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监督动态 >> 文章详情
十堰市郧阳区:监督护航养老服务 让夕阳红更有温度
“家里卫生间装了扶手、地面铺了防滑垫,洗澡再也不怕摔了!” 郧阳区城关镇东岭社区张大爷的话,道出了适老化改造带来的安心。养老服务是衡量城市温度的“民生刻度”,更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领域。今年以来,郧阳区人大常委会紧盯保障老年人权益、增进老年群体福祉、推动养老服务提质增效,将养老服务纳入今年人大监督重点议题,以“视察发现问题—监督推动整改—回访核验成效”闭环监督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养老服务从“有形覆盖”向“有效供给”深度转变。
监督破题适老化改造:425 万元资金落地,1465 户老人居家焕新
“之前有老人反映‘申请改造要跑 3 个部门’,我们必须盯着改!” 郧阳区人大常委会在视察调研中收集到15条群众诉求后,随即向区民政局发出监督意见书,明确要求简化流程、加快进度,全力推进适老化改造项目及农村养老互助照料中心建设与提档升级。在人大跟踪督查下,区民政局聚焦“如厕洗澡安全、室内行走便利、居家环境改善、智能监测跟进、辅助器具适配”等五项核心需求,累计投入425万元推进适老化改造,不仅将申请材料从 6 项减至 2 项,还组建专班上门评估,让老年群体在家中享受更安全、便捷的养老生活。如今,谭家湾镇刘奶奶家的卧室装了紧急呼叫器,茶店镇陈爷爷家的厨房添了适老操作台,人大定期开展的视察监督“回头看”,让改造质量有了硬保障。
监督织密居家养老圈:283 个互助中心,乡村老人乐享 “15 分钟幸福圈”
“以前吃饭凑合,现在每天到照料中心吃热乎饭,还能下棋!” 杨溪铺镇鲍沟村李奶奶的日常,是郧阳区人大监督推动农村养老服务的缩影。针对农村老人“吃饭难、监护难、照料难”问题,人大代表多次实地走访后建议“盘活闲置资源,完善服务设施,对现有场所进行改造升级,打造家门口的优质养老场所”,这一建议被区政府采纳。今年以来,全区以日间照料中心、村卫生室、村委会办公用房、集体闲置房屋等为主阵地,创新智慧养老模式,充分发挥乡贤、退休干部、退休教师、退休医生等在农村安幼养老方面的优势,以村(社区)为依托,根据老人身体素质、专业特长、兴趣爱好等科学分组搭配,积极开展老帮老、老养老式的互助养老模式。同时,在郧阳区人大常委会持续监督助推下,推动全区12个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提档升级,目前6个已投用,剩余6个加速建设。城关镇体育场社区、杨溪铺镇、谭家湾镇、南化塘镇、茶店镇、白桑关镇6个养老服务综合体建成投用,文化长廊、红色影院、爱心食堂一应俱全,老人步行15分钟就能享受多元服务。
监督健全服务网络:分层照护温暖特殊群体,“一老一小” 之外有“特需关怀”
“母亲失能后家里照护难,现在福利院有专业护工,我们放心多了!” 家住南化塘镇的王阿姨,对区社会福利院的改造升级赞不绝口。为解决失能、精神障碍等特殊老人照护难题,郧阳区人大常委会将“特殊群体养老服务”列为重点监督议题,组织代表专题视察后,督促区民政局对区社会福利院5号楼进行适老装修,新增98张失能照护床位;同时推动原柳陂镇福利院转型为精神卫生福利院,填补了精神障碍特困老人照护空白。如今,郧阳区已形成“区福利院为标杆、乡镇福利院为保障、民办机构为补充、社区互助中心为延伸”的三级服务网络,这背后正是人大代表定期回访监督服务质量、人大常委会每年一次的专项审议在持续发力。
下一步,郧阳区人大常委会将继续深化“调研-监督-落实”闭环机制,通过常态化监督问效,既立足当前解决急难愁盼,又着眼长远完善制度设计,为老年人“养老变享老”保驾护航。(吴文波 罗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