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大好新闻 >> 文章详情
一场为民直言的问与答——武昌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接待代表日活动侧记
“也许没有一条解决办法能让所有人满意,但是还请有关部门的同志能够多到实地走一走、看一看,拿出一个让大多数居民满意的方案!”
这一席讲话出自武昌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曾崎在中南路街接待中南路街和南湖街20余位人大代表时的有感而发。
4月20日上午的这次主任接待代表日活动,是武昌区人大常委会换届以来的第一次。除曾崎副主任外,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妍、区人大常委会相关工委办负责人,区政府办督查室、区建委、区城管委、区水务局、区工商质监局、武昌交通大队等政府职能部门及中南路街、南湖街负责人参加了接待活动。为了让这次活动更有实效,会前一个月,两个街的区人大代表就开始在本选区收集选民意见,并将收集到的意见逐条分析、调研,最后就辖区内的暴雨渍水、交通标识设置不合理、停车难、老小区高压线清理、中小学道德教育等居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提出了16条意见建议。
颇具戏剧性的“喧宾夺主”
“不足5米的狭窄通道现在只剩3米,附近聚集5家单位,每天该路段进出车辆近千台次,附近居民反映因为道路问题导致剐蹭事故频发,常常引起矛盾纠纷。”区人大代表邱忠东建议,将民主三巷至洪山体育馆侧门(沙湖大道延长线方向)道路实行单向循环。
武昌区民主三巷是一条城市支路,长约490米,道路弯曲,宽窄不一。据了解,这段路中民主路至何家垅军区干休所段较宽处13米,而最窄处不足4米,其中,还有约150米在建工地砾石路段。湖北省体育局小龟山居民区和中南电力设计院第二生活区等位于道路两侧。
目前沙湖大道延长线星海路至民主路段已在建设中,建成后将替代民主三巷的主要交通功能,从根本上解决该片居民出行问题。但由于拆迁问题暂未解决,建设进度滞后。
“此前,我们多次实地调研,得出的结论是,该道路不具备设置机动车单行的条件。”武昌交通大队秩序科张文昌科长说,“有三点理由,和邱代表探讨。”
“首先,民主三巷不具备社会车辆过境流的功能,全部往来车辆都是该片区的‘目的车流’。”张文昌解释,过境车流指的是起讫点不在调查区域内,但通过该区域的交通车流;目的车流则指目的地在该区域的交通车流。
“第二,该片区不具备与民主三巷相匹配的循环道路。”从区交通大队展示的示意图上显示,该片区若实行单行,居民需绕行至洪山广场环路,绕行距离达2200米。这不仅加大了广场环路车流量,还给周边居民带来不便。
“第三,道路基础条件差,要通过大段的施工砾石路和土路。”
“我也想补充几点。”参加旁听的万志方代表接过话筒,“我就住在这里。我赞同这位张警官的意见,民主三巷不能改为单行线。如果改成单行线,那么中南路和洪山广场的交通压力必然增加。”万代表介绍,中南电力设计院第二生活区约有200台车,进出小区比较困难。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靠近军区干休所一侧的违章停车十分严重,造成只能单边通行的情况。“如果能够解决道路两边的违停问题,就能实现双向会车。但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靠近干休所的一段土路涉及到姚家岭村城中村改造。”
“我建议,一是加强停车管理,禁止停车;二是尽快打通沙湖大道的延长线。”为了让在座的代表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一路段情况,万代表离开座位,来到区交通大队的演示台前,用信号笔做讲解。
“目前已经启动了沙湖大道延长线的建设,现在主要是涉及到军产转移问题,下一步主要是征收房屋,如果这项工作进展顺利的话,道路建设应该很快就能完成。”区建委(建管站)主任柳松表态。
“是不是能够先把涉及到姚家岭村改造的那段土路进行硬化,先建个临时停车场解决燃眉之急?”区人大常委会中南街工委主任陈烈在一旁“出点子”。
“如果不彻底治理,仅搞个路面硬化,不划算啊!”万志方代表接话。
“真没想到,今天就这个问题可以探讨得这么深入。”听着几位代表的热烈讨论,最初提出问题的邱忠东代表感叹,“想设立单行线的初衷是希望能为附近居民打通生命通道,至少让救护车可以进来。没想到代表们提出了这么多的思路和建议。”
“要解决民主三巷的问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完全清路,这对主管部门很容易,但是否有利于居民生活?陈烈书记提出临时停车场的办法也是一种思路,但实践中是否可行?这些都还需要调研。”曾崎副主任深有感触地说,“这条建议原本是邱忠东代表提出的,他应该是主角。可事实上,今天在场的相关政府部门、人大代表都变成了主角、当事人。大家不是一听了之、一看了事,能够这样从多角度进行探讨、辩论,提出多种解决思路,这不是‘喧宾夺主’,而是对群众、对代表深深的责任感!”
“请给一个时间表“
丁字桥路及武珞路相交路口道路交通标识标线设置不合理,人流量大,事故隐患高。”区人大代表韩元军经调研发现,人行道转为绿灯的同时,自丁字桥路向武珞路以东、以西两个方向行驶的机动车也可以转向,机动车经常不减速、不让行人。“附近居民反映,红灯的时候过马路更方便,绿灯反而无法过马路。”“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说,红灯停绿灯行,这下可好了,居然反着来!”
曾崎副主任询问,“请相关部门的同志来给大家解惑吧。”
“感谢韩代表的关注,代表反映的问题的确客观存在。”区建委(建管站)主任柳松点头承认问题,“为解决此处行人通行问题,市区建管部门已经启动人行天桥选址论证工作。”他透露,目前人行天桥选址涉及到中南酒店、消防中队等多家单位,需要结合“三旧改造”工作整体规划,现阶段正在沟通中。
“区交通大队也十分赞同修建天桥和人行通道的办法,这是在人车流量大的路口,彻底解决人车分离的最佳办法。”武昌交通大队副大队长刘皓通过PPT向代表展示该路段现状。武珞路丁字桥路口是武汉大道上的一个重要路口,位于付家坡片区的核心。丁字桥路、武珞路高峰期均达到“重度拥堵”等级。丁字桥路作为二环线与长江大道的连通道,正处于核心区域,拥堵现象更为突出。中南路口和丁字桥路相距320米,两个路口的信号灯相互制约,不能满足大容量的快速通行需求,为了能够缓解拥堵,目前将中南路口与丁字桥路口信号联动,形成一个整体布局放行。
“在当前天桥和人行通道尚未建成的情况下,区交通大队正在和市局联系,拟在该路口设置右转信号灯,控制右转车流与行人的冲突。”
“请问刘大队长,什么时候能够落实?”
“2个月!2个月内一定落实到位!”刘皓立下“军令状”。
他同时表示,在未完成信号灯更改前,武昌交通大队已经将路口武珞路斑马线由西侧改到东侧设置,这样一来,当丁字桥路左转放行机动车时,行人、非机动车可以由东侧斑马线通行丁字桥路口,尽量控制车流与行人的冲突。“同时,辖区职能中队,也将加强在路口设置管理人员。”
南湖的“两难”
“全国都知道武汉有个南湖街,为什么?因为南湖的居民能‘看海’。”区人大代表、武昌区南湖街老年大学校长李雨嘉显得有些无奈。
南湖松涛苑、江南庭园、中央花园社区地下管网因周边绿化地势比道路高,导致一遇暴雨就出现路面严重积水。
“南湖地区滞水的根源在于巡司河。由于巡司河的水位高于南湖,容易出现雨天倒灌现象,致使南湖地区出现滞水。”区水务局局长石明辉说,目前配合全市“四水共治”工程,通过疏通地下排水箱涵,和5月31日投入使用的江南泵站“双管齐下”,今年南湖有望不再“看海”。
“南湖的居民有‘两难’,一难在水,二难在行!”区人大代表、南湖街中央花园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张淑静激动地说,“今天南湖街的代表提出的9个问题几乎都是围绕这两点的。刚刚很高兴得到区水务局的答复,得知下水道堵塞问题即将得到解决。但是出行问题什么时候能够根治呢?”
“今天早上9:00开会,为了避免迟到, 我6:30以前就出门了,到这里7:30,有代表问我为什么来这么早?”区人大代表、南湖街都市桃源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甘利蓉接话,“如果6:30以前我不出南湖,就出不来了!”
“为了让南湖居民尽快‘出去’,能不能效仿邻区实行分时段单行?”张淑静代表建议。
“南湖出行确实困扰当地群众啊!请问刘大队长,他们这个建议可行吗?”曾崎副主任十分关注。
“目前这个设想恐怕很难实现!”刘皓解释,“南湖目前的交通问题确实很难,一方面我们尽可能调派全部警力在高峰时段上路疏导,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
“按照目前整个武昌区的交通承接能力,如果将南湖区域内的其中两条道路改成出南湖的单行道,的确可以缓解一部分南湖拥堵。但是,一旦大量车流在短时间涌出,容易形成井喷,而雄楚大街无法承接,势必形成堵点迁移,并可能引起全区大范围拥堵。”张文昌警官回答。
“那您的意思是南湖居民只能堵着了?”张代表追问。
“我们绝不是要推脱责任!在现有条件下,我们寄希望于轨道7号线南湖段建设,也在积极建议有关部门拓宽南湖道路。”刘副大队长恳言,“我们也很想彻底解决南湖问题,但是就目前来说,没有配套道路承接车流,就实现不了单循环。这一点还恳请代表们帮我们给居民做解释。请代表们相信,我们一直在为解决南湖居民出行难而努力!”
不知不觉,时钟转到了12点30分,此刻代表们似乎还显得意犹未尽。尽管收集到的16条意见建议已经全部现场办理完毕,曾崎副主任还是再三向到场旁听的其他区代表询问是否还有其他意见。高林、李斌、李瑞清等代表现场提出了有关政府办事效能的问题,曾崎一一记录在案,并承诺尽快给代表一个答复。
正如李瑞清代表所说:“我是本届的新代表,今天主动要求参加这次代表活动,就是想看看代表活动到底是什么样,没想到这么走心!”
“欢迎更多的新代表尽快参与到代表活动中来。本次活动是今年第一次,也是本届第一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既有成绩,又有效率。”曾崎副主任对于代表们的热情十分感动。他说:“区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区政府办督查室对没有办结的建议要继续跟踪督办,对代表提出的新问题也要加强督办。要制定时间进度表,尽快办理落实,进一步提高代表建议办理的效果和代表满意率,取信于民。”(作者:殷娜 殷丽君 “也许没有一条解决办法能让所有人满意,但是还请有关部门的同志能够多到实地走一走、看一看,拿出一个让大多数居民满意的方案!”
这一席讲话出自武昌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曾崎在中南路街接待中南路街和南湖街20余位人大代表时的有感而发。
4月20日上午的这次主任接待代表日活动,是武昌区人大常委会换届以来的第一次。除曾崎副主任外,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妍、区人大常委会相关工委办负责人,区政府办督查室、区建委、区城管委、区水务局、区工商质监局、武昌交通大队等政府职能部门及中南路街、南湖街负责人参加了接待活动。为了让这次活动更有实效,会前一个月,两个街的区人大代表就开始在本选区收集选民意见,并将收集到的意见逐条分析、调研,最后就辖区内的暴雨渍水、交通标识设置不合理、停车难、老小区高压线清理、中小学道德教育等居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提出了16条意见建议。
颇具戏剧性的“喧宾夺主”
“不足5米的狭窄通道现在只剩3米,附近聚集5家单位,每天该路段进出车辆近千台次,附近居民反映因为道路问题导致剐蹭事故频发,常常引起矛盾纠纷。”区人大代表邱忠东建议,将民主三巷至洪山体育馆侧门(沙湖大道延长线方向)道路实行单向循环。
武昌区民主三巷是一条城市支路,长约490米,道路弯曲,宽窄不一。据了解,这段路中民主路至何家垅军区干休所段较宽处13米,而最窄处不足4米,其中,还有约150米在建工地砾石路段。湖北省体育局小龟山居民区和中南电力设计院第二生活区等位于道路两侧。
目前沙湖大道延长线星海路至民主路段已在建设中,建成后将替代民主三巷的主要交通功能,从根本上解决该片居民出行问题。但由于拆迁问题暂未解决,建设进度滞后。
“此前,我们多次实地调研,得出的结论是,该道路不具备设置机动车单行的条件。”武昌交通大队秩序科张文昌科长说,“有三点理由,和邱代表探讨。”
“首先,民主三巷不具备社会车辆过境流的功能,全部往来车辆都是该片区的‘目的车流’。”张文昌解释,过境车流指的是起讫点不在调查区域内,但通过该区域的交通车流;目的车流则指目的地在该区域的交通车流。
“第二,该片区不具备与民主三巷相匹配的循环道路。”从区交通大队展示的示意图上显示,该片区若实行单行,居民需绕行至洪山广场环路,绕行距离达2200米。这不仅加大了广场环路车流量,还给周边居民带来不便。
“第三,道路基础条件差,要通过大段的施工砾石路和土路。”
“我也想补充几点。”参加旁听的万志方代表接过话筒,“我就住在这里。我赞同这位张警官的意见,民主三巷不能改为单行线。如果改成单行线,那么中南路和洪山广场的交通压力必然增加。”万代表介绍,中南电力设计院第二生活区约有200台车,进出小区比较困难。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靠近军区干休所一侧的违章停车十分严重,造成只能单边通行的情况。“如果能够解决道路两边的违停问题,就能实现双向会车。但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靠近干休所的一段土路涉及到姚家岭村城中村改造。”
“我建议,一是加强停车管理,禁止停车;二是尽快打通沙湖大道的延长线。”为了让在座的代表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一路段情况,万代表离开座位,来到区交通大队的演示台前,用信号笔做讲解。
“目前已经启动了沙湖大道延长线的建设,现在主要是涉及到军产转移问题,下一步主要是征收房屋,如果这项工作进展顺利的话,道路建设应该很快就能完成。”区建委(建管站)主任柳松表态。
“是不是能够先把涉及到姚家岭村改造的那段土路进行硬化,先建个临时停车场解决燃眉之急?”区人大常委会中南街工委主任陈烈在一旁“出点子”。
“如果不彻底治理,仅搞个路面硬化,不划算啊!”万志方代表接话。
“真没想到,今天就这个问题可以探讨得这么深入。”听着几位代表的热烈讨论,最初提出问题的邱忠东代表感叹,“想设立单行线的初衷是希望能为附近居民打通生命通道,至少让救护车可以进来。没想到代表们提出了这么多的思路和建议。”
“要解决民主三巷的问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完全清路,这对主管部门很容易,但是否有利于居民生活?陈烈书记提出临时停车场的办法也是一种思路,但实践中是否可行?这些都还需要调研。”曾崎副主任深有感触地说,“这条建议原本是邱忠东代表提出的,他应该是主角。可事实上,今天在场的相关政府部门、人大代表都变成了主角、当事人。大家不是一听了之、一看了事,能够这样从多角度进行探讨、辩论,提出多种解决思路,这不是‘喧宾夺主’,而是对群众、对代表深深的责任感!”
“请给一个时间表“
丁字桥路及武珞路相交路口道路交通标识标线设置不合理,人流量大,事故隐患高。”区人大代表韩元军经调研发现,人行道转为绿灯的同时,自丁字桥路向武珞路以东、以西两个方向行驶的机动车也可以转向,机动车经常不减速、不让行人。“附近居民反映,红灯的时候过马路更方便,绿灯反而无法过马路。”“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说,红灯停绿灯行,这下可好了,居然反着来!”
曾崎副主任询问,“请相关部门的同志来给大家解惑吧。”
“感谢韩代表的关注,代表反映的问题的确客观存在。”区建委(建管站)主任柳松点头承认问题,“为解决此处行人通行问题,市区建管部门已经启动人行天桥选址论证工作。”他透露,目前人行天桥选址涉及到中南酒店、消防中队等多家单位,需要结合“三旧改造”工作整体规划,现阶段正在沟通中。
“区交通大队也十分赞同修建天桥和人行通道的办法,这是在人车流量大的路口,彻底解决人车分离的最佳办法。”武昌交通大队副大队长刘皓通过PPT向代表展示该路段现状。武珞路丁字桥路口是武汉大道上的一个重要路口,位于付家坡片区的核心。丁字桥路、武珞路高峰期均达到“重度拥堵”等级。丁字桥路作为二环线与长江大道的连通道,正处于核心区域,拥堵现象更为突出。中南路口和丁字桥路相距320米,两个路口的信号灯相互制约,不能满足大容量的快速通行需求,为了能够缓解拥堵,目前将中南路口与丁字桥路口信号联动,形成一个整体布局放行。
“在当前天桥和人行通道尚未建成的情况下,区交通大队正在和市局联系,拟在该路口设置右转信号灯,控制右转车流与行人的冲突。”
“请问刘大队长,什么时候能够落实?”
“2个月!2个月内一定落实到位!”刘皓立下“军令状”。
他同时表示,在未完成信号灯更改前,武昌交通大队已经将路口武珞路斑马线由西侧改到东侧设置,这样一来,当丁字桥路左转放行机动车时,行人、非机动车可以由东侧斑马线通行丁字桥路口,尽量控制车流与行人的冲突。“同时,辖区职能中队,也将加强在路口设置管理人员。”
南湖的“两难”
“全国都知道武汉有个南湖街,为什么?因为南湖的居民能‘看海’。”区人大代表、武昌区南湖街老年大学校长李雨嘉显得有些无奈。
南湖松涛苑、江南庭园、中央花园社区地下管网因周边绿化地势比道路高,导致一遇暴雨就出现路面严重积水。
“南湖地区滞水的根源在于巡司河。由于巡司河的水位高于南湖,容易出现雨天倒灌现象,致使南湖地区出现滞水。”区水务局局长石明辉说,目前配合全市“四水共治”工程,通过疏通地下排水箱涵,和5月31日投入使用的江南泵站“双管齐下”,今年南湖有望不再“看海”。
“南湖的居民有‘两难’,一难在水,二难在行!”区人大代表、南湖街中央花园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张淑静激动地说,“今天南湖街的代表提出的9个问题几乎都是围绕这两点的。刚刚很高兴得到区水务局的答复,得知下水道堵塞问题即将得到解决。但是出行问题什么时候能够根治呢?”
“今天早上9:00开会,为了避免迟到, 我6:30以前就出门了,到这里7:30,有代表问我为什么来这么早?”区人大代表、南湖街都市桃源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甘利蓉接话,“如果6:30以前我不出南湖,就出不来了!”
“为了让南湖居民尽快‘出去’,能不能效仿邻区实行分时段单行?”张淑静代表建议。
“南湖出行确实困扰当地群众啊!请问刘大队长,他们这个建议可行吗?”曾崎副主任十分关注。
“目前这个设想恐怕很难实现!”刘皓解释,“南湖目前的交通问题确实很难,一方面我们尽可能调派全部警力在高峰时段上路疏导,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
“按照目前整个武昌区的交通承接能力,如果将南湖区域内的其中两条道路改成出南湖的单行道,的确可以缓解一部分南湖拥堵。但是,一旦大量车流在短时间涌出,容易形成井喷,而雄楚大街无法承接,势必形成堵点迁移,并可能引起全区大范围拥堵。”张文昌警官回答。
“那您的意思是南湖居民只能堵着了?”张代表追问。
“我们绝不是要推脱责任!在现有条件下,我们寄希望于轨道7号线南湖段建设,也在积极建议有关部门拓宽南湖道路。”刘副大队长恳言,“我们也很想彻底解决南湖问题,但是就目前来说,没有配套道路承接车流,就实现不了单循环。这一点还恳请代表们帮我们给居民做解释。请代表们相信,我们一直在为解决南湖居民出行难而努力!”
不知不觉,时钟转到了12点30分,此刻代表们似乎还显得意犹未尽。尽管收集到的16条意见建议已经全部现场办理完毕,曾崎副主任还是再三向到场旁听的其他区代表询问是否还有其他意见。高林、李斌、李瑞清等代表现场提出了有关政府办事效能的问题,曾崎一一记录在案,并承诺尽快给代表一个答复。
正如李瑞清代表所说:“我是本届的新代表,今天主动要求参加这次代表活动,就是想看看代表活动到底是什么样,没想到这么走心!”
“欢迎更多的新代表尽快参与到代表活动中来。本次活动是今年第一次,也是本届第一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既有成绩,又有效率。”曾崎副主任对于代表们的热情十分感动。他说:“区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区政府办督查室对没有办结的建议要继续跟踪督办,对代表提出的新问题也要加强督办。要制定时间进度表,尽快办理落实,进一步提高代表建议办理的效果和代表满意率,取信于民。”(作者:殷娜 殷丽君 2017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