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市县动态 >> 文章详情

湖北省云梦县:创新“三位一体”履职体系 赋能简牍文化名县建设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5-11-17 16:58   [收藏] [打印] [关闭]

2024年1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梦县博物馆指出:“古代简牍非常珍贵,是我们国家信史的重要实物佐证,要善加保护,做好研究。”云梦县委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确定了以“五大基地”(即中华文脉保护与传承基地、全国知名简牍文化展示基地、中华法源研究培训基地、有世界影响的简牍研究基地、中华家教家风传承教育基地)为重要载体的“中华简牍文化名县”建设战略目标。一年来,县人大常委会把助力简牍文化名县建设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履职重心,充分发挥人大制度优势和代表主体作用,以“聚力中华简牍文化名县建设·代表行动”为总抓手,探索构建“专业监督-民意汇集-代表引领”三位一体的履职体系,在文化传承保护、活化利用及文旅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精准发力、担当作为,为千年文脉焕发新生贡献人大力量。

一、“项目式”精准监督,推动简牍文化名县建设“提标增速”

云梦县人大常委会紧扣中华简牍文化名县建设中心任务,打好监督“组合拳”,推动县委决策部署及时落地生根。

云梦县人大常委会坚持精准谋划、高位推动,成立由人大常委会主任担任组长的“代表行动”领导小组,精准制定行动方案,围绕县委确立的简牍文化名县“五大基地”建设、文旅支柱产业培育等关键目标,明确“文化保护提标、文化融合提质、文化惠民提效、文化品牌提升”代表行动4大任务12项具体举措,细化为人大履职项目清单。领导小组定期听取政府《关于中华文化名县“五大基地”建设进展情况的报告》《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情况的报告》等相关专项工作报告,推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13个,确保人大监督与县委中心工作同频共振,推动“中华简牍文化名县”建设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景图。

云梦县人大常委会创新实施“专业代表小组+”监督模式,设立财政经济、教科文卫、城建环资等7个专业代表小组,对标“五大基地”等文旅项目建设进展开展精准监督。其中,财政经济代表小组围绕重点项目规划审批开展监督,助推博物馆文创街区完成土地划拨与详规评审,保障睡虎地秦简馆、楚王城核心项目按节点推进;教科文卫代表小组紧盯博物馆展陈提升、库房改造及“古物新生”文物修复展筹备,推动AR虚拟导览等科技手段赋能文物“活态”保护;农业农村代表小组就涉农资金统筹使用开展专题调研,推动1.5亿元资金精准投向6大农文旅示范片区;社会建设代表小组针对旅游服务短板提出对策建议,推动建立“交警+城管+志愿者”联动机制;城建环资小组持续跟踪交通路网建设,推动建成博物馆快速通道等;监察司法代表小组聚焦城乡环境治理开展执法检查,推动秦简纪念园周边环境得到综合整治。代表工作小组积极搭建履职平台,培育28名人大代表讲解员,有效拓展文化传播维度。

各专业代表小组对重点项目实行“一项目一清单”监督管理,通过季度视察、专题询问、满意度测评等方式开展全过程监督。创新实施“三看三问”监督工作法,即看项目建设进度,问责任落实情况;看资金使用绩效,问投入产出情况;看设施运营效果,问服务效能情况。今年以来,各小组共开展专项督查16次,提出优化建议37条,推动解决项目建设、设施维护、服务提升等实际问题24个。财政经济代表小组持续跟踪祥云湾街区运营,推动入驻商户新增28家,带动就业110余人;城建环资代表小组对博物馆快速通道开展“回头看”,推动完善沿线景观提升,确保文旅项目不仅“建得好”,更能“用得好”“管得好”。

二、“立体化”汇集民意,推动简牍文化名县建设“接地连心”

云梦县人大常委会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化拓展“两个联系”工作机制,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民意收集办理格局,使简牍文化名县建设深深扎根群众沃土。

着力构建多渠道、常态化的民意收集体系。一方面,云梦县人大常委会31名组成人员带头深入基层,紧紧围绕简牍文化保护传承、文旅融合业态创新、城市文化品位提升、农文旅项目周边环境整治等议题,重点走访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的人大代表,全年收集意见建议42条。另一方面,组织全县1140余名四级人大代表采取“走村入户+站点接待+专题调研”方式,深入社区、乡村、文旅项目一线,累计走访群众430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127条,内容涵盖旅游交通、景区配套、文化体验等方面。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云梦县人大常委会建立了规范化的民意处置机制,健全“站点收集-专委会梳理-对口交办-跟踪督办-效果评估”全链条工作流程。着力在督办重点代表建议上下功夫,由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带队,组织归口专工委、常委会委员、代表对重点建议办理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实地督办,力促办理“实打实”。如,针对市人大代表陈新红反映的老县河沿岸环境脏乱差问题,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栾玲以督办代表建议方式,推动建成县河之窗亲水观景平台。宋天石等代表提出的“加强云梦文旅景区生态环境管理”建议被列作重点督办件,推动了核心景区建立环境质量实时监测系统。

通过扎实的民意收集、办理工作,代表建议办复率和代表满意率均达98%以上,切实将“群众心声”转化为推动简牍文化名县建设的“治理效能”,使文化发展成果更好惠及群众。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推动睡虎地秦简考古遗址休憩设施增设、博物馆文化街区新建等15个具体项目落地;在服务品质提升方面,推动简牍文化宣讲员培训、祥云湾景区周边环境整治等20余项举措见效;在产业发展促进方面,通过代表建议催生了胡金店热气球观光、汉服体验等一批文旅新业态。

三、“全方位”示范引领,推动简牍文化名县建设“出新出彩”

云梦县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来自各行各业、联系广泛的优势,组织代表参与开展一次简牍文化宣讲、参加一次文旅服务志愿、提出一条文旅发展建议、办理一件立足岗位的文旅实事“四个一”活动,鼓励代表在各自领域争当简牍文化的传播者、文旅融合的实践者和创新发展的引领者。

积极引导代表争做文化传播“扩音器”,鼓励人大代表特别是具备新媒体素养的代表,积极利用微信、抖音等平台,创作发布简牍文化短视频,直播讲解文物故事。如县直一团代表李庆发布短视频20余条,有效扩大了简牍文化在年轻人群体中的影响力。教育界代表积极参与“简牍文化进校园”文艺汇演、皮影戏《秦律戏中戏》创作排练等活动,推动简牍文化以更鲜活的形式飞入寻常百姓家。

大力支持代表勇当文旅融合“排头兵”,引导他们主动投身文旅产业发展实践,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市人大代表陈新红打造的“伍湖四海”生态园农文旅景区,成为乡村文旅的典范。代表们积极参与“五个基地”和乡村“六朵金花”文旅景区建设,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与建言推动下,云梦建成了“云间集”文创街区、楚王城“楚王天下”大舞台、祥云湾等一批标志性文旅项目,打造“中华法系寻根”“古泽文明探源”等6条文化主题旅游线路,吸引游客超687万人次,实现了文化引流与旅游消费良性互动,“上云梦、赢未来”城市品牌持续擦亮。

注重发挥代表创新发展“参谋员”的作用,积极引导代表围绕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建言献策。文波、熊源等代表提出“将简牍文化深度融入城市建设”的建议,已推动秦简文化符号系统性嵌入公共标识和口袋公园建设,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殷忠平、杨志东等专业型代表深度参与“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特色课程研发,助力秦简法律文化和廉政思想的现代转化。在杨雪莲、蔡本友等人大代表的推动下,“‘简’述历史”等简牍文创产品开发取得新突破,“‘黑夫家书’书写互动”等数字文旅新场景广泛应用,为云梦县建设中华简牍文化名县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