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工作动态 >> 文章详情
仙桃市人大常委会:三级代表下基层 为民解忧暖民心
今年以来,仙桃市人大常委会根据省人大“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代表行动安排,结合全省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组织省、市、镇三级人大代表深入选区联系群众,广泛听取和收集群众意见建议,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
精心组织谋划,加强代表行动部署
制定一个总体方案。结合仙桃实际,经主任会议认真研究,制定《2022年度代表行动实施方案》,对工作任务、实施步骤、工作要求等进行明确。同时,先后3次召开全市镇(街道)人大工作会议进行安排部署,推动代表行动取得实效。
突出两项重点内容。与“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突出优化营商环境、农村安全饮水两个重点,统筹抓好基层社会治理、乡村振兴、文明创建、就医就业就学、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安全生产等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
组织三级代表参与。按照就地就近、便于组织和开展活动的原则,将全市1900余名省市镇人大代表按居住状况、工作单位、行业等编组进站,确定组长和联络员,做到全员参加。同时,坚持市镇两级人大“一盘棋”,市人大常委会在开展视察、调研、执法检查等活动时,实行上下联动,要求镇级人大同步展开。
提档“家站”建设,筑牢代表行动阵地
高起点谋划。按照“服务代表、方便群众、便于工作、务实勤俭、高效运转”要求,高起点谋划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建设。今年3月中旬,先后组织8名镇(街道)人大主席(主任)赴武汉市汉阳区、咸宁市咸安区,学习考察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建设工作经验,进一步深化认识、拓宽思路。
高标准要求。印发《关于加强“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建设的实施意见》,对“家站”的功能定位、建设原则、建设标准、活动规范等作出明确规定,确保全市每个镇(街道)都按期完成1个代表之家、N个代表联络站的“1+N”代表履职平台建设任务,切实做到“五有”(有阵地、有制度、有活动、有档案、有资料),推动代表“家站”规范、高效发挥作用。
高质量建设。按照“4+X”的要求,完善代表基本信息、履职动态、相关制度、宣传标语等“硬件”设施,有条件的镇(街道)还可以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截至4月底,全市20个镇(街道)高标准建成代表之家20个、代表联络站84个,累计投入210余万元,实现全覆盖、全升级。
高效率运转。围绕学习培训、联系选民、视察调研、工作评议、工作述职、基层治理等6个方面的内容,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每2个月组织一次活动。目前,各地累计开展各类代表活动125次,真正做到了让代表履职平台“用”起来、“动”起来、“活”起来。
扎实开展活动,办好代表行动实事
抓活动开展。以全市84个代表小组为单位,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深入村(社区)、企业、农户,扑下身子倾听群众呼声,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切实解决民生实事。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分成6个调研小组,采取“明察+暗访”的形式,全覆盖调研了全市20镇(街道)、31个市直部门,累计征集人民群众、市场主体和人大代表对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550余条,搜集问题线索60余条;对农村安全饮水这一民生问题,组织全市84个代表小组、1900余名省市镇三级人大代表,围绕水价水质、水压水量和供水体制机制等问题开展工作调研,收集农村安全饮水各类意见建议340余条,提出各类改进建议30余条。
抓工作督导。成立代表行动督导小组,7名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带领分管专工委负责人,深入联系镇(街道),对相关会议传达贯彻、活动阵地建设、代表活动开展等情况,实行分类指导、全面督导,确保工作落实落地。
抓问题落实。按照分级负责、分层处理的原则,对有关意见建议进行分类交办、转办、督办,并及时向代表、人民群众反馈问题办理工作情况。对镇(街道)可以处理的意见建议,由镇(街道)直接处理;对需市级层面协调解决的意见建议,由市人大常委会统一受理,转交有关部门和单位研究处理。目前,共收集归类、转办交办代表建议121条,其中,属镇级职权范围内的代表建议116条,已办结112条,办结率92.5%;属市政府及职能部门解决的5条,正在办理中。
及时宣传总结,形成良好代表行动氛围
通过仙桃日报、仙桃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及时宣传代表行动基本情况、主要作法和典型事例,让群众知晓活动、参与活动、监督活动,市镇两级人大累计发布为民办实事、替民解民忧等各类稿件80余篇,形成了良好的舆论宣传氛围。同时,注重做好阶段性工作总结,积极向湖北日报、省人大常委会网站、微信公众号、《楚天主人》杂志等媒介投稿,深度挖掘和报道代表行动中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一份代表建议 纾解用水难题》《仙桃市人大常委会:在助力农村饮水安全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等10余篇新闻报道先后被荆楚网等媒体转载刊发,代表行动影响力不断扩大。(仙桃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吴紫超)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