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报纸专题 >> 文章详情
湖北日报|以人大监督“组合拳”共绘鱼米之乡新画卷——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聚焦乡村全面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9月22日至25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聚焦乡村全面振兴议题,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乡村全面振兴工作情况报告,召开列席代表座谈会听取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并进行专题询问,以人大监督“组合拳”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振兴“四梁八柱”更加稳固
“2024年度我省在国家首次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获得‘好’的等次……”
9月22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上,省政府副秘书长郭宇作了省政府关于乡村全面振兴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中,我省乡村全面振兴工作成绩喜人。
湖北是农业大省、鱼米之乡,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牵挂、寄予厚望。
在省委坚强领导和省人大监督支持下,全省上下锚定建设农业强省、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总目标,坚持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努力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上奋发有为。
报告显示,我省坚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底线,粮食产量连续12年稳定在500亿斤以上、近4年年均产量稳定在550亿斤以上,今年夏粮再获丰收,总产99.02亿斤、同比增0.9%、为近9年最高; 2024年28个国定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32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10元。
“三农”工作是推动支点建设的基础,基础越厚实,支点越稳固。
报告显示,我省聚焦“五大振兴”目标,统筹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持续打造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1.09万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万亿级;培训产业振兴“头雁”人才2600人、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6300人,培育高素质农民40万人,有效壮大基层工作力量;25家省直单位和相关机构组成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服务团,设置54个服务展位提供文艺演出、科普宣传等服务,5个项目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目录;常态化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生活污水治理率、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分别达到91.1%、60.07%、48.9%;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和“两委”班子成员,深化数字赋能乡村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
建成支点的过程,也必是湖北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进阶的过程。
报告显示,我省深化改革创新,大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和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统筹发展,做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开展国家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产业、 乡村建设、 乡村治理‘三根支柱’更加坚固”“农业科技创新与农村综合改革‘两大动力’更加强劲”……
审议时,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报告客观全面反映了我省乡村振兴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下一步工作打算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一致赞同这个报告。
专题询问紧盯难题“问”出路径
“农田灌溉存在‘毛细血管不畅’问题,高标准农田建管任务较重,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有待加强。”
报告直面我省农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现代农业发展支撑还不够强,乡村建设进度还不够快,农民收入水平还不够高。
直面问题不回避,解决问题不敷衍。报告从全力守好底线任务、加快构建乡村富民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提升乡村建设和治理水平、优化要素和体制机制保障等5个方面深入剖析原因,提出应对策略。
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这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任务,成为会场关注的焦点、讨论的热点。
审议时,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积极建言,共谋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
有的常委会委员建议,坚持强龙头、延链条、树品牌、兴业态,推动乡村产业优化升级、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有的建议,推动具备农村电网承载能力的行政村充电设施实现全覆盖,拓展5G网络在农村地区覆盖的广度深度。有的建议,针对农村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偏低的问题,深入推进市域教联体建设,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快补齐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短板。
只有全力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才能不断夯实支点建设的底盘,推动“鱼米之乡”万象更新。
如何广泛凝聚乡村全面振兴强大合力,共同促进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落实落地?
专题询问是监督法规定的人大常委会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方式之一。24日上午,省人大常委会召开联组会议,开展乡村全面振兴专题询问。8名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专工委组成人员、省人大代表,就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难点和人民群众关切期盼精准发问和追问;7家省政府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正视问题、坦诚回答。
一个个一针见血的辛辣提问、一句句斩钉截铁的整改承诺,一个个“打开天窗说亮话”的场景让人倍感震撼。通过专题询问,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着力破解乡村全面振兴中的“硬骨头”。
“这次专题询问涉及的问题,省委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代表性。”省政府负责同志表示,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持续推动解决“三农”领域突出问题,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的重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