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市县动态 >> 文章详情
恩施市:民生实事“接力干” 居民幸福“节节高”
——恩施市盛家坝镇古家塘三年蝶变记
治理污水让清水回流、安装路灯点亮夜色、加装安全提示灯……从根治污水“破题”到点亮夜景“点睛”,位于鄂西深山的古家塘三年间发生了精彩蝶变。
这变化,源于恩施市盛家坝镇“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的执着精神。碧波为卷,花香为墨,当地民生改善螺旋上升,绘就出幸福生活新图景。
深秋时节,走进恩施市盛家坝镇古家塘。
暖阳下,绿水边,不少居民穿梭其中,或健身,或游玩。
谁曾想,三年前的这里是另一番图景——污水外溢、环境脏乱……群众反映强烈。
怎么办?这是摆在当地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2023年,盛家坝镇人民代表大会聚焦“基础升级”,将“古家塘污水治理项目”列入民生实事票决清单,组织人大代表实地察看,推动项目落地实施——清淤、硬化、绿化同步推进,塘水重回清澈,岸边新添步道,花草有序生长。告别了“脏乱差”,古家塘自然成为村民茶余饭后的好去处。
环境美了,群众的期盼也在升级。2024年,镇人大聚焦“品质提升”。在多方建议下,再次票决通过“古家塘景观优化工程”,沿岸种植鲜花,配置休憩凉亭与木质座椅。花香满塘、清风拂面,古家塘成为村民拍照、纳凉、聊天的“幸福角”。
“环境好了,心情也亮堂了!”年过八旬的村民冷桃芝笑着说。特别是夜幕下的古家塘风景宜人,吸引越来越多群众夜间休闲,照明不足带来的安全隐患逐渐显现。2025年,镇人大聚焦“安全与细节”,将“环塘照明与安全防护工程”列入新一年度民生实事票决项目……如今,一盏盏提示灯在夜风中闪烁,照亮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信心。
从“治污水”到“添景致”,再到“保安全”,三年三步走,步步见实效。一件实事从“点上治理”走向“系统提升”,避免了“干一半、丢一头”的老问题,让民生实事真正成为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幸福工程。
古家塘蝶变不是偶然,而是制度化推进的必然结果。“不追求做多少‘大事’,而是要把每一件小事办实、办细、办久。”正如镇人大代表甘文志所言。
在工作实践中,镇人大探索出一套“连续办理、闭环管理”的民生工作机制,让好事办成“常态事”,实事办成“群众心坎事”:
——建立“滚动监督清单”。镇人大对已建成项目实行“回头看”,通过日常走访、院落议事等形式收集群众意见,了解设施运行、环境维护等情况,形成动态台账;
——坚持“前瞻规划视野”。在办理当前项目时,镇人大代表着眼长远,倾听群众对未来的期待,提前谋划可能衍生的新需求,实现民生改善的梯度衔接;
——完善“票决制度衔接”。镇人大把连续办理机制融入民生实事票决制度,每年人代会上既有新项目,也有延续性项目,确保每一项民生工程都能“接着干”“持续办”,促使民生改善不“断层”,群众幸福再“加码”。
“现在一年比一年细、一年比一年好!”冷桃芝身体硬朗,经常在古家塘岸边溜达,见证着这里的变化。
从一塘清水到一岸芳香,再到一路暖光……古家塘的变迁,是盛家坝镇人大以三年接力与沉淀的结果,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基层的生动实践。(郑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