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督查专报 >> 文章详情
“人大代表行动”督查专报(32)
“聚力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是以代表小组为基本单元来组织实施的。如何让代表小组成为代表行动的“网脚子”,充分发挥小组作用?远安县人大常委会坚持从细处入手,切实增强代表行动实效,有效提升县乡人大工作水平。
一、平台搭起来,使代表小组活动增强支撑力。远安县人大常委会全面谋划、安排部署代表小组组建及活动阵地建设,将其作为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一是科学划分小组。按照“地域为主、混合编组”原则,把代表居住状况与选举单位一并进行统筹考虑,将县内550名五级人大代表混合编成47个代表小组,以便组织代表就近开展活动。二是开通履职服务平台。在宜昌市率先开通“县、乡人大代表履职服务平台”,每个乡镇落实1名平台系统管理员,印发《人大代表履职服务平台操作手册》,实行痕迹管理,推进了代表之间的学习交流、代表小组活动高效便捷的开展和代表行动的公开透明。三是加强阵地建设。在全县建立了7个标准化的乡镇代表中心活动室。依托村(居)委会办公场所建立了47个规范化的人大代表工作室,让代表活动有了“家”。
二、规矩立起来,使代表小组活动具备约束力。把建章立制当作开展好代表小组活动、推进代表行动的基石,让代表小组活动有章可循、有序开展。一是建立日常管理制度,强化履职责任。全面推行代表履职“两簿一本”(代表小组、代表活动登记簿,人大代表履职工作记录本)管理制度。二是建立述职评议制度,接受选民监督。组织人大代表在每年年底采取会议述职、印发述职报告等形式向选民述职,坚持每季度组织代表汇报交流履职情况。三是建立评先激励制度,激发履职热情。按照年初安排部署、年底乡镇推荐、主任会议审定的程序,开展先进代表小组、优秀代表小组长等评比活动。
三、方法活起来,使代表小组活动充满生命力。把创新方式方法当作开展好代表小组活动、推进代表行动的源头活水,让代表小组活动焕发出勃勃生机。结合远安实际,探索个性化、特色化的代表小组活动。一是“开放式”,即以召开“村民代表会、屋场会、户主会”等形式,将小组活动阵地搬到群众家中。县人大代表吴自平提出“扶贫政策宣传不能只局限于贫困户,应向全体农户宣传”的建议,得到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立新重视,他当场表态,要将这一建议落实到位,之后全县各村普遍采取召开屋场会、户主会形式全面宣讲扶贫政策,农户政策明、心气顺,群众满意度得到提高。二是“联合式”,即乡镇内外若干个代表小组围绕某一主题联合开展活动,将小组活动延伸到组外、拓展到镇外。联合小组活动中,花林寺镇镇人大代表周小平提出“要重视贫困户中精神障碍患者脱贫问题”的建议,得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政府已安排财政资金95万元,并对患者的监护人根据监护情况,每人每年予以1200-2400元的奖补,此举使全县917名精神障碍患者受益。三是“产业链式”,即发挥组内代表的行业优势、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将代表小组建在产业扶贫链上、让代表活动开展在致富产业上、把代表作用发挥在脱贫岗位上。
四、成绩晒起来,使代表小组活动形成影响力。一是召开汇报会比工作。县人大常委会31名组成人员分7个组,每组由1名主任会议成员牵头,全程督导各乡镇主席团及各代表小组活动推进情况,并在每月召开的主任会议上汇报交流督导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安排下月工作。每月召开1次乡镇人大专职副主席会议,会上通过汇报工作、介绍经验、表态发言来促进乡镇人大比学赶超。二是利用网络平台晒成绩。在远安人大网开辟代表行动专栏、在远安人大微信公众号推出“领导带头参加活动”“晒乡镇工作成绩单”“小组活动动态”“代表履职优秀事迹展”等栏目,累计报道代表行动动态、典型达120余条。三是通过发通报督进度。对乡镇代表中心活动室规范化建设、人大代表工作室建设、代表小组活动开展情况实行一周一上报、一月一小结、一季一通报。目前,印发人大工作通报11期,及时分送到县四大家领导和乡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及专职副主席手中,以通报倒逼乡镇加大工作力度,促进代表小组活动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