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县级推进 >> 文章详情
南漳县九集镇人大聚力共同缔造 推动代表行动走深走实
自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以来,南漳县九集镇人大紧紧围绕“聚力共同缔造·助力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工作要求,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人民群众“代言人”作用,组织引领辖区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聚焦基层治理“强基、赋能、纾困、提质”四大行动,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路径,在聚力共同缔造和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中发挥代表作用、展现代表风采、贡献人大力量,和群众一起携手书写美丽乡村新画卷。
全面学习强理念。组织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集中学习湖北省关于深化共同缔造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试点的相关文件、南漳县人大常委会关于“聚力共同缔造·助力基层理治体制机制创新”的实施方案,广泛征求意见建议,讨论并通过《九集镇关于开展“聚力共同缔造·代表行动”的实施方案》。截至目前,以人大代表之家、人大代表联络站为平台,通过召开会议学、小组分散学、个人自主学等方式,县、镇100余名人大代表共开展学习10余次,真正学出扎实的理论功底、学出过硬的能力本领,更好地在共同缔造工作中彰显新担当、凸显新作为。
深入基层访民情。全镇1个代表之家、10个人大联络站组织代表们通过主动参与、实地调研和入户走访相结合的形式开展“聚力共同缔造·助力基层理治体制机制创新”调研活动,与村组干部、村民代表“面对面”沟通交流,共同探讨、听取共同缔造项目建设、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村集体产业发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等方面的意见建议,着力将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按照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标准,扎实办好各项民生实事,推动人大代表履职走深走实,截至目前,全镇各级人大共收集意见建议103条,领办实事36件。如针对群众反映农田基础设施存在短板的问题,镇人大代表胡明喜作为彭家营村书记带领全村积极打造共同缔造示范点,2022年以来,先后向上争取水毁项目扶持资金35万元,修建青龙路挡土墙一条长160米,增强了抗御旱涝灾害的能力;自筹资金4.8万元,维修1、3两组农田作业道长850米,解决了群众多年来农业机械下田、农业运输物资行车难的问题。
示范引领显担当。九集镇人大聚焦找准人大代表参与“共同缔造”活动的切入点、着力点、结合点,不断创新方式增强代表活动实效,在党建引领湾组治理优化治理单元中动员全镇人大代表积极参选“屋场长”,镇人大代表张关青被选为邹家湾村老湾子红色屋场长、刘家斌被选为徐家寨村万家冲红色屋场长……一批优秀的屋场长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优势,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定期举行“人大代表屋场贴心会”;同时,各片区人大代表率先垂范,围绕“五共理念”与村组干部、农民群众一起开展共同缔造活动,用实际行动为群众做表率,在全镇营造人人重视、人人支持、人人参与、人人共享成果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镇人大先后组织代表开展共同缔造集中视察和专题调研活动10余次。
共同缔造献计策。九集镇人大不断丰富人大协商内涵,把省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的“聚力共同缔造·代表行动”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抓手。结合全镇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围绕项目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共同缔造试点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信访维稳等党委中心工作开展了4次以“共同缔造”为主题的人大协商。面向基层农民群众,将履职触角延伸到田间地头,仔细聆听群众心声,用心感知百姓需求,真正做到为党助力、为政建言、为民分忧,使人大协商更贴近群众,更好地服务人民。
聚焦机制抓创新。九集镇人大充分整合八泉、良种场、彭家营、方家庙村人大代表资源,探索矛盾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调处机制,在九仙观、良种场等多个村设立“法治诊所”,建立健全人大代表参与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将代表履职阵地延伸至基层社会治理最末端,实现人大代表参与调解工作全覆盖。各级人大代表进“诊所”成为调解员,共当“共同缔造”的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带动群众、村干部化解矛盾纠纷,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实现“1+1>2”的良好效果,努力将更多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助力“平安乡村”建设。
下一步,九集镇人大将继续发挥职能作用,在共同缔造的“人民行动”中践行并发挥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让共同缔造的理念深入人心,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九集镇471平方千米大地上结出更多幸福硕果。(通讯员:张康 梁群芳)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