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机关工作 >> 文章详情
省人大常委会及机关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
9月24日获悉,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省人大常委会及机关认真贯彻党中央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尺,按照“小切口、影响大、能办到、群众直接受益”的原则,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立足人大工作实际,科学统筹安排,实施项目化推进,高位推动“办实事”落地见效。
深入一线,聚焦“急难愁盼”定项目
根据省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要求,省人大常委会由党组成员领衔,机关党组、各分党组成员及机关厅级干部、处级党员领导干部每人至少确定办1件实事项目。目前,已办实事48件,涉及贯彻新发展理念、乡村振兴、保障民生、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等多方面。
同时,机关党组主要负责人到联系社区指导3次,组织党员下沉社区228人次,组织党员居住地下沉272人次,组织开展志愿服务81人次。
省人大常委会及机关坚持将察民情、访民意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第一步,为精准确定个人办实事项目,先后有89名党员干部156次深入基层一线了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次与对口帮扶的崇阳县、6次到东湖路社区和晒湖社区2个下沉社区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
聚焦重点,围绕项目清单抓落实
省人大常委会及机关紧密结合人大工作实际,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带头作用,坚持群体普惠与个体受益相结合、难点大事与痛点小情同解决,将“办实事”项目聚焦到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聚焦亟待解决和普遍关注的闹心事。
比如,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王玲同志领办的“关爱城乡贫困妇女、快递员权益保障行动”项目,推动实现两癌免费筛查及救助全省覆盖,有效解决快递小哥队伍基本保障不健全、工作压力大、工作环境差等具体困难。
其他23名同志领办的推动改善低收入群体养老待遇、推进全省中小学幼儿园建好用好校园安防“三个100%”、支持乡镇卫生院国医堂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等,都是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二是聚焦法治保障解决高质量发展的担心事。
比如,在优化营商环境大项目中,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对现行有效的212件省本级地方性法规和法规性决议、决定的全面清理,推动解决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痛点、难点问题。
在基层立法点建设项目中,通过为基层11个立法联系点授牌和开展工作培训,实现17个市州林区全覆盖,新增对口联系的水果湖街道东湖路社区为省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
三是聚焦群众生产生活亟待解决的烦心事。
比如,7名党员干部领办的“开展‘乡村振兴荆楚行’活动、支持湖北果树杂交育种工作、打造中部种业中心、调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牵头崇阳县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建设老湾回族乡回民服务中心、完善驻点村网上办公设备”等重点民生实事项目,都聚焦到乡村振兴的“三农”具体问题。
四是聚焦民生领域解决短板痛点揪心事。
比如,“推动东湖路社区便民服务建设”项目,帮助社区居民新建电动车智能充电点,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解决充电安全隐患问题,增强了群众获得感。“推进晒湖社区居民委员会老旧小区惠民服务工作建设”项目,帮助社区更新设施设备,提升为居民服务能力、疫情防控能力,改善社区服务环境。
五是聚焦长期未能解决的民生遗留操心事。
健全完善居民调解工作机制、为所在社区居民楼楼顶补漏、解决居民小区执班岗亭、改建小区楼栋门厅公告栏等56件具体项目,都是群众普遍受益、直接受益的困难小事,也是群众长期想解决而无人牵头解决的烦心事.
下一步,省人大常委会及机关将进一步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持续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任务,以实际成效践行初心使命、兑现承诺,在新的赶考路上展现人大新作为,为湖北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贡献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