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工作动态 >> 文章详情

支点建设聚合力 代表行动谱新篇——十堰市人大代表行动暨代表“家站”工作推进会侧记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5-08-26 10:55   [收藏] [打印] [关闭]

8月6日,十堰市人大常委会召开“聚力支点建设・推动产业升级”代表行动暨代表“家站”工作推进会,总结交流工作成效,对全市代表行动及代表“家站”工作再安排、再部署。

现场观摩:从工业记忆到产业新篇,履职阵地见初心

8月的十堰,骄阳似火。6日上午8时,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代表工委负责人集中乘车,开启观摩学习之旅。大家在车上不时翻阅会议指南,对即将探访的4个点位充满期待——这条串联起张湾区、茅箭区的观摩路线,正是十堰人大代表扎根基层、助推发展的生动缩影。

走进张湾区花果街道东风故里人大代表联络站,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这里曾是东风62、64厂的生产生活区,如今通过“1+27+N”展陈模式,成为“三线建设时空博物馆”,展示着十堰从小山村到汽车城的蜕变历程。联络站的代表履职公示栏上,区人大代表曾寿红的名字尤为醒目。“多亏曾代表,村里的路硬化了,河道也清了!”花园新村的王大爷指着展板上的对比图感慨道。过去的河道杂草丛生,如今水清岸绿,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依托“1家+3站”履职阵地,代表们通过场院会、夜访等形式收集民意,推动道路硬化、河道清淤等20余项民生工程落地,让老工业区焕发新活力。

移步车城路街道蓝湖郡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大家在“艾尔肯・吐尔逊聊吧”驻足良久,仔细倾听社区负责人介绍他们的创新做法及成效:推出“五微”服务、“五个聊”模式,累计收集50余条意见建议,推动恢复56路公交站点,改造小区路面,2000余居民受益。

驰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机械臂精准焊接,智能轨道转运物料,一派现代化景象。“这是我们新研发的甲醇混动矿卡,单位能耗降低了30%!”企业负责人黄玉鸿骄傲地介绍。作为重卡行业单一工厂产销量最大的专用车企业,驰田汽车2025年上半年产值达16.5亿元,同比增长172.1%。“人大代表多次来调研,帮我们解决了人才引进和物流瓶颈等问题。”

最后一站,武当茶城人大代表联络站茶香氤氲。“我们15名代表组成小组,去年帮茶农开展技术培训8次,带动道茶年产值提升15%!”联络站墙上的“茶韵+”品牌图谱清晰展示:从“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到“文明新风进茶园”活动,代表们的履职轨迹与茶产业发展紧密相连。

交流发言:各县市区亮实招,履职答卷显担当

下午的交流发言环节,8个县(市、区)人大常委会的“答卷”各具特色,会议室里不时响起共鸣的掌声。

“我们连续三年实施‘家站’提升工程,33个‘家站’覆盖全区,去年推动24个科创项目落地!”张湾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海涛的发言开门见山。他介绍,依托汽车行业人大代表之家,两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7次,提出“优化零部件供应链”等8条建议,帮助东风零部件企业解决了16个技术难题。“省人大代表蔡青在枧堰沟治理中发动500余人次参与‘清源—洁厕—净河—美家’行动,形成了闭环监督机制。”

茅箭区的发言聚焦“专业代表小组”。“我们组建了4个专业小组,城乡建设小组去年为茶产业提出12条建议,推动建成3个茶叶深加工基地。”该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金菊说,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的“人大代表监督站”,代表与部门负责人同坐大厅,已解决“公积金政策不清”“休息日办事难”等43个问题,“群众说,现在找代表、办事情,比以前方便多了!”

丹江口市的“六访六促”机制引人关注。“我们组织代表访企业促转型、访文旅项目促融合,去年推动3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与高校共建产学研基地。”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宋勇介绍,凉水河镇把联络站建在柑橘销售站,代表们开展修剪技术培训23场,带动300余户农户亩均增收1000元。“六里坪镇的‘产业链代表工作站’,帮企业解决了用工缺口和产品销路问题,这种‘站在链上、服务链上’的模式很有效。”

其他县(市、区)的发言同样亮点纷呈。竹山县的“六个一”闭环机制,让1229名代表深度参与产业升级;竹溪县坚持“五化”协同,推动旅游收入增长20%;郧阳区85个代表联络站去年办理民生实事920件;郧西县的“专业代表小组+产业链”模式,助力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数倍增长;房县开展“三讲三问三评”,推动解决157个发展难题。

领航定向:锚定新目标,实干开新局

“代表行动发源于十堰,我们要持续擦亮这块‘金字招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哲的讲话掷地有声。他强调,要以新修改的代表法为遵循,破解“人难进、运行难、事难办、保障难”问题,推动“家站常用、代表常在、群众常来、实事常办”。

会场内,大家凝神聆听。当提到“郧西县‘相约周二’的制度值得推广”时,郧西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胡勇频频点头;听到“竹山县宝丰镇公平村推行代表分组轮值的做法”,竹溪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蒋波和房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玲交流时表示“可以借鉴推广”。

代表行动如何深化?代表“家站”怎么建设?会议部署清晰具体:要深化代表行动,聚焦“一主四优多支撑”产业开展小切口调研;要升级“家站”建设,推动与政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资源共享;要强化成果运用,完善代表建议“清单式交办、闭环式办理”机制。“人大工作要创一流、争第一、干唯一,”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哲的讲话引发强烈共鸣。

“回去后,我们要把观摩学到的‘武当茶城推动茶产业链发展’的做法本土化,让各条产业战线的代表履职更有特色!”竹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毛昌盛在返程车上规划着。夕阳西下,各县(市、区)人大的参会人员陆续返程,疾驰的车辆满载的不仅是会议精神,更是各地人大聚力支点建设推动产业升级的坚定信念。

会后,各县(市、区)迅速行动。8月8日,茅箭区人大常委会召开推进会,实地考察联络站后要求“年底前所有‘家站’功能再升级”;8月12日,郧阳区人大常委会第49次主任会议确定“七类事项必进家站”,将视察调研、代表建议督办等纳入“家站”职责,确保代表履职更规范、群众办事更便捷。

从工业遗存到科创车间,从社区聊吧到茶园田间,十堰8100余名五级人大代表的身影活跃在服务支点建设的每一个角落。这场推进会,既是对过往工作的总结,更是新征程的起点——在“聚力支点建设・推动产业升级”的道路上,全市人大代表正以实干担当书写着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十堰篇章。(李明泉 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