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工作动态 >> 文章详情

用行动诠释一切为了人民——潜江市人大常委会“代表行动”综述

来源:潜江日报   时间:2020-12-29 11:56   [收藏] [打印] [关闭]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又是奋斗的一年,经济发展战、民生保卫战、社会稳定战……疫后重振的战役一场接着一场,每一场都事关人民最切身的利益,每一仗都是人民最关心的问题。

人大代表人民选,人大代表为人民。

潜江市四级1032名人大代表,以“代表行动”为载体,“实”字当头,“效”字为先,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深入经济发展的前沿、矛盾困难的一线,广泛倾听民声、汇集民智、纾解民困,用实际行动诠释一切为了人民。

“一个步伐”下代表在行动

8月18日,全市“代表行动”动员部署会召开,吹响了2020年度“代表行动”的号角。

“一个方案、两级培训、三个聚焦、四个结合、五个必访”,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并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代表行动”的实施方案》成为全市人大代表迅速行动的指南。

工作有纲领,行动先培训。市人大常委会和各区镇街道人大工作委员会组织的24次培训,让全体代表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掌握政策,提升能力。

与开好乡镇人大主席团会议结合,与街道办事处(管理区)人大提升工作结合……“四个结合”的充分实施不仅畅通了“代表行动”收集意见建议办理渠道,更将“代表行动”中收集到的意见建议与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建议办理同推进、同督办、同落实,让“实实在在”成为“代表行动”最大的“底色”。

而“五进五访”活动则让人大代表听取意见、意愿诉求工作做得更为扎实,履职为民的能力更为提升。

截至目前,全市各级代表走访企业负责人195人、基层干部563人、工人农民3424人、选民代表4527人、专业技术人员512人,收集意见建议208条。

11月3日,全市深化“代表行动”意见建议交办工作会议上,“代表行动”中新收集的需市级层面办理的13条意见建议集中交办给市人民政府。

意见建议交办会

12月1日,在前期与代表见面沟通、制定建议办理方案、积极推进办理基础上,市教育局工作专班带着《关于“代表行动”活动中相关建设的回复》,再次到老新镇与代表见面,就建议办理情况进行答复。

《回复》整整4页A4纸,从“加大教师招聘力度、规范教师交流管理、统筹安排师资力量、深入推进‘市管校聘’”等措施,详细回复相关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

办理部门征求人大代表意见

人民有所呼,我必有所应。市人大常委会最大程度调动人大代表的履职积极性,激发人大代表的主动参与热情,同时,坚持聚焦督办、持续督办、有效督办,确保“代表行动”有声有色有质效。

“最后一公里”兑现的承诺

“现在广泽大道东延项目已经进入施工前期准备阶段,我们将继续督办该项目的推进。”近日,市人大常委会潜江经济开发区工作委员会负责人吴成章走访辖区企业金华润化肥时,将这一好消息告诉给了企业负责人。

10月20日,潜江经济开发区组织辖区市人大代表开展以“聚焦经济发展 深化代表行动”为主题的调研走访活动,这也是该开发区继9月23日召开“人大代表在行动之企业家座谈会”后,加深政企联系,务实协调解决企业困难的又一举措。

进车间、看发展、集建议、问困难、解难题……走访活动中,10位市人大代表先后深入凌安科技、方圆钛白、东园深蓝、可赛化工、金华润化肥等5家企业。

走访金华润化肥时,该企业负责人反映,运送原材料的铁路与厂区间垂直距离只有一公里,却因道路交通问题,运输车辆需要绕城区,这样给企业增加了运输成本,希望能够加快开发区路网建设,打通这“最后一公里”。

得知该企业的困难后,人大代表们迅速将企业提出的问题形成意见建议,并研究制定措施,交市政府并跟踪督办,以实际行动优化营商环境。

吴成章说,潜江经济开发区企业多,通过园区循环化改造,已逐步配套完善了工业污水处理厂、化工综合管廊等化工园区必备的基础设施,但随着现有园区的发展及入驻企业的增多,交通运输需求加大,此次开展“代表行动”,集中收集整理企业反映的问题,形成了加快完善园区基础配套建设的建议。

聚焦经济发展战、疫后重振战,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充分发挥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精神,深入了解企业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基础设施项目、产业项目推进,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督促各项政策落实,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足了。

“一辆公交车”承载的幸福

冬日暖阳下,在渔洋镇街头公交车专用停靠点,只见几辆崭新的新能源公交车整齐排列,成为集镇上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

该镇雷乐村几位村民来到即将发车的公交车前,熟练地向司机出示自己的“潜江老年人优待证”并有序上车。

“这么漂亮的公交车,坐起来又快又舒服呢。”今年75岁的章年支坐在车上笑呵呵地告诉记者,以前从集镇到城区的线路车,车票贵,发车不定时,现在的公交车定点发车,不仅车费便宜,还有老年人优待免费乘车,镇里老人们平时骑的电动三轮车都“失宠”了。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交通惠民工程,提出了“城乡一体、全域公交”发展战略。这既是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重点工作之一,也是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重点建议。

渔洋镇地处潜监仙三县市交界处,三地均有人在此运营客运车,市外客运车主占绝大多数,在公交改革中矛盾冲突更重、利益纠纷更复杂。

在重重困难和矛盾面前,渔洋镇动员全镇党员干部和群众,组织全体机关干部、重点村党支部书记分组包保车主及股东,上门见面说明情况、争取支持,为民生福祉和群众利益不退让、不妥协,在短时间内完成了该镇24辆客运车辆的收购工作,让公交车顺利开进渔洋镇,开到老百姓家门口。

而这其中,该镇各级人大代表充分发挥了自己作为百姓“代言人”和群众“传声筒”的作用,积极投入到协调解决工作中。

省人大代表、排湾村党支部书记、渔洋社区负责人张远梅主动包保了3名车主,在前期充分掌握其家庭关系、收入状况、工作情况、脾气秉性等基本情况后,她很快赢得车主们的信任。谈及工作方法,她说:“一方面我们要换位思考,站在车主和股东的角度看问题,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是什么,然后拿出解决方案,另一方面说服他们换位思考,站在普通老百姓的角度看待公交车改革的好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反复劝说,自然能够化解矛盾。”

渔洋镇公交线路开通

11月1日,渔洋公交线路正式开通,成为了潜江市大力发展交通事业,以大交通改善大民生,努力实现交通惠民目标的美丽缩影。

聚焦民生保卫战、社会稳定战,民之所需,心之所向,行之所为,人大代表们深入了解教育、社保、医疗、养老等民生事业落实情况,详细了解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城市治理、城乡基层治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助力民生改善和基层治理能力提升,让广大百姓的幸福感更强了。

“一二三四五”齐步走,全市四级1032名人大代表时刻牢记使命与责任,用行动彰显担当作为,用实效书写民生答卷,一条条意见建议得到有效办理、一个个问题得到真正解决。(记者:李淑雯 摄影:冯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