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县级推进 >> 文章详情

代表行动|咸安区:坚持“三高”标准扎实推进代表行动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2-05-17 09:04   [收藏] [打印] [关闭]

咸宁市咸安区人大常委会严格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代表行动要求,组织全区960名人大代表开展以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网格、进家(站)访企业负责人、访基层干部、访工人农民、访选民代表、访专业技术人员为内容的“五进五访”活动。截止目前,收集意见建议320件,已督促办结128件,代表行动取得初步成效。

高站位谋划安排

一是研究部署“快”。3月中旬,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对代表行动进行专题研究,把思想统一到省、市委和省、市人大常委会的部署和要求上来,形成聚焦民生保障、五级代表联动的共识,并于3月下旬召开了全区代表行动部署会。

二是工作方案“实”。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实施步骤、组织领导等五个方面制定实施方案,成立了“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宣传组和6个督导组,常委会副主任分别担任督导组组长。各乡镇人大主席团、街道人大(工委)结合实际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

三是培训宣讲“活”。为增强活动针对性,区人大常委会和各乡镇街道人大分别对辖区人大代表进行培训。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邀请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领导开展“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和行动指南”专题讲座。各乡镇、街道积极组织人大代表围绕优化营商环境、疫情防控常态化、乡村振兴、文明创建、项目建设等中心工作开展入户宣讲,促进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

高标准搭建平台

一是科学划分代表小组。严格按“便于联系、方便工作、结构合理”的原则,结合代表专业特长、所属选区、所在单位包联村社区等情况,将全区“五级”人大代表编入24个代表小组,并明确了组长、联络员,实现各代表小组最优结构搭配。

二是加强“一家一站”建设。统一代表之家和代表联络站硬件建设模式、规格和内容,乡镇人大代表之家做到“十有”(有场所、有国徽、有牌子、有展板、有桌椅、有柜子、有电脑、有学习资料、有制度、有台账和档案),村、社区代表联络站做到“六有”(有场所、有牌子、有展板、有桌椅、有制度、有台账和档案)。目前,咸安区已建代表之家19个、代表联络站62个。

三是注重沟通联络。为加强代表之间、代表与选民之间的交流和联络,除设定固定接待日外,各代表小组均建立了微信群、QQ群等网络平台,全力推动人大网站建设,实现线上和线下一体化。

高质量为民办事

一是助力经济发展解难事。区人大财经委找准工作切入点,组织经济商务代表小组、开发区代表小组代表深入有关部门和乡镇街道,对《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走访企业业主30余个,召开座谈会5场次,收集有关营商环境问题13个,梳理分析提出建议意见5条,有力推进了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政策举措的落地落实。

二是助力民生改善做好事。代表们反馈的道路兴修、安全饮水、危房改造、人居环境整治、水利设施修缮、乡村公交旅游路线等问题,区人大常委会按照专(工)委工作分工,实行归口督办,由分管副主任带领专(工)委同志和相关代表,协调交通、水利、卫健、城管、住建、环保、财政等部门和有关乡镇进行督办,确保代表建议有效落实,让群众的问题得到真正解决。如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在对市第七小学建设情况调研时,针对群众反映的“马柏大道人行横道既无红绿灯也无礼让行人抓拍系统,存在安全隐患”问题,迅速组织交警、城管等部门现场商议对策,明确了在上下学时间安排专门警力、设置“护学岗”维护周边道路交通,得到家长一致好评。

三是助力和谐稳定办实事。区人大常委会加强和改进人大信访工作,落实领导干部代表下基层接访、信访接待日制度。各级人大代表带头做好“法治咸安”“平安咸安”建设的宣传者,同时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做好群众“代言人”,当好人民“调解员”,全力支持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做到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乡镇(街道)。开展全民核酸检测时,各街道人大工委组织代表先行、深入“疫线”,因地制宜地到小区参加门岗值守、入户摸排、政策宣传等,协助社区做好人员登记、疏导、秩序维护等志愿服务,将小区的“小稳定”联结成社会的“大和谐”。

来源:《人大工作通报》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