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县级推进 >> 文章详情

丹江口市凉水河镇人大助推共同缔造的“三步工作法”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3-07-13 16:22   [收藏] [打印] [关闭]

人大代表征求桔农对柑桔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省人大“聚力共同缔造·代表行动”开展以来,丹江口市凉水河镇人大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为路径,深入推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取得了实效。

建好“一个阵地”,让代表在群众“家门口”办好群众“身边事”

建强活动阵地。全镇已建成代表之家1个、代表联络站5个、代表联络点15个。“家、站、点”按照有门牌、有办公桌、有电脑、有打印机、有档案柜、有书籍刊物“六有”标准配置,并统一制作了履职手册、笔记本、视察证。

市镇两级人大代表研究柑桔产业发展

健全活动机制。按照“地域相邻、专业相近”原则,凉水河镇辖区73名四级代表共设立5个代表小组,每小组12至18名代表组成,设组长、副组长、联络员各1名,小组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活动,切实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找得到人、说得上话、议得成事”。

落实“两个下沉”,推动服务和监督工作“两手抓”

下沉基层服务走“新”。4月19日,全省人大“聚力共同缔造·代表行动”视频会召开后,凉水河镇先后召开全镇代表动员会、主席团会,研究我镇“聚力共同缔造·代表行动”具体活动方案,明确各代表小组活动主题,在5月11日完成代表行动活动。整理活动收集问题50个,汇总分流交办村级意见建议45个,镇级意见建议5条。

凉水河镇人大代表入户走访

下沉监督职能走“心”。为提升代表建议办理质效,镇人大主席团推行“主席团成员牵头督办、现场督查、跟踪协调、办理回访”的跟踪督办方式,推动代表建议办理从“答复型”向“落实型”转变。

突出“三个效应”,以高质量履职推动镇域高质量发展

人大代表(农业技术师)对柑桔整形修剪现场进行技术培训

为经济发展“赋能”。凉水河镇第二代表小组紧紧围绕“产业发展+N”这一主题,入户走访柑桔等种植大户100余户、视察调研市场主体53个,收集整理出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意见建议涉及示范基地建设、病虫害统防统治、整形修剪、产品销售、交易市场建设、桔园灌溉配套设施等方面。通过代表们建言献策,凉水河镇党委从三个方面提升“产业发展”缔造水平:一是积极打造“1+6+N”共同缔造组织模式,即以村党支部为核心,建立“中心户、村民理事会、农技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合作社、应急处置队”六个群众自治组织,组建“修剪队、采摘队、防治队”等N个服务组。对364户1642人村民进行网格划分,推选出30名“中心户”、6名农技理事和5名村民理事,代表自己反映诉求建议和帮办代办一些服务产业的小事,让村民在共同缔造中找到归属感和参与感,真正的实现从“台下看戏”到“台上唱戏”。二是以“下察解暖”实践活动为契机,组织人大代表实地了解油坊沟村产业示范片区共同缔造开展情况,参与油坊沟村“村民夜话”院场会,倾听群众心声,帮助村修订了“村民共同缔造20项实事清单”,加快共同缔造建设步伐,充分发挥了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建议监督等职能作用。三是出台《凉水河镇柑桔产业发展奖补措施》,按照先干先补、不干不补的原则,调动桔农和市场主体主观能动性。

为社会和谐“筑基”。聚焦衣、食、住、行等领域的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各级人大代表着力为群众排忧解难,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代表建言献策、督办推进,复建刘芳沟、凉柯路、汤湾3座危桥,有效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及农产品运输绕行的困扰;改扩建镇村自来水主管网4000余米,满足了8700余村民饮水困难的问题,赢得老百姓好评,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通讯员:温超、王堂)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