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电视广播 >> 文章详情

《人大聚焦》第一百五十四期

来源:湖北综合   时间:2025-10-31 14:02   [收藏] [打印] [关闭]

百姓视角,关注人大!欢迎收看由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主办、湖北电视综合频道承办的电视专栏《人大聚焦》。

人大要闻

王忠林出席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扩大)会议

依法履职尽责 积极担当作为

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0月27日上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出席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扩大)会议并讲话。他强调,省人大常委会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强化支点意识、抬升发展标杆,依法履职尽责,积极担当作为,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王艳玲主持会议。

会上,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何良军宣读中央和省委的有关决定,郭元强同志任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郭元强同志作了表态发言。

王忠林指出,今年以来,在省委领导下,省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依法行使职权,在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地方立法、严格依法监督、改进代表工作、加强机关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广大人大代表是战斗在全省各条战线的重要力量,要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大局观念,积极担当、勇于作为,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而努力奋斗。

王忠林强调,人大机关是政治机关,政治性是第一属性,讲政治是第一要求。省人大常委会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讲政治,以更高标准加强政治建设,把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贯彻落实到人大工作全过程各方面。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刻领会蕴含其中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精神境界、作风操守,做到深学细悟笃行、全面对标对表。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贯彻、有效执行。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重大原则、主要目标、战略重点,依法审查批准我省“十五五”规划纲要,谋划好我省“十五五”时期人大工作,推动全会精神在湖北落实落地。

王忠林强调,要始终坚持服务中心大局,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推动人大各项工作向支点建设聚焦发力。要强化发展导向,统筹好“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开局,紧紧围绕我省发展的重大目标、重大战略、重大政策、重大改革,提出一批具有前瞻性、引领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要强化支点意识,聚焦支点建设“七大战略”实施和“两创”融合、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扎实开展立法调研、执法检查、专题询问等工作,助推支点建设取得新突破。要强化改革创新,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积极探索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构建法治化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有效路径。

王忠林强调,要始终坚持站稳人民立场,以更强担当维护人民权益,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要深入学习贯彻新修改的《代表法》,加强人大常委会和人大代表的联系,持续深化“聚力支点建设·代表行动”,切实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要密切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建好用好人大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更好听取民情、反映民意、汇聚民智。要注重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推动办好“合民意、质量好、可实施、可持续”的民生实事,以看得见的变化、感受得到的成效取信于民。

王忠林强调,要始终坚持依法履职尽责,以更大力度促进良法善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要提升地方立法质效,充分发挥人大立法主导作用,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健全论证、评估、听证制度,丰富立法形式、优化制度供给。要增强人大监督实效,贯彻落实新修改的《监督法》,健全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监督制度,及时发现问题、推动解决问题。要依法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坚持抓重点、议大事,推动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化常态化,切实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王忠林要求,省人大常委会必须始终坚持加强自身建设,以更严要求打造“四个机关”,不断提升依法履职能力和水平。要精诚团结、协作共事,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把班子团结成为“一块坚硬的钢铁”。要提能善为、担当作为,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契机,全面提升人大机关干部队伍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着力打造政治坚定、服务人民、尊崇法治、发扬民主、勤勉尽责的人大工作队伍。要遵规守纪、廉洁自律,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筑牢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持续涵养正气充盈、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刘雪荣、刘晓鸣、胡志强,党组成员、秘书长张爱国参加会议。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召开会议 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10月27日,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及省委工作要求,研究贯彻落实意见。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王艳玲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是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的纲领性文件。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充分认识全会的重大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的丰富内涵,深刻领会和牢牢把握“十四五”时期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矢志不渝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要深刻领会和牢牢把握“十五五”时期发展的重要地位和形势判断,坚定必胜信心;要深刻领会和牢牢把握“十五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和重大原则,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深刻领会和牢牢把握“十五五”时期发展的奋斗目标和战略任务,找准人大服务中心大局的切入点着力点;要深刻领会和牢牢把握“十五五”时期发展的根本保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人大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会议要求,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大政治任务,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要紧扣全会作出的战略部署,发挥好人大职能优势,统筹推进立法、监督、决定、任免和代表等工作。要认真做好我省“十五五”规划编制专题调研等相关工作,为审议批准我省“十五五”规划作好准备。要做好年度工作收官和明年工作谋划,为“十五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基础,推动全会精神在人大工作中落地见效。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郭元强,党组成员、副主任刘雪荣、刘晓鸣、胡志强,党组成员、秘书长张爱国出席会议。

会后召开主任会议,拟订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建议议题和召开时间。

立法观察

湖北:用良法善治书写时代答卷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地方性法规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5年,立法法修改赋予所有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十年春秋,硕果累累,湖北省各地聚焦中心工作,回应群众期盼,从科技创新到生态保护,从美丽湖北到社会民生,以高质量立法筑牢制度根基,为我省各地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立法护航 夯实支点建设硬核根基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更是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关键支撑。2025年8月1日,《武汉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正式施行,为武汉科创中心建设注入法治动能。这部涵盖八章五十七条的法规,明确将武汉打造为"支撑中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创新增长极"的目标,以东湖科学城、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等为载体,构建起创新主体协同、人才保障有力、金融支持精准的制度体系。同时,结合武汉发展实际,《武汉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促进条例》经省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这是全国副省级城市较早制定的关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促进的地方性法规,条例以法治护航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商业应用,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迈上新台阶。十年来,武汉市人大常委会紧扣全市发展大局,精准锚定立法方向。

武汉市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 戴丰善:无论是聚焦创新驱动发展、超大城市治理,还是围绕民生保障改善,亦或是紧盯生态环境保护,每一部法规都努力对接时代所向、发展所需、民心所盼,让立法成为引领改革发展、推动治理创新、增进民生福祉的“金钥匙”,形成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彰显武汉特色的立法成果。

聚焦城市更新和宜居,孝感、襄阳、黄石先后制定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为打造“会呼吸”的韧性城市提供坚实法治保障。紧扣发展所需,鄂州制定现代物流业发展促进条例,助推花湖国际自由贸易航空港建设,营造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良好法治环境。

聚焦历史文化保护,湖北省各市州以法治力量守护历史文化传统。襄阳市人大常委会先后围绕古城墙保护、古城保护、古山寨保护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定出台4部“小切口”法规,以法治助力文化传承发展。

黄麻映红大别山,红旗漫卷鄂豫皖。作为全国著名革命老区,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及时制定《黄冈市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条例》,为守好红色根脉、赓续红色基因筑牢法治基础。荆州市人大常委会制定《荆州市湘鄂西苏区革命遗存保护条例》,以法治留住红色文化的“根”与“魂”。

法治护绿 书写生态保护协同答卷

作为“千湖之省”,湖北生态保护始终离不开法治护航。2018年荆州市出台的《长湖保护条例》,是全省首部“一湖一法”地方性法规,并于2023年,按照省人大常委会安排,与荆门市、潜江市开展长湖保护协同立法,这也是我省首个流域统筹治理方面的区域协同立法。

更具示范意义的是跨区域协同立法的突破。在省人大常委会指导下,2025年1月1日,横跨襄阳、宜昌、荆州、荆门四市的《沮漳河流域保护条例》正式施行,彻底改变了过去河流治理“各管一段”的困境。法规统一了全流域水资源保护标准、明确污染防治责任分工,建立起上下游联动的生态修复机制,成为湖北流域综合治理立法的标杆。

荆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 二级巡视员 秦浩:在省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推进下,四地条例从结构到内容全面对接,在立法理念、 框架结构、管控措施、区域协作、法律责任等重要制度设计上保持了高度一致,有利于从立法层面建立对沮漳河流域统一管理和保护的体制机制,开启沮漳河一河共治新局面。

近年来,全省各市州不断推进生态环保领域立法,各地聚焦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绿色发展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地方性法规。襄阳市制定鱼梁洲生态保护条例,加强长江内沙洲生态环境保护。十堰市先后制定山体保护、扬尘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四部条例,从山体到大气、从地表到水源,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法规体系的“四梁八柱”。咸宁市制定淦河保护条例,以法治呵护自然生态。随州、恩施、黄石、黄冈等市聚焦饮用水水源保护进行针对性立法,以最严格的制度保障饮用水安全。

从“分治”到“共治”,从“小快灵”精准靶向发力到区域协同立法,全省各市州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丰富立法方式方法,为“千湖之省”的湖泊保护筑牢法治屏障,共筑长江大保护的坚固防线,共护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贴近民生 法治破解社区治理大事小情

地方立法的温度,藏在群众最关切的民生细节里。黄石市针对居民反映强烈的电梯安装、安全问题,出台《黄石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条例》,这是全国地级市中,首部适用全市域的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地方性法规。该条例不仅明确了生产、使用、维护各环节责任,更专章规范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流程,让“上楼难”不再成为老年居民的困扰。

黄石市民 王阿姨:我家住在8楼,我们两个人都60多岁了,年龄大了上楼梯不好爬,当时(装)了电梯之后,我们也轻松,提东西(上楼)也不觉得累。

条例中“一户申请即可启动所在住宅单元加装电梯意愿征询工作”的柔性规定,为全国同类城市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黄石市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 二级巡视员 蔡维:条例实施一年来,已实现审批加装电梯872部,解决了12万多居民上下楼难的问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幸福感和获得感大大提升,为提高立法质量,我们始终坚持服务中心大局,积极回应民生关切,确保立法贴近黄石市情,突出黄石特色,做到务实管用。

湖北省各市州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回应百姓期待,武汉、孝感、宜昌、黄冈、随州等地先后制定物业管理条例或者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条例。宜昌、孝感、黄冈、随州等地围绕各类交通工具管理制定地方性法规,破解城市发展突出难题。荆门、十堰、咸宁等地制定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法治引领社会风尚。

为了确保市州立法质量,十年来,省人大常委会组织专班对各市州立法实行全程跟踪、全程指导、全程服务,组织各市州对具有代表性的法规进行联审联评,共享立法资源和基础保障,推动市州立法能力不断提升。从科技创新的"赋能篇"到生态保护的"青绿篇",再到民生保障的"暖心篇",立法工作始终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与群众需求同向而行。

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 郑文金:十年来,市州人大坚持“特色、特殊、特有”,围绕地方立法的权限,制定出台了182件法规,做到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在省委领导下,支持指导市州人大及其常委会,进一步提高地方立法质量,切实抓好法规的落地执行,为我们湖北加快建成支点,夯实法治基础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法治之光,照亮荆楚。十年立法实践证明,只有紧扣时代脉搏、回应群众期盼,才能让法规真正落地生根,成为推动湖北发展的强大法治力量。

聚力支点建设代表行动

三十年接力:守护荆门“母亲河”

漳河既是荆门重要水源地,也是长江生态保护关键区域。今天我们去看看,荆门市人大代表龙泉小组30年守护一库清水的代表印记。

漳河是荆门人民的母亲河,位于荆门、襄阳、宜昌三市交界处的漳河水库,是荆门市重要饮用水水源地。然而,30年前,她生了一场“大病”。

荆门市漳河新区漳河镇河湖管理员 吴光明:(以前)拖鱼(捕鱼)的时候,那个柴油机,排出油和废气。

记者 夏靓 对话 荆门市人大代表 龙泉小组组长 周健:(以前)煤场堆下暴雨(时),我们到那河岸,看到这个坝底下,那你看到反正是河岔能看多远的,底下全是黑的,你是看不到河底的,全是黑色的。

为守护母亲河,一场跨越30年的接力就此展开。第一棒接力,是代表之间的代代相传。荆门市人大代表龙泉小组200多次踏上漳河岸线,监督相关部门进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船舶管理等工作。

记者 夏靓 对话 荆门市人大代表 龙泉小组代表 孙军:针对当时的污染情况,我们协同相关的部门,应该是拆除了大概500多个网箱,清理了200多艘的“三无船舶”,(漳河水库)从2015年的Ⅱ类水质,到2016年恢复到了国家的Ⅰ类水质标准,看起来这么碧绿,都不像水库旁,像海边,这个就是我们荆门人的马尔代夫,这个是我们的母亲河,现在水质是这个国家的Ⅰ类水,意思就是说我们就这样捧起来,其实都可以喝、很清凉的。

这场接力的第二棒,是代表们从履职监督到立法守护的深化。在荆门市人大代表龙泉小组成员接力努力下,曾经黑不见底的漳河,现在能见度可达7米。漳河水库与漳河柑橘、茶叶等产业一脉相连。山清水美,游客纷至沓来,还擦亮了旅游招牌,但这又让漳河面临了新的挑战。

荆门市漳河新区漳河镇肖岗村志愿者 李武华:露营的人多了,希望来这的游客,把自己产生的垃圾带走。

记者 夏靓 对话 荆门市人大代表 龙泉小组组长 周健:我们来这进行调研、暗访,靠这个山头全是露营的、烧烤的,都是垃圾。

为了给漳河水库更坚实的法治盾牌,2023年5月,省人大常委会将沮漳河流域水环境保护协同立法确定为四地协同立法项目。此后,代表们多方奔走,50余次利用周末、节假日广泛调研,深入库区听取各方意见,向法律专家讨教学习,对比多部上位法文本,10余次结合《条例(草案)》条款入库比对、集中研讨。终于,《荆门市沮漳河流域保护条例》于2024年9月报省人大常委会批准,条例中,将漳河水库纳入专章加以保护。最重要的接力,是守护意识从代表传递到群众心中。条例出台后,龙泉小组的人大代表第一时间联系环保部门,推动界碑设置。

记者 夏靓 对话 荆门市人大代表 龙泉小组组长 周健:124.99米(洪水位)以下行为,禁止烧烤、露营,禁止施用农药、化肥,而且你看下面这一点,此牌位置为12级洪水位(124.99米),下面那就不行了,这样就是对于不知道条例的群众来说更醒目了,告知了这个法律,我们这个范围能不能做,我们也提到这个建议,还要安(装)一个监控,还要配声音,你一旦越过了这个124.99米(洪水位),它就提醒你。

《荆门市沮漳河流域保护条例》的出台,开创了针对湖北省二级流域片区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先河。在龙泉小组的推动下,市人大常委会还将每年3月22日设立为“漳河(母亲河)保护日”。为了让群众懂法守法,龙泉小组多次在荆门组织《荆门市沮漳河流域保护条例》宣传活动。

荆门市漳河新区漳河镇肖岗村志愿者 李武华:这几年的治理,这个漳河的水质都变好了。

荆门市人大常委会代工委副主任 胡明成:市各级人大代表历来十分关注漳河保护,共提出意见建议320余件,以市人大代表龙泉小组为例,共提出意见建议69件,其中14件被市人大常委会重点督办。

三十年接力,是一届届代表鞋上的泥土,是笔记本里详实的记录,是从监督到立法的步履不停,更是从“代表行动”到“全民自觉”的认真传递。如今,界碑立在岸边,风掠过清澈的水面。这一库清水的背后,是人大代表们三十年来把家园放在心尖上的最长情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