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电视广播 >> 文章详情
《人大聚焦》第七十七期 | 宜昌:聚焦生态修复 立法守护长江水清岸绿
百姓视角,关注人大!欢迎收看由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主办、湖北电视综合频道承办的电视专栏《人大聚焦》。
人大要闻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执法检查
8月1日,省人大常委会召开长江保护法执法检查培训动员视频会,安排部署相关工作。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王玲出席并讲话。
王玲强调:精心组织开展执法检查 确保长江保护法全面有效实施
王玲指出,开展长江保护法执法检查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交办的政治任务,是对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大保护重要指示精神情况的政治检验,是贯彻落实省委工作要求、推动长江大保护的具体行动,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把开展长江保护法执法检查作为一项大事要事来抓。
按照部署要求,此次执法检查分为多个小组在全省开展。
王艳玲强调:自觉扛起政治责任 推动长江保护法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王艳玲率执法检查小组在鄂州、咸宁开展长江保护法执法检查时指出,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治好“长江病”,关系子孙后代,关系民族未来,要把握工作重点,突出流域生态环境修复,系统推进污染防治、统筹推进生态修复、大力推进绿色发展。
梁伟年强调:实施好长江保护法 凝聚强大保护合力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梁伟年率执法检查小组在黄冈、黄石开展长江保护法执法检查时强调,要不断研究新情况、把握新变化,依法健全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配套的具体制度和办法。各领域各方面齐心协力,凝聚起实施长江保护法、共抓长江大保护的强大合力。
马国强强调:密切联系群众 共同保护长江生态环境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国强率执法检查小组在武汉市开展长江保护法执法检查实地检查时指出,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通过此次检查,瞄准问题扎实整改,强化监督,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推动人大代表更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携手同心,共同保护长江生态环境。
刘雪荣强调:实施好长江保护法 助推长江流域高质量发展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雪荣率执法检查小组在随州、襄阳开展长江保护法执法检查时指出,要突出工作重点,要坚持问题导向,做好整改工作,推动长江保护法在全省的正确全面有效实施,实现全省长江流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确保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
刘晓鸣强调:依法保护长江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晓鸣率执法检查小组在仙桃、潜江、天门开展长江保护法执法检查实地检查时指出,长江保护法开创了我国流域立法的先河,在法律层面将党中央关于长江大保护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全社会的行为规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法律遵循。
胡志强强调:坚决扛实长江大保护的责任担当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志强率执法检查小组,在荆州、荆门开展长江保护法执法检查时指出,聚焦长江保护法规定的政府职责、主要法律制度措施、生态修复、执法监管规定等,抓好整改落实,做好执法检查“后半篇文章”,确保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人民。
关注长江大保护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宜昌考察时强调,要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的重要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四年来,宜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多措并举,为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贡献人大力量。
宜昌:聚焦生态修复 立法守护长江水清岸绿
近日,宜昌市夷陵区小溪塔二小的小河长们,又来到黄柏河边,护河已经成为孩子的必须课。
宜昌市夷陵区小溪塔二小五年级学生 覃羽琳:学校会组织我们过来捡垃圾,我有时候过来玩也会留意旁边有没有垃圾并把它捡起来,我可以力所能及,为黄柏河做一些事情,并让它保持现在的干净。
宜昌市夷陵区小溪塔二小五年级学生 赵韩元第:我作为“小河长”特别的荣幸,我也很想做这个职位,毕竟我也想把我们的家乡宜昌,打造成一个宜人之地和昌盛之地。
黄柏河是长江的一级支流,在宜昌汇入长江,是当地百姓的重要水源地。黄柏河流域内有亚洲最大的单体磷矿矿床,磷矿开采企业集聚。过去,矿山废水直排黄柏河,随之污染长江。如何有效进行水域保护,宜昌想了一个办法——水质“约法”。2018年2月16日,当地颁布实施《宜昌市黄柏河流域保护条例》,以黄柏河流域为试点,宜昌打造出了地方立法、综合执法、生态补偿、智慧监管的河流综合治理的有效模式。
宜昌市黄柏河流域管理局党委委员 副局长 秦安民:《黄柏河流域保护条例》的出台,(使)流域内的综合执法有章可循,也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黄柏河流域保护条例》和《长江保护法》颁布以来,河湖长制工作全面推进,建立了以党政领导为责任制的核心责任体系,探索出了地方立法、综合执法、水资源生态补偿为特色的黄柏河治理保护经验。
立法为保护母亲河提供了法治保障,如何让大家知法守法懂法,离不开普法与宣传。
宜昌市夷陵区人大代表 张长东:我们作为人大代表第一方面,我们主动学习《黄柏河流域保护条例》,增强我们的环保意识;第二,主动到企业、到学校进行宣讲;第三,积极参与到黄柏河河长制(治理)之中,开展巡河检查、开展排污口巡查,共同维护我们这条母亲河的环境。
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当地政府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措施,严格控制矿产资源开发总量,倒逼流域范围内经济转型升级,黄柏河流域水生态恶化趋势得到根本扭转。2021年,黄柏河流域Ⅱ类水质达标率达到98.18%,入江口Ⅱ类水质达标率提升达到75%。
聚焦环境保护 以监督之剑护长江生态屏障
走实立法,做实监督。宜昌作为一个化工大市,将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以“雷霆之势”推进沿江化工企业专项整治。2018年,宜昌市人大常委会对《宜昌化工产业专项整治及转型升级三年行动方案》的实施情况开展专题调研,助推232公里的长江干流宜昌段134家沿江化工企业,义无反顾地走上“关改搬转”之路。
同时,宜昌市人大常委会还坚持督办关于磷石膏污染防治和综合利用等议案建议,推动成立湖北三峡实验室,为全省乃至全国化工产业裂变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宜昌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 周京:我们强化了议案的督办,多次深入车间、矿井、堆场进行现场调研,推动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加快源头减量、抓好科技攻关、突破应用瓶颈等方面着力,已经(闯)出一条符合宜昌实际的磷石膏综合治理 、系统治理 、协同治理的新路。
聚焦绿色发展 跟踪督办议案建议添彩长江生态美
绿草茵茵,筝逐蓝天。2022年5月28日,宜昌8公里长的长江岸线整治修复项目正式建成开放。曾经脏乱差的江堤旧貌换新颜,缘于一份建议案。2020年初,在宜昌市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上,16名人大代表联名提出《关于全面加强长江岸线宜昌城区段生态修复和治理、打造特色滨江长廊的议案》。议案建议交办之后,当地政府提出打造最美滨江生态长廊。
宜昌市城市绿化建设管护中心科技科科长 温铭鑫:长江岸线整治修复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了现有的地形条件,对长江大桥桥下的空间进行了充分的利用,打造成了一个专门的运动花园、成片的球场和配套停车场,方便市民群众过来健身体验,另外保留了之前码头的建筑和钢结构,把它打造成网红的景点。
运行63年的中石化王家河油库码头成功拆除,改造成长江江豚观测环保教育基地,成为市民新晋“网红”打卡地。曾经的黑臭水体,变身为一条蜿蜒的绿飘带,绕山绵延,河水澄透,河岸葱茏。
宜昌市民 陈圆圆:以前这一带全部都是货运码头,堆的都是煤矿和磷矿,灰尘特别大,交通也特别的拥堵,现在通过岸线修复之后,这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每天晚上我都会带家人来散步游玩。
宜昌市民 张永满:有天晚上过来散步的时候,有市民在说,好多江豚啊,我一看真的是很多江豚游来游去,游得是非常的欢快。
三年来,宜昌市累计复绿13103亩,修复长江岸线97.6公里,改善长江宜昌城区段“一江两岸”,实施精细化生态环境空间引导和管控。
宜昌市人大代表 程燕云:作为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被充分采纳,我特别欣慰,特别有成就感,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长江保护法,围绕把宜昌建设成为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的目标定位提出更多高质量的议案和建议,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依法守护长江母亲河生力军的作用。
宜昌市人大城乡建设与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 邹正海: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代表议案持续跟踪督办和长江保护法相关法律法规监督力度,让(宜昌)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宜昌:发挥人大力量 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
宜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紧扣长江大保护,依法行使职权,通过持续听取和审议相关报告、组织专题调研和视察、开展执法检查、跟踪督办议案建议等,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全面深入贯彻实施长江保护法,助推宜昌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担当起保护长江母亲河的重大责任。
议案建议追踪
我们湖北是全国磷化工第一大省,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大量固体废物——磷石膏。由于历史存量过大,政策市场等原因,磷石膏综合利用率总体比较低。如何让磷石膏变废为宝,我们一起来关注。
湖北省磷石膏建材应用推进工作会议在宜昌召开
8月26号,全省磷石膏建材应用推进工作会在宜昌召开,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刘雪荣出席并讲话。
会前,参会人员前往宜昌市西陵区石板村山水春城项目,参观磷石膏建材施工现场及应用产品,湖北昌耀、湖北远固等磷石膏建材制品整齐陈列,磷石膏砂浆、自流平砂浆等多种磷石膏建材制品在项目中得到应用。
湖北宜化磷石膏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柳凌:我们就做了一个,首先是我们对我们这个磷石膏进行处理,我们讲的无害化处理,然后把它变成这个白色的,就可以代替我们现有的脱硫石膏和天然石膏,目前做得最快的就是一个水泥缓凝剂。
记者 托娅:目前磷石膏的应用不仅在建材领域广泛应用,我们可以看到在我身旁还有磷石膏制成的台灯、吊灯,甚至还有制成的无线充电器,可以说磷石膏的应用范围是非常的广泛的。
省人大代表汪少华:加强磷石膏综合利用 推动绿色生态发展
废弃的磷石膏摇身一变成为建筑产品,并大规模使用于实际施工,这让在现场调研的湖北省人大代表汪少华倍感欣慰。多年来,他一直关注磷石膏处理问题,他向记者介绍,他所在的新洋丰企业,投资6亿元建设7条粉状水泥缓凝剂和5条石膏粉煅烧生产线,年消耗磷石膏能力达到500万吨,但仅凭一家企业能力毕竟有限,磷石膏综合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他连续多年在省人大会期间,针对磷石膏产业发展提出建议,并在今年湖北省十三届人大七次会议上提出《关于支持磷石膏建材制品在建设领域推广应用的建议》。
省人大代表 汪少华:一是严格实施磷石膏消纳管理,按照谁排渣、谁治理、谁利用、谁受益的原则,加快推动磷石膏递(新)增量为零的目标;二是建立磷石膏产品市场准入优惠政策,大力推广磷石膏产品在水泥缓凝剂、石膏板材、石膏砌块等领域的应用,同时在市政基础设施领域,优先使用符合质量标准的磷石膏产品;三是推动形成磷石膏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
该建议由湖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重点督办,并由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承办。针对代表提出的建议,今年4月省住建厅党组讨论形成建议办理方案,组成专班对磷石膏在建材领域应用开展调研,5月住建厅印发《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工程推广应用磷石膏建材实施方案》,有力推动我省磷石膏综合治理应用。
我省出台实施方案 让磷石膏“能用尽用”
实施方案从产品推广、标准体系、长效激励机制等方面,对磷石膏综合利用做出指导。同时,全省多地也根据实际情况出台文件,将磷石膏“能用尽用”。以宜昌为例,目前当地先后发布磷石膏综合利用各类标准8项,搭建起磷石膏建材生产及房屋建筑、市政道路应用环节的标准框架体系。记者了解到,2022年上半年宜昌市磷石膏产生量680.6万吨,综合利用量504.6万吨,综合利用率74.1%。
宜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 袁庆华:对我们磷石膏的运输、生产、使用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了鼓励,比如说我们刚刚引进的泰山石膏,那么它原材料就有奖补,使用(磷石膏)也有奖补,那么这一块包括税收也有相关的奖励政策,今年上半年已经销售了3000多万平米的磷石膏的石膏板。
目前,我省将宜昌、襄阳、荆门、黄冈、荆州、孝感等地区,磷石膏建材推广应用纳入考核,在2025年将完成1235万吨磷石膏建材应用量。
省人大代表汪少华:加强磷石膏综合利用 推动绿色生态发展
可喜的数据让省人大代表汪少华对未来的履职更有信心,他将继续关注我省磷石膏产业发展,让磷石膏能够点渣成金,为民所用。
省人大代表 汪少华:(未来)希望我们住建部门对等重点地区推广利用磷石膏建材下达的年度任务量实行目标责任考核,二是尽快将武汉市纳入重点推广地区,下达年度任务量,三是完善监管制度。
一份代表建议,制定出一个办理方案,形成一份调研报告,出台一个指导性文件,召开一次面上推进会,影响促进一个产业发展。湖北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督办代表建议,为我省提升磷石膏综合利用,推动绿色生态发展,贡献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