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工作动态 >> 文章详情
宜昌市夷陵区:代表助力 为水稻产业插上科技“翅膀”
近日,在宜昌市夷陵区鸦鹊岭镇凤凰观村五组的精品粮油示范带上,一台台高速插秧机大显身手,匀速穿梭于水稻田中,“咔嚓咔嚓”,伴随着铿锵有力的机器轰鸣声,一株株青翠欲滴的秧苗被均匀插入田中,原本光亮如镜的水田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绿衣”,田间地头,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景象。
迈开步子,肩并肩察民情
鸦鹊岭镇凤凰观村水源丰富、气候适宜,村民们一直以来都有种植水稻的传统,全村593名水稻种植户共种植水稻3658亩。
该村产出的中稻品质上乘,深受市场欢迎。近年来,凤凰观村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多措并举,着力推动水稻产业高质高效发展。怎样发展才能让村民的“钱袋子”更鼓?如何让凤凰观村的水稻产业走上绿色高效发展之路?……围绕这些问题,人大代表们率先思考,“主动出击”,积极深入田间地头、亲临农家院落,全面收集水稻种植户在深耕、翻耕、除草、播种等种植环节中遇到的难题。
对症下药才能标本兼治,针对大家提出的具体问题,人大代表邀请农技专家奔赴田间一线,把脉问诊,现场讲授“水稻种植专业课”,指导农户秧苗培育及病害防治技术。同时,通过村级广播和微信群,宣传普及科学种植技术和惠农补贴政策。
“人大代表们很给力,实实在在地帮我们解决问题。在微信群里,我们不仅学到了新知识新技术,还能提建议,前段时间我在群里留言,表示在深耕环节还有一些不懂的地方,没过几天,代表们就邀请专家过来给我实地讲解,真是太感谢他们了!”凤凰观村水稻种植大户吴大爷对代表们竖起了大拇指。
征集点子,面对面聚民智
为进一步夯实全村支柱产业,助推水稻种植业提质增效,今年年初,鸦鹊岭镇人大主席团牵头成立助农工作小组,全心全意当好村民的“田保姆”。
“现在我们种植技术基本掌握全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插秧效率太低了,我们这还停留在人工时代,哎!”
“镇上或者村里能不能想办法引进一批现代化插秧设备,人工插秧确实费时费力。”
“人工插秧不仅人力成本高,且插秧密度不足,我觉得我们需要到外面学习下先进的插秧技术。”
在海云代表小组组织召开的一次民主议事会上,村民们畅所欲言,纷纷吐露出心中的困惑。
人大代表汪洪雨了解到当地村民关于对“机器换人”“全自动化”的迫切需求后,立即与助农工作小组成员一道想对策,经多方考察调研,最终联系到宜品贡精品粮油公司,并引进其现代化种植项目,以优质水稻种植为切入口,大力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现代化服务。
撸起袖子,手挽手解民愁
“群众的‘金点子’就是指引我们工作方向的‘灯塔’。”汪洪雨常常和乡亲们提到他所信奉的这句观点。在人大代表和助农工作小组的推动下,现代机械化种植技术目前已在全村推广。
农户在稻田里只需设定好插秧机程序,系统就能自行规划最优线路,精准控制苗间距离,从而保证插种的秧苗有序排列。相比于传统插秧机,“新武器”增加了辅助驾驶系统,只需一人放秧,基本不需要驾驶员,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作业过程更精准、更高效。机械化种植成为农民种田的好帮手,从此稻田里再也不见弯腰栽秧的人。
“按以往雇人插秧,人工费就是笔不小的开支,现在采用机器插秧,一天轻轻松松能插30多亩,每亩至少可节约人工费100多元,人大代表这次真是帮我们搞到位了。”该镇村民对代表助农工作赞不绝口。
接下来,鸦鹊岭镇人大代表助农工作小组将继续以服务“三农”为导向,以代表家、站、点为载体,组织人大代表充分宣传惠农政策、收集民情民意、破解发展难题,用心为民解忧,让“农民有事找代表”成为常态,持续助力产业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通讯员 :赵衎 易正伟 帅冰洁)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