来源;另一方面推动政策宣传提效,督促相关部门通过抖音短视频、村广播播报、屋场会讲解等方式,扩大民生政策知晓率,针对外出务工老人等群体开展“点对点”信息推送,确保政策精准触达。

从“纸上目标”到“落地实景”,从“监督推动”到“长效守护”,郧阳区人大常委会以“钉钉子”精神紧盯民生实事全周期,让每一项举措都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增量,为郧阳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的民生温度。(鲍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