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工作动态 >> 文章详情
咸宁市人大常委会:建强代表“家”“站”主阵地 激发代表行动新活力
今年以来,咸宁市人大常委会牢固树立以代表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不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创新实践,以全省开展代表行动为契机,着力加强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阵地建设,推进代表行动活动走深走实,有效推动了代表“家”“站”建设与代表行动活动“双促进”“双提升”。
加强阵地建设,做实代表行动硬支撑
一是优化布局。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统筹规划全市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建设,综合考虑人口和代表分布等因素,本着方便代表联系群众、群众找到代表、代表方便活动的原则,在原有代表之家和代表小组活动室的基础上,统一在乡镇(街道)建立代表之家,在村(社区)建立代表联络站,对代表之家和代表联络站进行科学布点和集中归并,明确在全市设置70个人大代表之家和364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形成代表之家下设若干村(社区)联络站的“1+N”立体化格局。
二是严格标准。坚持高标准推进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建设,精心制定代表“家”“站”建设指导标准,代表之家做到“十有”(即有场所、有国徽、有牌子、有展板、有桌椅、有柜子、有电脑、有学习资料、有制度、有台账)。代表联络站做到“六有”(即有场所、有牌子、有展板、有桌椅、有制度、有台账)。配合做好崇阳县油市村省级代表联络站示范点建设,抓好嘉鱼县官桥村市级代表联络站示范点建设,同时,按照一个县一个示范点的要求,抓点带面,实行一周一督办,统筹推进代表“家”“站”建设。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在原有县、乡人大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拟定细化建设方案,加快代表“家”“站”建设进度。嘉鱼县人大常委会按照“三统一”(统一标牌、统一工作制度、统一档案管理)的要求,推进全县代表“家”“站”建设,创新将代表联络站延伸到企业和村民小组;崇阳县人大常委会按照“一家”2万元、“一站”1万元的资金预算,加大代表“家”“站”建设投入;赤壁市人大常委会在纺织服装产业和茶产业链上建设代表联络站;咸安区人大常委会注重加强街道办事处代表“家”“站”建设;通城、崇阳、通山县人大常委会采取召开现场会、拉练检查的形式,督导推进代表“家”“站”建设,为代表行动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规范管理。代表“家”“站”能否发挥作用,规范管理是关键。代表之家负责人由乡镇人大主席或者副主席(人大街道工委主任或者副主任)担任,联络员由人大机构工作人员担任;代表联络站的负责人由1名有一定履职能力、热心代表工作的人大代表担任,联络员由联络站所在的村(社区)干部担任。管理人员的配备落实,有力保障了家站的有效运转和代表行动的有效开展。赤壁市赤马港街道办事处第二代表联络站站长易伟、联络员来武以站为家,把服务代表履职当作自己的事业,积极组织代表开展多种形式的代表行动活动,确保代表行动规范有效开展。
规范代表履职,推进代表行动全覆盖
一是全员编组进“家”“站”。市、县、乡人大代表按照便于联系、开展活动的原则,按行业、工作单位、居住状况等混合组成代表小组参加活动,驻咸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就地就近参加原所在代表小组活动,将6424名全国、省、市、县、乡五级人大代表混和编组为364个代表小组,推选小组长,以代表小组为单位,依托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等阵地,集中组织代表进“家”“站”开展活动,有效保证代表活动全员参与、全员进组,实现了“代表全覆盖、村(社区)全覆盖、选民全覆盖”。
二是全员履职培训。针对换届后新代表较多、人大业务不熟悉的现状,在抓好代表初任培训的基础上,坚持把代表学习培训贯穿代表行动始终,结合代表行动的主题和内容,采取以会代训、专题培训、集中学习等多形式分层分批组织开展代表行动活动履职培训,认真学习省市相关文件精神,明确活动的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具体要求、总体安排等,进一步提高代表履职能力和业务水平。同时,加强代表行动工作指导督导,由市人大常委会代工委负责对市、县、乡代表行动加强业务指导和工作督导,进一步细化各地代表行动工作方案,推动代表行动有力有序有效开展。目前,全市五级人大代表按编组走进联络站,紧锣密鼓地开展代表行动的各项活动,启动率100%,代表参与率达到96%以上。
三是健全制度机制。代表“家”“站”统一制定了八项工作制度,即代表小组活动、代表学习培训、代表视察调研、代表联系接待选民、代表述职考评、代表建议办理、代表履职登记、台账管理等制度,明确“家”“站”负责人和联络员主要职责、工作流程、协调联动机制等。制度机制的建立,促进了代表“家”“站”工作和代表行动规范有序开展。嘉鱼县人大常委会在代表行动中统一制定了代表联络站、代表小组活动方案、活动计划、活动指南模板,规范代表小组活动流程、标准,为代表小组开展活动明确主题、内容、方式等,该县第一次代表小组活动,代表小组开工率100%,代表参与率96.5%,已走访选民1658户、企业73家、基层工作者184人,共收集有效意见建议290条,其中现场解决56条。咸安区在代表联络站为每一名代表建立了代表履职档案,崇阳县各代表联络站建立了代表行动流程,有力推动了代表行动迅速有序开展。
创新代表服务,提升代表行动满意度
一是推进“常态化”服务。随着代表行动深入开展,全市各地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不仅是代表们开展学习、议事、代表小组活动的平台,更成为了畅通民情民意、服务代表群众的“窗口”,在这里代表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开展“微问询”已成为常态,为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发挥了“助推器”作用。崇阳县在各代表联络站开展“代表与局长面对面”活动,通过约见和“微问询”,及时将收集到的意见建议予以交办,并督促办理落实。目前,该县通过“一家一站”已累计收集代表、群众意见建议120条,解决群众关心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问题49件。赤壁市赤马港街道人大代表第二联络站在组织代表前期充分走访调研的基础上,约见政府部门负责人面对面推动民生实事立行立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是探索“一拖N”模式。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正在抓紧建设代表履职服务中心,积极探索履职服务中心在加强代表联络站管理、服务代表履职上的新途径。赤壁市人大常委会创新“一拖N”模式,即代表履职服务中心直接对接各乡镇(街道)代表联络站,各代表联络站做实代表联络服务工作,确保每一名代表归属到站,通过搭建“一张网”,绘制“联络图”,实行挂图作战,确保所有的代表工作、代表活动都在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内有序推进,也促进了代表行动活动方式多样化、活动机制常态化。目前,赤壁市各代表联络站先后在全市开展代表视察159人次、代表行动进机关5批133次、“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32批次、走访调研477批次、组织座谈211次、村湾夜话142次、入户(企)交流2689人次,收集各类意见建议592条。
三是畅通“互联网+”渠道。代表联络站主动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在建好实体代表联络站的同时,同步加强网上代表联络站建设工作,畅通“互联网+”渠道,积极打造服务群众24小时“不打烊”的代表履职网络直通车。加大资金投入,加快代表履职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发挥信息通报和意见征集常态化的双向互动作用。通城、嘉鱼县人大发挥人大微信公众号的作用,助力代表网上履职,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及时回应群众的关切。咸安区人大除在联络站设立固定接待日外,各代表小组均建立了微信群、QQ群等网络平台,实现线上与线下一体化。通山县人大委托浙江鸿正科技公司开发代表履职平台和乡镇人大代表履职微信小程序,以公众号、微信群等社交软件为载体,搭建代表网络沟通交流平台,进一步密切了县乡人大与代表、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四是实施“联合办”机制。代表联络站的工作成效体现在每一次代表行动活动中,落实在每一件意见建议的办理上。全市各代表联络站普遍建立了群众反映意见的及时受理和分类交办处理机制,通过现场督办、直接交办、分级转办和联合答复等多种形式,推动各级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落地见效,帮助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有力提升代表行动效果和人民群众满意度。通山县九宫山镇开展代表小组活动走访企业时,了解到广源鞋厂缺工160人,便迅速动员人大代表把企业招工信息传达到各村,在人大代表的宣传下,不到5天广源鞋厂新招聘到工人36人。咸安区温泉街道五个代表联络站组织代表走访、调研,共收集意见建议44条,人大代表主动认领督办,已解决17个。目前,全市代表行动共收集意见建议1862条,已解决746条,余下意见建议正在分级交办,将持续跟踪督办解决。(咸宁市人大常委会:舒朝晖 刘汉松)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