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代表声音 >> 文章详情
王岚:将街头献血屋纳入城市规划建设
自1998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无偿献血者,用他们的热血和爱心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但随着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群众看病就医需求增大,临床用血量逐年上升,血液短缺的情况亟待解决,如何保障无偿献血事业更好地持续健康发展?全国人大代表王岚给出了她的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血液中心主任 王岚:“这个点已经维护了一批固定献血者,他都已经是第5次献血了,但是你看他们可能有修建停车场的需要,我们就不得不搬离。”
这辆移动献血车“安家”在武汉市武昌区昙华林和泛悦汇商业综合体的交叉口,因为城市建设,它不得不搬家。相距不远的螃蟹岬地铁站E出口处的这块空地,开阔平坦、人流量大,王岚和同事都相中了,但一直未能与商家协商好。
王岚与同事讨论:“你要想停在这个地方,首先商业体他们得同意。”
在武汉,血液中心里67%的血液来源于街头捐献,26%来源于高校捐献,其他来自团体捐献,因此,街头献血屋的建设尤为重要。借助商业体和交通线上的人流量,可以吸引更多的无偿献血者。但在建好的商业体前突然增加献血点,商家也有些为难;即使商家同意,由于前期没有预留水电线路,献血点建设还要费一番功夫。为此,王岚代表建议在城市进行前期规划时就考虑献血点的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血液中心主任 王岚:“血液中心业务能力的基础建设,包括街头献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都需要我们的政府、规划部门、城管部门来给予支持,我们希望在规划层次上能够把它提前科学的布局。”
同时,在王岚和同事多年的街头调研中,他们还发现不少热心献血者被年龄、献血间隔期这些“门槛”拦在了外面。今年,王岚还建议修改补充《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里与现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相协调的部分。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血液中心主任 王岚:“我们国家规定献血者年龄的上限是55岁,长期的固定献血者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延长到60岁,献血时间间隔原来是定的全血(间隔)6个月,实际上现在人均寿命和人体的健康素质情况都比以前有很大的提高,年龄和时间间隔都可以做相应的调整,希望法律随着进行一个相应的不断修订和完善。”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李洁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