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大好新闻 >> 文章详情
乡村振兴,激荡希望的田野——乡村代表的风采
王春红苦干六年 履行承诺
他关注:现在农村有很多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我要把他们照顾好;并带动村民致富,让我们村成为宜居村庄。
人物故事
省人大代表、枣阳市杨垱镇桃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春红首次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参会,激动不已。
1970年出生的王春红,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2011年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当选当天,王春红立下军令状:将全村18条公路24条沟全部维修;村庄所有农户门前屋后的沟渠全部疏浚通水;通村主道2.9公里全部硬化;打造全村亮化工程,6个组全部装上路灯;通村主路、每户房前屋后全部植绿……
“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挖沟修路。”王春红说,当时遇到很多困难,最主要的就是劳动力不足。于是,王春红拿起铁锹和村干部一起带头挖。“我们挖,也要求干部的家属一起挖。”王春红告诉记者,在村两委带动下,劳动人数从第一天的100人,增加到第四天的400多人。“只有党员干部带头干,广大群众才会干得欢。”
六年里,王春红身先士卒,将当初的承诺一一兑现,村党支部被评为“湖北省先进党支部”,他个人也被评为“湖北省先进个人”;桃园村2016年被评为“湖北省绿色示范村”,2017年获评“湖北省美丽乡村”。
“下一步,要将大会精神传递到全村每一名党员,大家齐心带动村民搞发展,为乡村振兴做贡献,争取把桃园村打造成宜居村庄。”王春红信心满满。
童国兵带领乡亲做“鳝王”
他关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希望加大引导力度,帮助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人物故事
“我只是养黄鳝有两下子。”皮肤黝黑,眼睛发亮,仙桃市西流河镇华严村童国兵一开口,就彰显出新时代农民的精明与能干。
童国兵说,当上省人大代表,是对我的鞭策。
童国兵原来做卤菜生意,2003年开始改行投入20万元养黄鳝,当年,10亩池塘200口网箱就纯赚了7万元。此后,他不断扩大养殖面积,目前已达8000亩,成为远近闻名的“鳝鱼王”。
在2015年,他组建了洪渊泽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乡亲们一道养鳝致富。短短3年,社员达226户,社员每户纯收入达12万元以上。“眼下,我们已实现了从速度型发展到质量型发展的跨越,加大了工厂化繁养力度,开启了稻鳝种养模式。”童国兵的话中透出一股自豪。2017年,兴建了鳝稻共作基地200亩,每亩年增收3000元;兴建24个黄鳝温室大棚,解决了提早投苗的技术难题;兴建4000平方米黄鳝工厂化繁育厂房,使黄鳝种苗繁育成活率提高了85%以上;兴建现代化黄鳝示范养殖池塘3000亩,增加黄鳝稻田繁育网箱8万口……
童国兵说,下一步将用工业化理念加速黄鳝产业发展,计划年繁育黄鳝种苗1亿尾,在仙桃市推广稻渔共作1万亩,同时加大黄鳝加工科研力度,力争在2020年达到年产万吨黄鳝加工品的生产规模,创产值10亿元以上。
任玉保带动更多村民奔富路
他关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人物故事
“谢谢《农村新报》对我们企业的关注。”1月24日,省人大代表、宜城市玉保养鸭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宜城市鸭业协会会长任玉保见到记者时连连致谢。
1967年出生的任玉保,原是宜城市郑集镇魏岗村一名普通农民。1998年,他引进1000只鸭苗在家门口放养,渐渐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鸭司令”。2011年7月,任玉保成立湖北楚大鸭业有限公司,从2016年12月加入电商后,每天销售一万多单,去年销售额过亿元,成为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详见本报1月20日1版报道)。“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大数据+现代农业、互联网+现代农业,这让我们感觉前景一片光明。”任玉保表示,“坚持农业农村加快发展、现代化发展,互联网+给了很好的平台。以往农产品卖不出去,销量有限,现在可以卖全国,产品的销路更加广泛。”“作为一名农民代表,我要做的就是自己富裕的同时,更要带动更多村民一起致富。”任玉保表示,现在公司带动鄂西北5000户农民一起养鸭,其中包括100个贫困家庭;下一步将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农产品品种,尽最大的努力将村民生产出来的农产品销售出去,带领更多的村民一起致富奔小康,为乡村振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张远梅把家乡建设得更美更强
她关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农村农业发展,让农资进得来、农产品运得出,让村民走得稳当,看到美景,住得舒服。
人物故事
“能为乡亲们做点实事,是我的幸福。”省人大代表、潜江市渔洋镇排湾村支部书记张远梅简简单单,朴实无华。每天,她有处理不完的大事小情。
张远梅,是村里的缝纫高手,有27个高徒,个个在外发展不错。徒弟们多次怂恿她外出创业,她都一一婉拒了,留在村里发展。“我的家在这里,在村里,照样能做出一番事业。”
2014年10月,由于厚道、务实,张远梅被村民推选为村支书,成为渔洋镇唯一一个女村支书。
她在村里成立了湖美人家合作社,发展虾稻面积2300亩,虾茭面积1200亩,每亩纯收入在1万元以上。她向在外能人筹资十多万元,将800米防水险路段修成了坚固的水泥路,将村与村交界的三不管路段修整一新,并修通了村中路,哪里有农户住,路就通到哪里。在她的努力下,村中主干道种上了桂花树、红叶石楠、楠树等观赏树木,安装了50盏太阳能灯,农户一家一桶(垃圾桶),村庄变得又干净又漂亮。“排湾村就是我的家,为家付出,再辛苦也值得!”视村为家的她,看到村里喜人的变化,又能与家人在一起,感到非常开心和快乐。她表示,要将这次会议上的好政策、新经验带回去,继续与乡亲们一起将自己的家园建设得更美更强。(作者:萧丝、董园园 2018年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