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集中采访 >> 文章详情
大山里的“百合书记”
百合,是一种药食,也是一门致富的产业;百合,是一种花,也是一种纯洁的象征。李全林,一个下岗回村、挑起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南充村党总支书记重担的普通共产党员,始终保持着大山赤子的至真本色,被山乡群众誉为“百合”书记。
面对群众的信任,他一诺如山,在艰苦奋斗中真心给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
时间回到2005年11月5日,从乡供销社下岗在家经商的李全林被海推海选为南冲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49岁的李全林忐忑不安,南冲村是一个两县交界、三村合并、土汉族杂居的村庄,集体负债50多万元,一年换了3个“掌门人”。面对1715张选票的信任,“给百姓办几件实事!”这是李全林掷地有声的承诺。
和偏远穷村一样,南充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空壳”村,走马上任的李全林深知:发展新产业,走出致富路。
2007年底,回村过春节的务工农民郑海洲传来一个信息------湖南龙山县石牌镇发展百合种植、加工产业,农民收入颇丰。南充村地理环境与龙山相似,适合发展百合产业。
为之心动的李全林决定自己先行“试水”。他利用自家责任田,建起了一亩百合试验田,产量高达1500公斤,事实证明百合产业可行。
次年春天,李全林带着村干部去龙山县考察学习。回来后5名村干部共种植百合14.1亩,当年喜获丰收,每亩纯收入2000多元。
消息传出,村民看到致富的希望,纷纷要求种植百合。此时的李全林邀请邓海洲回村成立海华百合产业合作社,返租农民土地、实行规模化经营,一下子使山里闲置的土地成了“香饽饽”。现在,百合基地发展400多亩,农民增收180万元,200多户尝到种植百合甜头的村民说,百合产业是全林书记用心血浇灌出来的!
南冲属卡斯特地貌,一遇大旱,群众到30里外的石羊河挑水吃,往返一趟要3个小时。李全林提出“集体水源,分流到窖,蓄积使用,引灌结合”的思路,两年时间,共争取政府投资80万元,兴建了一个容积5000立方米的供水站,铺设管网8000多米,新修水窖520口,相当于一个容积超过1万立方米的水库,南冲结束了世世代代挑水吃的历史。
让山里人过上成立人一样的生活,是李全林的向往。2006年初,南冲村开始新农村建设试点-------依山修了一条漂亮的半边街,宽阔的道路,还配有花坛、垃圾处理池、中心村卫生室、便民服务中心。环境的改善一下子让山里农民开了眼界,短短两年时间,农户下山,依照村里提供的图纸建设新民居35栋,改造旧民居27户,南冲村民居成为山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现在,南充村350个农户改造了沼气池、厨房、卫生间和栏圈,一举成为宜昌市卫生村。到过南冲村的人常说,一看集镇,就知道这里有个“好当家”。
初夏时分,记者走进南冲,这个580户1810人的偏远山村,人们洋溢着笑脸,骄傲地诉说村里在全乡的无数个第一:第一个见居民点,第一个通宽带网,第一个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第一个实现户平一个水窖,第一个实现组组通水泥路,第一个实现人平纯收入过7000元。
他大爱如山,总把村民的事当自己的事办,危急时总能见到他真心为民的身影
2009年6月7日晚,大雨倾盆,村民陈泽亮家的土房子进水倒塌,陈泽亮一时急的六神无主。陈泽亮的妻子李红芹身有残疾,急得嚎啕大哭。
正在这时,李全林骑着摩托车、裹着雨衣来了,他迅速把陈泽亮全家安置到村委会里,然后又拨通村组干部电话。大家帮助陈泽亮转移家具、粮食.......忙了整整一个通宵。
第二天清晨,李全林赶往乡里、市里汇报,找残联、帮扶单位,当天落实资金1.7万元,周围的群众看在眼里,深受感动。30多个农户纷纷提着粮食、蔬菜来帮忙,三个星期后,陈泽亮搬进了新家------一栋二层的楼房。
四组农民李招品、陈佰新居住偏远,李全林上门走访时发现他们的房子已成危房,随时有倒塌的危险。李全林争取帮扶资金,组织劳力投工,直到两户搬进新房他才放了心。点滴汇成大爱,5年来,李全林共帮助40个危房户建起了新居,争取各项资金53万元之多。
27岁的陈钢现在是乡里的民政助理,他的父亲2005年4月因病逝世,母亲改嫁去了别处,那时陈钢情绪低落,觉得生活无着、走投无路。面对陈钢的遭遇,李全林向他伸出了温暖之手。陈钢先被纳入村后备干部培养,后支持陈钢与之同台竞选村党总支书记。2010年8月,李全林送来书籍,鼓励陈钢参加宜都市乡镇民政干部公开招考。如今,结了婚成了家的陈钢,经常不由自主地称呼李全林为“老人家”,这在农村,就是叫了一声声的爹啊!
在偏僻的六组,看着田里郁郁葱葱的桂花苗,组长付正林说:组里有37个单身汉,他们少有家庭温暖,有的更无心理家,无心种田。2009年初,李全林帮助筹资为每户送了40颗桂花树苗,每颗树苗农户只出1元钱,桂花树长大后可以变为单身汉们的养老钱啊!
李全林把村民的事情当自己的事情办,危急之时总能见到他的身影。2010年底,二组贫困户周忠保夫妇在去五峰渔洋关途中遭遇车祸,他第一个赶赴现场,为老周夫妇垫付了4000多元的诊疗费。
他坚韧如山,直面人生坎坷,为“大家”谋福祉,给“小家”以温馨
人生旅途上,命运对李全林尽是坎坷不平------
2000年,因企业改制,1991年入党的李全林离开了工作21年的供销社岗位,回到生他养他的南冲村。
下岗回家后的李全林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向亲戚朋友借款1万元,在离家3公里处的一个交叉路口,办起了一家农资经营部,经营种子、肥料、农药、农膜等群众急需的生产资料和日常用品,方便周边老百姓。诚信加热心,生意也日益红火起来。
村里人都知道,李全林这一辈子最心痛的是他的大儿子。1981年出生的李刚有先天性白血病,打3岁起时就辗转各地求医看病,花掉医药费10万多元不说,医生断言最多只能活到25岁。
初中毕业后,李刚更是三天两头发病,再也不能上学了。当爹的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为了让儿子有限的生命过得充实,李全林借钱给儿子买了一台电脑。几年间,李刚用电脑写作,在报刊杂志发表了多篇文章,还通过网络帮村里的爷爷、婆婆们联系在外的儿女,久病的李刚找到了人生的乐趣。
当书记不久,李刚又病了,铺子被迫关门。半个月后开门一看:店铺里凌乱不堪,满地都是食品,新进的40双解放鞋被老鼠咬得大洞小洞。经过一天的整理,共计损失2600多元,这可相当于两个月的纯利啊!
村里的事要干,儿子的病要治,店铺也要打理。李全林家里发生着变化:从没经过商的妻子吴有英放下锄头,和儿子一起经营铺子。而李全林则担当起照顾84岁老母亲的重任,每天他天不亮就起床,把老母亲一天三餐的饭菜准备好,再赶去村里上班…..村主任谭俊锋说:“这些年来,李全林没有耽误村里一天的事。”
2008年秋天,李刚病倒后再也没起来。埋葬儿子的那天,白发人送黑发人,强忍悲伤的李全林对自发而来帮忙的村民说:医生说我儿子活不过25岁,可我让他多活了3年!
为“大家”谋福祉,给“小家”以温馨,平凡的日子就是这样悄悄走过,村里的人称赞:“他不简单!”
6月是百合花开的季节,高洁的花朵格外迷人,李全林正是开在百姓心中的一朵纯洁而美丽的百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