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监督动态 >> 文章详情
“硬监督”优化“软环境”——湖北丹江口人大专项工作评议助推营商环境新跃升
2025年,丹江口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湖北省“新春第一会”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精神,聚焦营商环境这一事关全局发展的关键领域,创新开展专项工作评议,通过精准把脉、刚性督改、长效赋能,以法治力量推动全市营商环境实现系统性提升。
精准选题:聚焦中心,服务发展大局
丹江口市人大常委会深刻认识到,优化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活力、构筑发展新优势的核心抓手。经市委批准,将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工作评议列为年度监督重点,并精心制定实施方案。评议摒弃“大而全”,聚焦“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开放环境、政务服务环境、产业生态环境、社会生活环境”六大维度,重点切入“政务服务、要素保障、执法监管、政策兑现、作风建设、接受监督整改”等企业群众关切的核心环节,确保监督靶心不偏、焦点不散。
评议工作自3月启动,历时数月,历经统筹谋划、调研走访、确定对象、单位自评、监督整改、民主评议六个阶段,组织严密、环环相扣。通过发布公告、代表行动、座谈走访、明察暗访、“码上反馈”等多种渠道,广泛征集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累计收集原始问题建议189条,覆盖33个政府部门和单位,深入走访调研企业117家,为企业卸下“包袱”、让呼声直达决策层搭建了坚实桥梁。
深察实情:广纳群言,精准锁定问题
为确保评议客观公正、问题找深找准,丹江口市人大常委会组建了6个调研组和1个暗访组,由常委会领导带队,直插基层一线、深入项目现场、走访市场主体。
“涉企检查频次过高,有时存在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现象,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部分招商引资协议约定的奖补政策、产业扶持资金兑现周期过长,影响了企业投资信心和后续投入。”“乡镇卫生院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薄弱与企业职工的医疗保障需求存在差距。”“部分偏远农村日间照料中心运营艰难,专业护理力量不足。”……这些来自企业负责人、基层单位、人大代表和群众的原声,通过调研座谈、匿名扫码、“代表行动”等渠道被逐一记录、梳理归类。
经过多轮分析研判,于6月底的丹江口市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确定市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市残疾人联合会等6个与企业群众联系紧密、反映问题相对集中的部门作为2025年度专项工作评议对象。会议同时将梳理形成的52个具体问题清单交办给被评议单位,内容涵盖惠企政策落地、执法监管行为、人才引进保障、公共服务供给、干部作风建设等多个方面,被评议单位高度重视,纷纷“照单全收、限期整改”。
刚性督改:压实责任,推动真改实改
评议是手段,整改提升才是目的。丹江口市人大常委会强化全过程监督,推动形成“交办——整改——反馈——评估”的闭环链条。
清单化管理,明确整改路径。要求各被评议单位在收到问题清单后10日内报送详细整改方案,明确责任领导、具体措施、完成时限。对“政策兑现难”“涉企检查多”等共性问题,推动相关部门建章立制,如市应急管理局牵头建立涉企执法检查备案和联合检查机制,2025年全市涉企检查频次同比下降36.9%;对“闲置资产盘活”“特定人才引进”等个性问题,督促责任单位“一事一策”专项攻坚。
多层次督导,传导整改压力。各评议调研组常态化跟踪整改进展,通过“周提醒、半月报、月检查”等方式及时掌握情况。丹江口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定期听取各调研组监督情况汇报,协调解决整改中的难点堵点。9月下旬,丹江口市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专门听取和审议了6家被评议单位的整改情况报告以及各评议督导组的督导报告,由28名到会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和24名人大代表、企业代表和群众代表进行现场满意度测评,将人大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有机结合。
实效化呈现,整改成果斐然。截至9月评议测评会,交办的52项问题均已取得实质性进展。例如:市科经局积极协调兑现各类企业奖补资金1667.5万元,惠及企业81家;推动解决企业反映的物流、用工、用电成本高等难题,助力供应链综合成本显著下降。
市教育局加快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投入资金改善5所乡镇学校基础设施,采购1300余万元教学设备;严厉整治教辅征订、校服采购等领域的不正之风,处理相关人员66人次。
市卫健局大力推进“一业一证”改革,发放行业综合许可证;深化“新生儿出生一件事”集成服务,2025年已线上线下一体化帮办代办出生医学证明358件;着力缓解基层医疗人才短缺问题,招聘引进专业技术人才41名。
市人社局创新“人社服务专员”机制,走访企业超120次,解决用工难题23个;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引进硕士学历人才20名;高效办结各类民生诉求信访件494件。
市民政局全面规范殡葬服务收费,清退违规收取的遗体搬运费7.06万元;完成15家公办福利院基础设施改造,新增护理床位628张;配齐乡镇民政协理员34名,基层救助力量得到增强。
市残联加快推进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已于6月底完成室内改建;精准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219户;辅具适配服务超额完成年度任务,达602人。
交办给市政府办等市直单位的其他问题建议和提供给检察部门的检察线索,均在扎实有效地办理落实。
长效赋能:建章立制,巩固评议成果
丹江口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致力于将评议成果转化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长效机制。
推动流程再造,提升服务效能。评议推动了一系列“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卫健领域的“四证联办”、人社领域的“退休一件事”智能审批、线上救助申请等,极大提升了办事便利度。“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化推进,数据壁垒逐步打破,“15分钟便民服务圈”加速构建。
强化法治保障,稳定市场预期。通过评议监督,进一步规范了涉企行政执法行为,推动惠企政策更加公开透明、兑现更加及时高效。督促相关部门完善了社会救助动态管理、养老服务标准化、殡葬服务监管、人才引进培养等一系列制度规范,以制度的刚性约束保障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
锤炼过硬作风,厚植服务理念。将评议整改与干部能力作风建设深度融合,推动开展“局长进大厅”等服务体验活动,引导各级干部转变角色、换位思考,增强了主动服务、靠前服务、精准服务的意识,“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精神得到进一步弘扬。
丹江口市人大常委会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工作评议,是一次服务发展大局的生动实践,也是一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度体验。它以人大的“硬监督”提升了营商环境的“软实力”,解决了企业和人民群众的一批“急难愁盼”问题,完善了一批行之有效的制度机制,为丹江口市奋力“建功先行区、建设示范区、冲刺百强县”、更好地服务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贡献了人大力量。(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