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工作动态 >> 文章详情

房县:“赞成票”背后的履职答卷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5-08-21 11:36   [收藏] [打印] [关闭]

“园子里吃不完的菜卖给园区食堂,家里的劳力在园区上班,在家门口就能赚点生活费,这个建议办得实,我赞成。”“学生暑假在社区上托管班,既能学知识又安全,我赞成”“门口那条坑洼路修平整了,代表们真给力,我举双手赞成!”……这一声声发自肺腑的“赞成”,还需从房县人大常委会开展的“聚力支点建设 矛盾排查化解”代表行动说起。

“赞成”源于脚步丈量,民情在“一线”汇聚

“我们况营村为建北城工业园付出的最多,现在园区发展好了,能不能让我们也沾点光?”“小区里双职工居多,暑假来了孩子‘放养’让人揪心,能不能办个托管班?”“村门口的路坑坑洼洼,啥时候能给我们修修?”田间地头、社区楼栋、农家小院,人大代表们俯下身子,坐上了群众的小板凳。从“菜篮子”“米袋子”的日常生计,到“养老就医”“孩子教育”的长远关切,代表们将最原汁原味的民情民意记录在册,汇聚成推动解决的源头活水。

“以前遇事儿,就知道敲村干部的门。现在可好,人大代表成了咱屋里的‘常客’,有啥难处直接说,代表去帮我们反映!”红塔镇朱湾村村民感激地说。

据悉,房县人大常委会“聚力支点建设 矛盾排查化解”代表行动开展以来,每周二,“四级代表进网格、服务群众零距离”活动雷打不动,累计走访群众超9000人次,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70多件,真正实现了听民声于“网”间,察民情于一线。

这声声“赞成”,是代表们用脚步“量”出来的民生地图,用耳朵“听”出来的责任清单。

“赞成”源于担当作为,民忧在“实干”中化解

“千讲万讲不如实事一件,这人大代表行不行,还得看事情办得咋样!”群众的心中都有一根秤。

为了不让建议“悬空”、期盼落空,房县人大常委会实行“清单式管理、销号式落实”,建立常委会领导领衔督办、各委室对口督办、代表参与跟踪督办的多层级督办机制,以“钉钉子”精神推动问题解决。同时,密切与“一府一委两院”沟通协调,定期通报办理进度,并组织代表对办理结果进行满意度测评,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于是,变化悄然发生。

“家门口的路灯亮了,夜路不再难行!”“淤塞的河道清了,环境变美了!”“村卫生室的条件改善了,看病更方便了!”“‘菜园子’直通工业园区了,钱袋子更鼓了!”“社区开通了暑期托管班,后顾之忧解除了!”……一件件由代表“点题”、群众“出卷”、多方“答卷”的实事好事落地见效,让“赞成”变得看得见、摸得着。

截止目前,活动中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全部移交相关单位办理,已办结230件,余下的正加紧督促落实,确保建议落地见效。

这声声“赞成”,是代表们用肩膀“扛”起的责任担当,用汗水“浇”灌的惠民果实。

“赞成”源于人民评判,成效在“评议”中巩固

“代表履职好不好,问题解决实不实,群众感受最直接,群众评价最权威!”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玲的话掷地有声。

为了真正把评判权交给群众,房县人大常委会积极搭建平台。线下,在代表联络站设立“成效评议箱”;线上,开通便捷评议二维码。群众可随时对代表走访联系情况、问题响应速度、办理实际效果等进行评价。定期召开的“代表述职评议会”,更是将“考场”设在群众面前。矛盾是否真化解?问题是否真解决?群众是否真受益?现场投票,赞成率成为代表评优评先、连任推荐的重要依据。

“看到自己提的问题,代表不仅记在本子上,更办到了心坎上,还能让我们打分说话,这样的代表,我们认!我们服气!”一位参加完述职评议会的村民感慨道。

这声声“赞成”,最终由人民定音,在评议中升华、在实践中巩固,汇聚成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强大动力。

这份以“赞成”为注脚的答卷,彰显着“民呼我应”的初心,汇聚着“共建共治”的力量,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推动房县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