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县级推进 >> 文章详情
长阳人大:突出代表主体地位 做实代表暖民行动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将代表行动作为人大服务中心大局的有力抓手,结合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聚焦“三个坚持”激发代表活力,立足“三个突出”齐聚代表合力,抓好“三个强化”增强代表能力,推动代表工作见行见效。
聚焦“三个坚持”,创新创特激发代表活力
一是坚持谋定后动。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多次召开党组(主任)会议研究谋划代表工作,对本县2022年度代表行动进行安排部署。在服务中心大局中找准代表工作结合点、切入点、发力点,围绕争创 “省市一流”目标,擦亮“两个品牌”(“双述双评”、“红色互助”),创新“三项特色”(“三在三争”、“三红三抓三提三带”、民族立法),开展“四项服务”(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市场主体、服务项目建设、服务基层一线),强化“五个带头”(带头讲政治强站位、带头讲学习提段位、带头讲情怀立本位、带头讲担当争进位、带头守底线增品位),发挥“六员作用”(社情民意信息员、政策法规宣讲员、项目建设联络员、惠民帮扶服务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推进工作监督员),组织开展代表行动,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坚持试点先行。今年以来,龙舟坪镇以“三红三抓三提三带”(开“小红单”抓创新落地提质,带领科技兴农;发“小红书”抓科技推广提能,带动特色产业链;建“小红网”抓网络覆盖提效,带富一方群众)为抓手,聚焦产业引领、技术推广和服务协调等方面深入开展“代表进田头,农民得甜头”活动,刘发英、彭绪冰、吴平、李霞云等一批人大代表积极投身到发展农业、服务农村、关爱农民的活动中来,先后发展生态农业共建示范基地4000余亩,为推动沿头溪生态旅游文化长廊建设,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提供坚强保障。磨市镇推出人大代表进园区进企业进村组、联网格联市场主体联选民、送政策送法律送服务“三进三联三送”活动,组织代表每季度对所联系市场主体、能人大户乡贤至少入户走访1次,每半年对所联系网格至少举行1次“送政策送法律送服务”活动,累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05件,协调解决道路交通、人居环境、矛盾纠纷等问题近80件,助力国家卫生镇创建、龙五一级路纱帽山隧道及民族工业园项目建设、集镇菜市场整治等多个项目稳步推进,实现了人大代表履职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网格管理的有机融合。
三是坚持协同推进。各乡镇以“争做五个示范、展现五个新作为”学习实践为总抓手,组织人大代表广泛开展“三在三争”活动,激励人大代表在本职岗位建功、在履职岗位尽责。资丘镇人大代表组团为凉水寺茶叶专业合作社想点子、谋出路、壮产业,让合作社成功牵手宜昌恒生茶叶有限公司,推动自主研发生产宜红功夫茶,全镇茶园种植面积达5000亩,“高山雾崖”绿茶品牌远销全国各地,126位茶农靠着“高山雾崖”绿茶品牌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都镇湾镇人大代表多次联名提出“关于提高金福红栀知名度,做大做强栀子产业的建议”,其地标产业“金福红栀”以其独特的魅力大放异彩,今年5月该镇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牌“中国栀子花之乡”。渔峡口镇积极借鉴珍珠寨烟叶生产互助组经验,探索成立烟叶产业互助代表小组,全镇10个村共发展烟叶2682亩,烟叶面积创历史新高,让当地烟农真正尝到了甜头,更有了盼头。火烧坪乡紧紧依托“群众之家”建立“红色互助中心”,组建产业振兴、白衣天使、红色园丁、高山公益、乡风传承等5支互助服务队伍,持之以恒弘扬孝善文化,深入开展红色互助行动,展现了新时代人大代表的美丽风采。都镇湾镇101名省市县人大代表助力发展实体经济12家,在促进农民增收,服务乡村振兴方面起到重要推动作用。鸭子口乡组织人大代表开展“三主联动”优化营商环境主题实践活动,坚持固定联系和广泛联系、定期联系和经常联系、分散联系和集中联系相结合,66名乡人大代表共结对222个市场主体,合力构建一流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立足“三个突出”,联动联访齐聚代表合力
一是突出“直达边界、直面选民、直指问题”,集中走访察民情。自治县人大常委会聚焦饮水安全、住房保障、易迁后扶、产业就业、交通出行、电力通讯等问题短板,组织145名五级人大代表集中开展以“访民情听民意、问民计聚民智、解民忧惠民生、纾民困暖民心”为主要内容的边界行活动,做到真走访、察实情,真解难、办实事,真用心、重实效。未来三年将全覆盖走访52个边界村,今年已集中走访18个村15162户47389人,共收集农户原始建议475件,梳理汇总有效建议133件。
二是突出“及时交办、分级承办、限时快办”,定期销号办实事。坚持对走访过程中搜集到的问题建议逐一分析研判,分类建立台账,及时召开联席会议,精准做实“意见建议限时办理”关键环节。对群众反映的普遍性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结合实际提出解决思路和方案。对群众反映的与现行法律政策不符或因条件限制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依法耐心做好现场解释引导。对走访发现的问题和短板,按照“及时交办、分级承办、限时快办”原则,分别由县乡人大依照闭会期间代表意见、建议的规定交相关部门办理,涉及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问题及时向自治县委请示汇报,纳入年度实施计划。目前现场沟通解释农户建议172件,有效建议交由县乡处理107件,群众普遍反映的关双线改扩建项目已于4月13日在县交运局的主导下正式启动,预计今年10月完成水稳层铺设。
三是突出“谁走访、谁跟踪、谁监督”,全程督办提质效。坚持“谁走访,谁跟进督办;谁承办,谁回访接受述评”效果导向,建立完善问题及时发现有效解决闭环机制,组织各片区组长领衔对本片区所提建议的办理情况进行全过程跟踪督办,充分运用专项调查、视察、专题询问等监督方式,将承办单位请进代表小组,面对面向人大代表报告建议办理情况,现场接受人大代表对办理结果和工作态度进行测评,打好监督“组合拳”,五级人大代表边界行活动达到了“督一件、成一事,带一片、惠一方”的良好效果。
抓好“三个强化”,实训实评增强代表能力
一是强化学习宣传。紧扣“四个机关”定位,把强化学习宣传、提升代表履职能力作为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的基础工程来抓,激活代表履职的“源头活水”。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学、用心用情讲、开门问计研、求真务实干“四个带头”,建立全员一周一学习、一月一交流、一季一考评、一年一总结“四个一”学习机制,采取专家学者讲与机关干部谈、线上学习与线下交流、请进来和送下去、专题辅导与个人自学等方式,多渠道搭建素质提升平台,不断丰富代表学习内容,为人大代表充电蓄能。自治县人大常委会还将协同县委党校对自治县人大代表开展全员轮训,进一步提升人大干部和人大代表调查研究、依法履职和服务发展的能力。借助新媒体及时宣传自治县委重大决策、全县中心重点工作、人大工作动态,拓宽代表履职视野,全面营造“比学赶超、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今年来,长阳先后在市委人大工作会议和“三在三争”活动现场推进会议上作经验交流,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双述双评”、代表“家站”建设、民族地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探索与实践、五级人大代表边界行及“抓两头、链万家、促振兴”“三红三抓三提三带”等一批经验亮点在《人民代表报》、全国省市人大网站及新闻媒体刊发推介近60篇。
二是强化“家站”建设。结合“筑堡工程”,按照“四化”要求(阵地建设标准化、工作制度规范化、联系选民多样化、代表履职常态化)和“五有”标准(有临时党支部、有定期活动、有平台终端、有身份公示、有述职评议)规范建设代表“家站”。深化拓展“双联”制度,科学混编代表小组,探索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建在项目园区、农业产业链和基层社区,设立以种业、科教、医疗、法治等专业特色为主的代表联络站,以代表小组为单位规范化建设代表之家58个,以村、社区为单位建立“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工作站”160个。建立健全“年+季+月+天”代表活动机制,坚持每年至少为选区、选民办好1—2件实事,每季度以“代表之家”为阵地开展代表小组活动,每月以“代表联系选民工作站”开展一次集中接待选民活动,每天依托“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开展人大代表轮值,倾情助力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履职服务平台的规范作用,组织各级人大代表扎实开展线上履职,提升代表履职现代化水平。
三是强化述职考评。聚焦人大代表、单位部门职能作用发挥,修订《人大代表述评考核评价体系》,制定《乡镇人大工作考核办法》《“双述双评”工作暂行办法》,深化“单位向代表述职、代表评单位,代表向选民述职、选民评代表”工作机制,通过述履职受监督、评工作促整改,将人大代表的评议结果纳入履职档案管理,对部门评议结果以不同方式向社会公布,对政府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的测评结果报送自治县委并向社会公开,与干部管理使用相结合,推动人大代表和单位部门依法履职、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全县所有县直部门履职情况在自治县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实现全覆盖测评,全县11个乡镇在镇人代会上票决确定被评议对象35个,拟于下半年开展全方位测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董墉 覃红平)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