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县级推进 >> 文章详情
十堰市郧阳区:“三小”入手 擦亮人大底色
今年以来,十堰市郧阳区人大常委会紧贴区情实际,以“聚力共同缔造·代表行动”和常委会年度监督工作计划为抓手,建好“小家站”,聚焦“小主题”,突出“小切口”,切实发挥基层人大和人大代表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主力军作用,促推了人大工作和代表履职更加有力有效。
建好“小家站”
坚持把“家站”作为代表履职的阵地、交流的课堂、联系选民的桥梁、汇聚民意的平台、展示形象的窗口,不断增强人大工作接地气的广度、察民情的深度、聚民智的精度、惠民生的力度,着力打通代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建设标准化。以区人大常委会为指导,乡镇人大为主体,按照有场地、有设施、有制度、有经费、有档案、有活动、有实效“七有”标准,高标准建设柳陂镇龙韵村、城关镇菜园社区、谭家湾镇龙泉村、杨溪铺镇青龙泉社区4个示范“代表小组联络站”,形成可复制经验模式,召开乡镇人大主席工作座谈会,组织人大主席和人大干事现场观摩学习,对全区19个“人大代表之家”、 91个“代表小组联络站”进行统一规范建设、提档升级、赋能增效。
管理制度化。把规范“家站”建设与日常活动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双联”活动和执法检查、视察调研等监督工作开展等有机统筹,融合结合,制定出台《郧阳区乡镇人大工作履职考评办法》《郧阳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的指导意见(实行)》,印制代表联络站工作指南和日常工作记录本等各类资料600余份,为实现“家站常用、代表常进、实事常办”进一步明确目标、丰富内容、规范流程。
运行常态化。将辖区2名省人大代表、55名市人大代表、256名区人大代表、1204名乡镇人大代表全部“编组进站”,大力开展“六个一”活动,即参加一次履职培训、化解一个矛盾纠纷、领办一件民生实事、每月15日轮流进站接待一次选民、每季度参加一次代表小组活动、每年向选民进行一次述职,形成了“四级代表都参与、乡镇人大是主体、干部代表作示范、作用发挥更积极”的生动局面。目前,代表累计进站接待选民6700余人次,帮助排查安全隐患和化解矛盾纠纷380余件,办理民生实事240余件。
聚焦“小主题”
紧贴区情实际,从大处着眼,于小处着手,紧紧围绕群众房前屋后环境卫生整治和“扫干净、码整齐”目标,引导代表积极参与环境整治、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城乡基层社会治理等工作,真正把群众智慧、发展共识、内生动力凝聚起来,推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走深走实。
精准选题。研究确定以“共建美好环境”为主线,以“三聚焦三促进”为主要内容的代表行动,农村代表小组重点聚焦村庄环境面貌促净美,乡镇集镇所在地代表小组重点聚焦乡镇集镇管理促规范,城区社区代表小组重点聚焦品质县城建设促提升,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各有侧重。目前,辖区1517名四级人大代表已有1453名参与活动,参与率95.78%,收集各类意见建议235条,提出书面建议179件,交办143件,已办理落实87件,在省、市媒体刊发活动信息49篇。
精细推进。采取学、访、谈、办、建“五步工作法”,扎实推进活动。学,即进行一次集中学习。组织代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代表履职等知识,准确把握省委、市委、区委关于共同缔造的工作要求,引导代表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履职自觉,提升履职实效。访,即开展一次集中走访。组织代表走访市场主体、村组(社区)干部和网格员、驻村工作队、党员和群众代表、特殊困难群体、矛盾纠纷户和信访户,切切实实察民情,认认真真集民意,点点滴滴汇民智。谈,即召开一次集中座谈。走访结束后,以代表小组为单位组织代表及时座谈,就走访情况、收集到的意见建议、排查到的不稳定因素等,交流工作心得,碰撞思想火花,提出解决办法。办,即办理一批民生实事。动员每位代表从提出一条合理化意见建议、调解一件矛盾纠纷、打扫一次环境卫生、关爱一户困难群众等“针头线脑”的小事入手,为民办实事解难事,形成了人大代表汇力、区乡政府发力、相关部门出力、社会各界助力的生动局面。建,即建立一套工作机制。建立完善代表日常联络、意见建议交办督办、活动成效走访回访、代表年度履职考评、档案资料台账管理等机制,促进闭会期间代表活动的常态化、规范化、质效化。
精心实践。组织代表深入一线,发动群众有序参与,用美好环境助力幸福生活。刘洞镇50余名人大代表带头开展“周一洁镇”活动,带动群众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形成“一起干”的强大合力。白桑关镇人大紧盯道路沿线、河道两岸等重点领域“十堆十乱”问题,通过“场院会”“村湾夜话”等方式发动群众参与治理,促使集镇周边17个村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柳陂镇第一代表小组围绕垃圾分类管理,召开村民议事会,提出“幸福家园靠大家,积分也能当钱花”,建立“龙韵银行”家庭积分系统,全村843户、3044人参与其中,促进了环境卫生大改观。
突出“小切口”
紧扣民生领域热点、群众关注盼点、发展治理难点,组织代表广泛参加常委会年度监督工作议题,积极拓展代表履职新渠道,做到在重点工作中“助一把”,难点工作中“帮一把”,热点中工作“推一把”,既监督又支持,让有效监督成为改进工作和促进发展的动力源泉。
创优“软环境”。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列为长期监督课题,采取专题询问、专项问题整改、专门跟踪督办等形式,挑选90名具有相应专业知识、熟悉专业领域,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省市区乡四级人大代表,组成6个视察组,深入40余家单位、700余家市场主体开展走访座谈和实地核查,发放调查问卷2100余份,对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报告审议意见办理落实情况进行再监督,推动16家整改责任单位涉及的32个问题全面整改到位。与此同时,对区政府及42家优化营商环境成员单位办理落实工作进行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综合排名报送区委,抄送有关上级单位。通过监督“组合拳”,推动全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进位显著,位列全省99个同类参评县(市、区)第13位,让营商这个“软环境”成为了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夯实“硬环境”。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国有资源资产管理、耕地保护等事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硬环境”问题,先后组织20余名常委会组成人员和300多名区、乡人大代表,深入现场实地察看,征求意见建议,听取政府专项工作报告,提出针对性审议意见。密切关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组织90余名代表参加专题座谈会13次,收集意见建议140余条,既监督又支持,既建言又服务,促进编制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开展,在第10次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听取编制情况专题报告,表决通过《关于批准郧阳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决议》。
拓展“新渠道”。一方面,在全区19个乡镇人大全面推进“项目群众提、过程代表决、具体政府办、结果人大评”的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不断丰富拓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郧阳实践。另一方面,积极推进人大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衔接转化工作,已成功转化5件并得到办理落实,其中将代表建议转化为检察建议的“诉前监督履行生活污水直排监管职责行政公益诉讼案”被评为全市“生态检察十大典型案例”,经验做法得到全国人大官网等国家、省、市媒体的报道。(十堰市郧阳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王成)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