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活动”概览 >> 文章详情
聚力脱贫攻坚 人大代表在行动

湖北日报讯 图为:会议现场。
编者按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汇集全省9万多名人大代表的磅礴力量。两个多月来,省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的“聚力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全动员、全编组、全覆盖,相当一部分县市区实现代表参加率、入户率两个100%。总体呈现“精心组织、积极行动、开局良好、效果初现”的态势。
7月28日,省人大常委会召开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总结前段成绩,部署下步工作,促推活动走向深入。会上,6名地方人大负责同志和基层代表,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做法,现予摘录,以供各地学习借鉴。
突出“四个强化” 激发代表作为
咸宁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 王汉桥
“聚力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启动以来,咸宁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坚持“四个强化”,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迅速动员全市5811名人大代表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走访贫困户8674户,促进了部分突出问题的解决,激发了代表履职热情,推动了县乡人大工作创新发展。
强化思想站位,在传达贯彻中高位推进。市人大常委会主动作为,第一时间向市委汇报、第一时间传达学习、第一时间制定落实措施、第一时间组织实施。各级党委高度重视,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汇报。责任传导到边到角,将工作部署一竿子插到底。
强化顶层设计,在市县联动中形成规范。对接规定动作,突出抓监督促落实、抓宣讲促自强、抓帮助促服务、抓机制促保障、抓创新促提升的“五抓五促”活动重点。创新自选动作,如嘉鱼县人大常委会安排了“关爱留守儿童、关注贫困学生”金秋助学行等活动。制定活动规范,为代表开展活动提供“行动指南”。
强化示范引领,在以点带面中全面铺开。活动之初,将崇阳县作为全市试点,随后,迅速梳理总结崇阳经验在全市推广,形成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良好工作局面。6月23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以人大代表身份率先开展代表小组活动,传导压力,激发动力,为全市各级代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
强化机制创新,在跟踪问效中促进落实。在意见交办上,对小组活动发现的问题及收集的意见建议,一律由代表小组提交乡镇人大主席团会议研究,按照职权范围,以书面形式分层分类交办或上报。在督促检查上,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成立督导组,对交办问题办理情况和落实的效果进行督导考评,督查情况定期通报。在问题落实上,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始终跟踪监督、确保落地落实。在各级人大代表监督下,已推动解决群众关心问题654个。
“四高”推进 助力解决实际问题秭归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 尤庆虎
丹江口现场推进会以来,秭归县人大常委会立足为党委分忧、监督政府落实、代表人民行权,高要求、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聚力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的开展。
高要求夯实活动保障。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及时向县委作专题汇报,县委常委会进行专题研究,把活动纳入到全县总体工作部署之中,对全县脱贫攻坚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并把活动开展作为县级领导联系乡镇的一项重要内容。县委还批准成立了“人大代表服务中心”,乡镇人大除专职副主席外,配齐配强了人大秘书,集中精力为活动开展提供服务。
高标准建设活动阵地。县人大常委会建设了12个代表之家和59个代表小组活动室,乡镇人大主席团为每个代表之家、代表小组活动室配齐了会议桌椅、办公设备,确保人大代表活动有阵地、履职有平台、沟通更顺畅。
高质量开展代表活动。6月7日,县人大常委会以九畹溪镇第一代表小组为试点,先行先试,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傅德辉同志以省人大代表身份参加了代表小组活动,探索开展代表小组活动的有效路径。明确以“四实”“四员”为主,聚力脱贫攻坚。
高效率督促问题解决。县人大常委会对办理工作及时跟踪督办,确保问题建议整改落实。目前由乡镇办理的501件问题建议,已办理落实296件;由县人大常委会研究办理的13件建议,已于7月23日召开活动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全部进行集中交办。其中,针对有贫困户未购买新农合保险问题,全县及时开展核查并采取补救措施,共补缴新农合基金1631人24.5万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78人实现全员参合,确保贫困户“病有所医”。
激发代表活力 促进脱贫攻坚红安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 方思意
认真谋划全面部署。科学划分代表小组。将1220名各级代表混合编组到82个代表小组,每个代表小组平均10-15名代表。统一阵地建设。利用村党群服务中心或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代表小组活动室,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建立活动台账、代表履职档案,填写活动记录,做到痕迹化管理,分层组织培训。以乡镇为单位,对本辖区内的所有代表以及混合编组到本辖区内的各级代表进行专项履职培训;对县人大机关干部、乡镇人大副主席、人大秘书进行集中培训;对代表小组组长进行专门培训。
小组活动全面铺开。在第一次集中活动中,省市领导均以人大代表身份带头参加小组活动。各代表小组按照“两集中、一分散”的流程模式,通过“五问五看”,全方位了解致贫原因、脱贫路径、干部帮扶举措、政策落实情况以及群众需求。
反映问题全面梳理。各代表小组通过走访贫困户,共收集问题574个,共形成意见建议216条,其中属于乡镇一级处理的有162条,属于县级处理的有49条,需上报省市的有5条。
意见建议全面交办。实行分层负责、分级交办。县人大常委会会同县政府召开意见建议集中交办会,县政府相关领导及各承办单位负责人参加,分解任务、细化措施、责任到人、限期反馈。对于办理难度较大的意见建议,要求专题研究、快速落实。
跟踪督办全面推进。县人大常委会建立分片督导专班,实行常委会领导牵头督办、专工委归口督办、组织代表视察督办。县乡两级抽调2086名机关干部每个星期“五天四夜”在贫困村与贫困户“同吃同住同劳动”,晚上到每个自然湾组织群众召开“场子会”,确保“绣花”功夫落到实处。
突出人大优势 助力脱贫攻坚
来凤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 彭远仪
加强组织领导,高位推进实施。成立以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和督导工作制度,进行科学编组。组织县乡人大工作人员现场学习观摩翔凤镇大沟代表小组试点的做法与经验,实现培训的多层次、全覆盖。营造浓厚氛围。确定了20名骨干通讯员,建立了县、乡镇、代表小组三级QQ群、微信群,编发工作简报5期。强化跟踪督办。组建了6个督导组,分赴8个乡镇共进行了48次督办指导。
推进阵地建设,搭建活动平台。及时划拨经费。县人大常委会划拨资金45万元,按照统一标准建设“代表之家”“代表小组活动室”“代表工作室”,“两室一家”配备了必要的设备设施。统一公开内容。“代表之家”实行代表个人信息、代表小组划分情况、活动主要内容、工作制度“四公开”,“代表小组活动室”实行代表个人信息、活动主要内容、代表分片联系点“三公开”。规范活动软件,保障活动开展有序、记录完整。
规范工作流程,有序开展活动。县人大常委会向各乡镇人大和代表小组提供统一的工作规范和工作流程。代表小组严格按照“集中-分散-集中”的步骤开展工作,按照“五问五看”要求入户走访,召开集中碰头会,形成意见报告单,实行分层交办、分级负责,保证活动不走样。
代表全员参与,监督实效凸显。722名代表走访贫困户852户,覆盖181个村(社区)。针对贫困群众反映的看病贵、贷款难问题,县政府专题研究出台了健康扶贫实施方案和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实施方案,建档立卡贫困户在乡镇卫生院、县三级医院、州二级医院、省二级医院住院治疗,规定个人自费部分别为3000元、5000元、10000元、20000元封顶;21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43个市场主体获得扶贫小额信贷支持。绿水镇、翔凤镇还分别解决了贫困户反映的“高压线下不能建房”和饮水难问题。
“三项机制”作保障 “五级代表”助脱贫公安县南平镇人大主席 张勇
南平镇是公安县老县城、县域副中心,全镇15个村6.5万人,其中省级贫困村5个。按照省人大常委会的统一部署,在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的督导下,建立健全“三项机制”,扎实推进“聚力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
建立代表联系群众机制,扎根脱贫一线。推行“三全作法”。“全地域”走访,与群众“掏心窝子”“交实底子”,收集意见建议103条。“全覆盖”帮扶,按一名代表联系一名以上贫困户的标准,组织全体代表与126家贫困户结对帮扶,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57件。“全天候”联系,在镇级层面创建“代表之家”QQ群,创建微信群,将代表的联络方式、走访监督、结对帮扶等内容全部公开,打通代表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建立代表监督检查机制,确保脱贫质量。聚焦政策落地开展专项视察。对照县委县政府修订完善的脱贫攻坚“7+X”扶贫政策,组织代表对驻村工作队、村民委员会的工作进行视察,形成问题清单,向镇政府反馈交办。聚焦群众需求开展调查研究,形成的专题调研报告,组织26家企业与56户贫困家庭结队,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聚焦部门作为开展工作评议。按照“一季度一评议”的节奏,邀请主管部门和贫困群众代表参加,帮助相关部门改进工作。
建立建议督办落实机制,务求脱贫实效。推行问题台账。镇人大主席团每月听取一次各小组收集建议的汇报,按照共性问题、个性问题分门别类形成问题清单,建立台账,跟踪问效。推行定向督办。注重发挥市县两级人大代表骨干作用,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市人大代表秦德香主动领衔督办中长村安全饮水问题,多次到水利部门督促解决陆先强等32户的饮水难题。推行效果评估。着手制定民意测评方案,测评结果将纳入镇直单位和各村的年终绩效考核,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把“代表之家”建在产业扶贫链上谷城县电商产业园代表之家主任 谭云峰
谷城县电商产业园“代表之家”于6月13日正式挂牌以来,坚持创新活动方式方法,确保“代表行动”取得实效。
把代表之家打造成电商产业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的桥梁纽带。探索出不以行政区域分组建家的设置模式,把掌握贫困户信息的乡镇人大代表、发挥上下联通作用的市县人大代表、开办电商企业的人大代表混合编组到一个“代表之家”,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人大代表产业扶贫链条,深度融入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形成了“贫困户+人大代表+电商平台”的人大代表电商扶贫新模式,实现了把“代表之家”建在产业扶贫链上、让代表活动开展在致富项目上、把代表作用发挥在精准脱贫上。依托中国有机谷电商产业园谷城淘实惠运营中心,在10个乡镇全部建立了电商服务中心,在105个村建立了电商服务站,积极帮助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加盟,基本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网络体系,打通农产品流通“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米”。
把代表之家打造成服务困难群众的销售平台。发挥人大代表和电商平台的作用,积极帮助贫困户销售农副产品。乡村出现农副产品积压、难以销售问题时,在乡镇工作的人大代表直接在代表之家微信群发布信息,电商企业的人大代表接到信息后,第一时间将情况通报到园区各个电商企业,组织企业集中对外推介,及时把贫困户滞销积压的农副产品销售出去。先后组织开展了“盛康王家井村莲藕销售”“谷城土鸡蛋销售”“五山镇茶叶销售”“赵湾土货进城记——精准扶贫·电商在行动”等活动,直接带动盛康镇销售莲藕10万斤,庙滩镇销售皮蛋5万枚,五山镇销售茶叶2万斤,赵湾乡销售柿子、红薯、核桃等共34万斤。
把代表之家打造成监督精准扶贫政策落实的重要阵地,为贫困群众提供技术指导。人大代表发动电商产业园企业组织贫困户种养适销对路的农副产品,与贫困户签订销售合同,并提供启动资金和技术服务。襄阳市人大代表、谷城县小蜜蜂公司总经理陈小强针对网上纯天然蜂蜜产品畅销的情况,在赵湾乡、紫金镇、五山镇建立蜂蜜生产基地,免费为贫困户提供蜂箱,雇请贫困户按月计酬负责蜂箱管理,蜂蜜收获后按高于市场价全部收购,使300多户贫困家庭有了稳定收入,确保贫困户投入的人力、资金不“打水漂”。
文字整理:记者王馨 供图:通讯员戴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