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县级推进 >> 文章详情

老河口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代表行动”侧记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2-07-13 19:06   [收藏] [打印] [关闭]

用脚步察民情 用行动聚民智 用实事惠民生

——老河口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代表行动”侧记

入夏的鄂西北大地,骄阳似火,每天几乎都有一个个人大代表冒着高温酷暑,从代表联络站走向田间地头、车间厂房、乡镇社区,深入经济建设的前沿、矛盾困难的一线,了解群众所想所需,精准解决急难愁盼。这是老河口市乡两级人大四级人大代表积极开展“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代表行动的缩影,也是一次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建好代表联络站,架起群众“连心桥”

“一个个联络站就是一条条民意通道,让群众诉求有人听、有人管、有人帮,这正是我们高标准建设代表联络站的初衷。”老河口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陈晓斌介绍道。

走近酂阳街道环一路南侧,醒目的“松鹤人大代表联络站”标牌立于路边。循着指示进入厂区行政楼代表联络站内,窗明几净,桌椅摆放井井有条,档案柜内整齐摆放一摞代表履职手册,墙上一块块精简的制度牌、活动计划、值班表、代表风采展板格外显眼,鹤倚松树、智能制造等企业文化元素巧妙地点缀融入其中,搭建了人大代表联系企业选民、周边群众的桥梁。

在光化街道西关村奇石文创园二楼的代表联络站,近100平方米套间内,“人民选我当代表 我当代表为人民”“倾听人民呼声 回应人民期待”等红色大字特别醒目,制度上墙一应俱全,书架上摆满了宪法、监督法、人大报刊等各式各样的书刊。该联络站在保持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利用富余面积,增设了人大制度历史图片展,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人代会、人大制度重要节点事件等老照片一一展示,为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在老河口的生动实践打开了新视窗。

竹林桥镇大张洼村办公条件有限,采取“多室合一”的方式,推行代表联络站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群服务站等共建共享共用。代表联络站站长牛晶晶利用个人书法特长,用手书制度上墙,为基层人大代表联络站注入鲜活的艺术元素,增添浓厚的文化气息。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有场所、有设施、有制度、有计划、有活动、有成效的‘六有’标准,在全市10个乡镇、街道建设代表联络站58个,成为新时代展示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的一个重要窗口。各地人大积极培育‘一站一品’,以代表小组为单位开展‘代表行动’,促进了人大工作的延伸,增强了代表履职的活力,拉近了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距离。”6月2日,在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观摩交流座谈会上,陈晓斌进行了总结点评。

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

“我们在精准对接省委‘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省人大深化‘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代表行动和襄阳市人大‘聚力“五城共建” 展现代表风采’主题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丰富‘自选动作’,在市乡两级人大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代表活动,形成了上下联动、多面开花的工作格局。”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金同敬说。

“依托于省、襄阳市人大‘代表行动’,我们聚焦地方党委‘回乡就业、回乡创业,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工程,组织开展市级层面的代表主题实践活动,更好发挥各级人大代表模范带头、监督推动、参与决策、桥梁纽带作用,推动产业回乡聚集、实业回乡聚力、人才回乡聚合,助力乡村振兴,繁荣县域经济。截止目前,已发放调查表1607份,收集优化营商环境、规范行政执法、诚信体系建设等方面意见建议67条,梳理交办44条,挖掘代表典型24人。”代工委主任张艺接话道。

据了解,在乡镇人大层面,各地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拓展了活动内容,着力打造特色和亮点,擦亮基层人大工作品牌。老河口市孟楼镇人大与镇街相连的河南省邓州市孟楼镇人大,建立了长期、稳定、全面的跨省联动机制,组织两地人大代表定期互动交流,为推动两地深度融合发展建言献策;袁冲乡人大立足革命老区留下的丰富红色资源,将活动重心向红色美丽乡村、红色旅游聚焦,全力助推乡村振兴;李楼镇人大紧盯国家级高新区创建,引导代表在产业链集聚、科技引领、空间效益提升等方面聚力履职,加快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吸引力、竞争力的区域科技创新高地。

按照便于组织和开展活动的原则,各代表联络站(小组)也有侧重地开展活动,切实增强“代表行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酂阳街道松鹤代表联络站依托企业资源优势,组织企业人大代表开展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知识技能培训,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广纳良言;孟楼镇曹营代表联络站充分挖掘乡贤力量,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邮政集团上海市邮区中心邮件接发员柴闪闪返乡探亲期间,主动加强沟通联系,建立了长期联络渠道,争取把更多家乡声音传递到国家层面;竹林桥镇西排子湖代表联络站以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生态经济发展等为重点,组织代表提交高质量调研报告和建议,助力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

民生实事接地气,细微之处暖民心

说着最实在的话,做着最暖心的事。以“代表行动”为媒,全市850名人大代表走出联络站,带着真情来到群众中间,切实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安居、就业、便民等问题,办成了许多过去一直想办而没有办到的事,做成了许多过去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

技能培训“扶上马”,创业就业“送一程”。

“没想到找代表反映问题这么管用,镇上没过几天就为我们组织了烹饪培训,这下我对自己开个饭馆更有信心了。”竹林桥镇范冲村返乡村民范海涛乐呵呵道。

“我们镇5个代表联络站,在代表行动中收集到一些群众反映回乡就业缺技术、就业无门路,便整理形成代表建议,及时转交镇政府办理。镇政府在摸底调查回乡就业人员基础数据后,组织开展了2期服装缝纫、烹饪培训,发放回乡就业人员技术培训补助3.8万元,为企业输送34人上岗,7人实现了自主创业。”竹林桥镇人大主席潘学银说。

坑洼破损路,旧貌换新颜。

“我今天是来道谢的,不是来反映问题的。屋门口的路终于开始改造了,衷心感谢人大代表帮我们圆了多年走好路的梦想。”4月8日,酂阳街道汉口路代表联络站内,居住在汉口路社区的付翠华再次登门,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张老路汉口路段全长540米,是周边5个家属院、3栋开发楼、2个居民小组居民出行的主要道路。近年来,该背街路段因年久失修,路面破损严重,经常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居民出行极不方便,怨声载道,热切盼望尽快改造整修这条破烂路。

在代表们的呼吁建议和积极推动下,市住建局在3月底正式启动该路段改造建设工程,并计划于8月份竣工。这一长期困扰居民群众道路通行难的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还周边居民群众一个整洁舒适、安全便利的居住环境。

种下一片大黄桃,趟出一条致富路。

“如果没有姚代表的指点引导,我们是不可能参与到这么稳当的产业项目,以后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一提起人大代表姚凤君,李楼镇张庄村四组的脱贫户们就赞不绝口。

作为湖北省人大代表、春雨苗木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姚凤君从小生长在农村,在果树种植行业浸淫30余年,是家乡远近闻名的农业创业致富带头人,被乡亲们称为“桃子大王”。

今年以来,姚凤君在走访群众时,获悉周边张庄村邵忠国、邵忠元等多名脱贫户有发展种植产业的意愿,想进一步拓宽增收致富渠道。姚凤君主动与张庄村“两委”联系,商定流转土地250余亩,邀请有意愿的农户共同参与发展黄桃集体产业。

春雨苗木合作社将从土壤分析、总体规划设计、优良品种定向等方面给予技术支持,并帮助构建市场销售网络。项目建成后,预计可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人,实现收入每亩17000余元,让周边农户和脱贫户实现就近就业增收。

大道至简,行胜于言。用“小切口”惠及“大民生”,落实一件件小事好事实事,让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变成了身边的暖心事,写下了“代表行动”的生动注脚。(老河口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王飞)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