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电视广播 >> 文章详情
《人大聚焦》第一百五十五期
百姓视角,关注人大!欢迎收看由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主办、湖北电视综合频道承办的电视专栏《人大聚焦》。
人大要闻
省人大常委会召开主任会议 决定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11月25日至27日在汉召开
11月13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召开主任会议。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王艳玲主持会议。

会议拟订了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议程草案和日程草案,决定本次常委会会议于11月25日至27日在汉召开。
会议审议了《湖北省石家河遗址保护条例(建议表决稿)》《湖北省老年教育条例(建议表决稿)》,决定将上述条例建议表决稿提请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
会议审议了《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办法(修订草案二审稿)》《湖北省水路交通条例(修订草案二审稿)》《湖北省征兵工作条例(修订草案二审稿)》《湖北省无线电管理条例(修订草案)》《湖北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修订草案)》,审议了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召开省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的决定(草案),审议了《襄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8件报批法规,决定将上述法规草案、决定草案、报批法规提请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
会议审议了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情况的报告,省人民政府关于全省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作情况的报告,审议了省人民政府关于2024年度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关于湖北省2024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报告,审议了省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处理情况的报告和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决定将上述报告提请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
会议决定将有关报告的审议意见和调研报告印发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国强、刘晓鸣、胡志强、杨云彦,秘书长张爱国出席会议。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郭元强参加会议。
人大要闻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省委宣讲团在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宣讲
11月12日,省人大常委会机关举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省委宣讲团成员、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王润涛作宣讲报告,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机关党组书记张爱国主持报告会。

王润涛以“擘画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为题,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从五年规划彰显的制度优势、“十四五”发展取得辉煌成就、“十五五”迈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发展重点任务、深学细悟笃行全会精神等五个方面,对全会精神进行了系统阐释和深入宣讲,对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科学编制本领域“十五五”规划等与人大紧密相关的内容进行重点解读。
张爱国在主持报告会时强调,机关全体党员干部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坚决落实省委部署和常委会工作安排,扎实推进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工作,按照既定方案细化任务分解,通过原文研读、交流研讨、宣讲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多层次、全覆盖的系统学习。要充分发挥人大新闻宣传优势,精心组织,依托主流和自媒体平台,及时反映人大机关学习动态与成效,营造学习宣传四中全会精神的浓厚氛围。他要求,要立足人大职能定位,找准服务“十五五”规划高质量实施的切入点和着力点,高质量推进立法、监督、决定、任免和代表等工作,更好围绕省委中心大局履职尽责。要扎实做好我省“十五五”规划纲要编制相关调研保障,为审查批准规划纲要夯实基础。要对标“三个更高”要求,坚持“五个一流”标准,强化工作调度,统筹抓好今年工作圆满收官和明年工作科学谋划。要紧扣“四个机关”定位,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履职能力,强化支点意识、抬升发展标杆,持续深化“干部素质提升年”成效,以过硬能力和优良作风推动全会精神在人大机关落地见效。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全体党员干部、省纪委监委派驻省人大机关纪检监察组全体同志参加报告会。
监督在线
省人大创新开展“十大民生项目”专项监督
全省十大民生项目是与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息息相关的民心工程、幸福工程。11月6日,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会同省人大监察司法委、教科文卫委、农委、城环委、社会委,联合审议省发改委关于2025年全省十大民生项目实施情况的报告。
2025年初,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省政府工作报告及十大民生项目清单。

这份10大类85项民生实事的清单,涵盖就业、教育、医疗、养老、育幼、安居等民生重点领域,由29家省直部门按职责分工、协同推进。
住房保障是民生之基。截至今年7月,全省新建保障性租赁住房已达7.2万套,提前五个月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截至目前,全省新增中小学及幼儿园学位已超6万个,顺利达成年度目标;与此同时,全省已有105万农村居民的用水条件得到显著改善,这一成果较年度目标提前三个月超额完成。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生根,一项项目标任务的提前“交卷”,目前,全省民生实事清单正有条不紊推进。
本月底,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将听取和审议省人民政府关于2025年全省十大民生项目实施情况的报告。11月6日,省人大财经委会同省人大多个专门委员会联合审议《2025年全省十大民生项目实施情况的报告》。会上,省发改委首先通报目前民生项目实施“成绩单”。

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毛明天:截至10月底,十大类85个指标任务中,73个可量化指标任务已完成或超额完成的有66个,其他7个均超实际进度,总体完成率达98.26%。
针对报告内容,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会同省人大监察司法委、教科文卫委、农委、城环委、社会委对报告进行联合审议。

省人大城环委专职副主任委员 黄小洪:(民生实事项目)选择项目的时候要精准,建议他们要持续地完善保障机制。

省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 常委会预算工委主任 朱慧:我想对发改委的报告第八(页)涉及到问题查找等方面,取得成效和工作做法以后,还有些问题,这些问题建议还要深入研究一下。
会议认为,报告客观反映了我省十大民生项目实施的总体情况、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打算。并建议创新体制机制,破解制约项目长效运行瓶颈;紧密协同联动,凝聚齐抓共管合力;强化宣传引导,营造共建共治共享氛围;聚焦普惠兜底,提升项目选题科学性与前瞻性。
下一步,省发改委将结合此次会议的意见,对报告进行修改完善,最终提交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据了解,这是湖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首次采取联合审议方式监督政府工作,也是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创新实践。通过人大依法监督,推动政府更好地履行职责,让民生项目真正成为民心工程。
学习进行时
全省人大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工作培训班在汉举办
近日, 全省人大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工作培训班在汉举办,本次培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关于宗教工作、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强化理论武装,凝聚思想共识,围绕人大民宗侨外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上下联动、同题共答,共同推进全省人大民宗侨外工作高质量发展。
本次培训班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省委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部署,通过专题辅导、经验交流等形式,深化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工作的认识。参训学员包括省人大民宗侨外委组成人员和各市、自治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自治县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民宗侨外工作机构负责人及业务骨干。

十堰市人大常委会民宗侨外工作委员会主任 史明会:(培训)内容丰富、针对性强,我们收获很大,通过专家授课为我们释疑解难,深度解读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的重要思想以及宗教、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
本次培训班的培训内容聚焦人大工作及民族、侨务等重点领域,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依法治理民族宗教事务,提升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发挥侨务外事工作优势,服务全省开放大局。紧扣中心大局、强化理论武装,以高效能履职助力支点建设等。

恩施州人大常委会民宗侨外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胡晓薇:我将进一步持续深化学习,提高履职能力,紧紧围绕“十五五”规划的目标、要求、任务,聚焦主责主业,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人大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聚力支点建设·代表行动
麻城:人大代表引领助力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
近年来,麻城市人大常委会,以“代表行动”为抓手,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贯穿城市改造更新与乡村振兴全过程和各方面。从肉糕巷的“破茧蝶变”、宋家湾的“旧貌换新”,到乘马岗镇的“红色赋能”,人大代表主动倾听民声、汇聚民智、破解民忧,与群众一道真正成为城市建设与乡村发展的谋划者、参与者、受益者。
代表助力推动旧巷改造 3米窄巷蝶变“文化网红地”
肉糕,是镌刻着麻城烟火气的传统美食,但当地杨基塘社区的肉糕巷,曾是一条不足3米宽的“烦恼巷”——巷内污水横流、异味弥漫,居民苦不堪言。如今,这条老巷已完成“华丽转身”,成为集麻城肉糕文化展示、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特色街区,日均客流量较改造前提升近3倍。

麻城市肉糕巷商家 万建阳:路没改造之前,走路就是泥呀、水呀,街上改造了之后就是要宽一些,在卫生环境上面都要好一些,在那个生意上比以前要好多了。
肉糕巷的“蝶变”,离不开人大代表的全程跟踪与推动。2023年,人大代表小组深入社区,用“小巷夜话”“居民议事会”等接地气的方式,收集到100余条意见建议。针对居民反映最强烈的排水不畅、道路狭窄等问题,代表们梳理形成详细建议, 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麻城市人大常委会牵头协调,为改造项目撬动各级资金800余万元。在代表们的宣传示范带动下,巷子里40户居民主动无偿拆除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院子、车库,实现“零补偿、零纠纷、零上访”的和谐改造。

麻城市人大代表 杨基塘社区党委书记 冯涛:作为人大代表我们也分片、分组,居民在家的时候召集几户在一起座谈,特别是(对)一些思想还不是那么很通的居民,我们多次上门,多次做工作,我们几个人大代表都非常耐心地听取居民的想法。

麻城市肉糕巷居民 李淑兰:这个巷子扩宽就要把这个院子拆掉,我就带头第一个把这个院子拆掉了,拆掉了以后,(腾出)来现在有五六米(宽)了,过年的时候,别的地方的人,群众都到我们这里(旅游),我们也感到很自豪住在这里。
如今的肉糕巷,不仅是硬件设施的升级,更成了承载麻城美食文化的“沉浸式市井生活圈”,让老巷有了新面貌。
麻城乘马岗镇:“人民民主 +红色振兴”赋能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麻城市乘马岗镇地处大别山腹地,这片孕育了26位新中国开国将军的红色热土上,一座融合红色底蕴与民主元素的“人民民主实践广场”格外醒目。作为当地新地标,这里既是村民议事的“民主阵地”,更是传承红色文化、助推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

麻城市乘马岗镇人大主席团主席 江百放:在(人民民主)实践广场建设过程中,通过代表实地走访接待选民,充分发挥代表联系选民作用,让群众积极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来。
人大代表们紧扣“红色资源”,听民意、定思路,将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带动周边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打造“红色文化+乡村振兴”的发展新路径。

麻城市乘马岗镇人大代表 德胜寨村党支部书记 周兴强:在红色美丽乡村建设中,我们人大代表充分听取民意,提出发展红色旅游,我们多方寻求支援、整合资源,现在来旅游的游客多,年接待游客35万人次,带动周边民宿餐饮65户,预计增收300万元。
从城区街巷到乡村田野,麻城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工作要求,以“代表行动”为纽带,架起政府国家机关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结合工作实际分领域设立农业农村、产业发展、城建环保等6个专业领域代表小组,与原115个地域领域代表小组交叉开展活动,打破传统履职界限。全市1642名各级人大代表围绕“聚力支点建设”大主题,聚焦产业倍增、乡村振兴等“七大行动”深入开展代表活动,深入联系人民群众,广泛听取人民群众呼声期盼,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热点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