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市县动态 >> 文章详情
宜都·松滋两地人大代表跨界联动共同打造交叉区域和美家园
2022年10月14日,宜都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世斌收到了一封特殊的信件,寄信人是荆州松滋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覃文忠,信里反映了松滋市刘家场镇与宜都市松宜矿区交叉区域人居环境整治问题。
据悉,该交叉区域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早在1960年,原湖北省松宜煤炭矿务局成立,后几经更名,管理属地也历经宜昌、荆州的多次变化。该矿区地跨宜都、松滋两市,大部分矿工也分别来自两市的周边乡镇,现辖官渡坪、石家湾和铁路三个社区,共有居民1684户3089人。
收到信件后,宜都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第一时间与松滋市人大常委会对接,决定突破地域限制,共同聚焦民生“一线”,组织两地人大代表跨界联动,按照“一线四联”工作机制,共同打造矿区居民的和美家园。
联席会议定思路破难题。2022年12月,两市人大代表在松滋市刘家场镇召开了第一次联席会议,就交叉区域人居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进行了充分交流沟通,并赴现场实地考察。此后又连续召开4次联席会议,重点研究解决了12个民生问题。同时,两地人大代表共留备忘录,进行定期沟通协调,先后建立了联系帮扶弱势群体等5项联动工作机制。
联合调研问需求察民情。两地人大代表组建调研组,按照人员交叉、走访交叉的方式,走访听取居民需求,实现民情数据、需求愿望互通共享。调研组先后走访居民群众200余户,召开征求意见会5场次,梳理汇总代表建议8条。对解决难度不大的问题推动“即知即改”,如群众反映的交叉地带存在监控盲区和治安薄弱点问题,共同督促松宜矿区牵头成立官渡坪片区中心警务室,增设监控探头200套,覆盖两地交接盲区。调研组还对居民意见建议集中分析研判,按照共性与个性、轻重缓急等事项进行分层分类,其中,关于污水收集和排水、公共服务问题占比达到80%。
联动发力共缔造解民忧。针对刘家场集镇污水管网不具备雨污分流功能,暴雨极端天气存在较大内涝风险等实际问题,松滋、宜都人大常委会共同组织两市政府相关部门,先后召开规划研讨论证会4场次,征集开挖、改造、更新、靓化等规划方案8个。2023年12月22日,该项目启动实施后,两地人大、松宜矿区管委会和刘家场镇分别选派代表和群众,先后在现场召开工作研究推进会3场次,开展视察活动2次,督促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难题问题3个。面对建设资金、废弃工矿场地整治等复杂问题,两地人大常委会协力推动解决,督促政府相关部门共同向省发改委、省财政争取到1600万元资金用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坚持开展“生态环境”联保联治活动,将石家湾煤矿及周边山体治理纳入矿区地质环境生态恢复项目,盘活了矿区闲置资产。
联评联议促整改惠民生。调研组高度重视居民人居环境整治的评价工作,专门制定民生实事项目群众评价表,就项目规划、实施进度、监督管理、质量保障以及人大代表作风等方面工作及时收集群众意见反馈,建立完善了居民群众诉求高效回应、共同评议评价、联合开展监督视察等3项制度。针对居民评价中“基本满意”和“不满意”的3个事项,两地人大联合开展民意回访,找准群众需求所在、建议所在,明确整改方向,推动联改。2023年9月,宜都市全域交通项目延伸到松木坪镇后,距离该镇仅15分钟车程的松滋市刘家场镇群众也强烈要求能够共享全域公交的便利,经两市人大代表多次协调两市交运部门并现场办公,11月1日,宜都公交顺利抵达刘家场客运站。
一年多来,两地人大通过联合联动履职方式,为松宜矿区交叉区域的百姓办实事谋幸福,硕果累累:新修建了全优超市、医养融合养护院、官渡幼儿园,解决了居民热切期盼的就医求学等民生大事;沿街门面提档升级,拆除路边临时摊棚,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在“两癌筛查”、健康保育等工作中,刘家场镇也近距离服务矿区居民,让“一家人不说两家话”真正成为两地源远流长的情感根系……(宜都市人大常委会)
责任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