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理论研究 >> 文章详情

聚焦人民所思所盼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5-09-24 14:13   [收藏] [打印] [关闭]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毛昌盛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县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处于民主法治建设的“第一线”和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必须始终坚持围绕人民群众所思所盼,厚植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基础,切实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一、建强智慧人大,以载体创新畅通民意表达

竹山县人大常委会创新构建“1+3+N”智慧人大体系(即一个综合平台,三大服务功能),打造集信息发布、履职管理、民意直通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平台,实现代表履职和民意诉求处理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一是建立电子档案,量化代表履职。依托代表履职平台,建立“一人一档、一任一册”电子履职档案,实时记录代表出席会议、调研视察、提出建议等五类履职行为。平台接入微信小程序,代表可随时“掌上知情”、线上学习、与选民互动,2025年代表行动参与率达99%。

二是创新扫码说事,即时响应诉求。开通“民生码上见”功能,群众通过扫码反映诉求,系统自动推送至代表,代表按照“个性问题立行立改、共性问题形成建议”原则快速响应,拓宽了民意表达渠道,实现“群众扫码说事、代表线上接单”,提高民意收集的效率和覆盖面。

三是构建闭环机制,提升监督效能。建立“群众提→代表接→政府办→人大督→群众评”闭环机制,咨询类诉求24小时内答复,76%的民生小事实现就地化解。通过对平台数据进行分析,精准识别民生热点,动态调整监督议题,推动监督工作由“经验判断”向“数据说话”转变。今年以来收集诉求159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23篇,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二、深化“两个联系”,以密切互动激发代表活力

密切“两个联系”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基础,必须不断深化拓展联系的内涵和形式,增强联系实效。

一是健全联系机制,畅通沟通渠道。34名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分工联系84名基层代表,通过定期走访、邀请列席常委会会议、参加视察调研活动等形式,听取意见建议。推动“一府一委两院”加强同人大代表联系,邀请代表参与“十五五”规划制定、检察听证、法院庭审等活动,听取代表意见建议,使重大决策更好地体现民意。

二是丰富联系形式,拓展联系深度。高标准建好、管好、用好76个人大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代表工作室和基层立法联系点,将其打造成为代表学习交流的园地、联系群众的桥梁、履职尽责的阵地、民主法治建设的窗口。坚持四级代表混合编组,建立72个代表小组,鼓励代表通过“线下+线上”“固定+流动”等方式,主动进站履职、接待选民、参加“代表行动”,丰富闭会期间代表活动,加强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全过程人民民主看得见、摸得着、真管用。

三是注重联系实效,推动成果转化。认真梳理研究“两个联系”收集的意见建议,将其作为立法调研、监督议题、议案建议的重要来源。完善民意诉求分类处理反馈机制,对代表反映的具体问题和诉求,按程序转交政府部门处理并反馈,确保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和真知灼见转化为推动问题解决的政策措施和发展成果。

三、聚焦民生关切,以代表票决推动项目落地

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是基层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载体,使民生实事从“为民做主”变为“由民做主”。县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这一制度优势,将其作为强化监督刚性的重要抓手。

一是精准选题。自2023年起,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扩面”的原则,在10个乡镇稳步推进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建立健全“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人大评”机制。通过“民生码上见”平台、代表联络站、实地调研等渠道征集民生项目建议283条,经合并、筛选、论证后形成89个候选项目。在项目确定阶段,坚持“群众需求最迫切、社会效益较突出、现实条件能允许”三项原则,组织人大代表集中审议、差额票决,最终确定乡村道路修复、污水治理、产业发展等34个重大民生实事项目,总投资达2.3亿元,直接惠及群众12.6万人。

二是深化监督。健全“定期+动态”监督机制,将票决项目全部纳入年度监督计划,采取专项视察、专题询问、满意度测评等方式,严格执行“一月一跟踪、一季一汇报”。组织人大代表按专业领域成立监督小组,嵌入项目一线开展常态化、精准化监督,及时发现并推动解决工程建设、资金使用等环节问题23个,切实将监督贯穿项目全过程,使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成为民生实事项目的建议者、决策者、监督者和受益者。2024年票决项目总体完成率达98%,群众满意度达99.2%。

三是强化闭环。实施“三问一评”闭环管理,即“年初问计划、年中问进度、年末问效果+成效评议”,对所有项目开展综合评估和满意度测评,结果向社会公开,并作为政府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针对2个进度滞后项目及时启动专题询问和预警督办,确保民生实事落地见效,切实把群众“心愿清单”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账单”。

四、抓实建议办理,以问题解决兑现民主承诺

提出议案和建议是代表依法履职的基本方式,办好代表建议是“一府一委两院”的法定职责,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必须把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作为倾听民意、集中民智、改善民生、推动工作的重要抓手。

一是提升建议质量。通过组织代表培训、视察、调研等活动,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引导代表围绕中心大局和民生关切,提出高质量建议。健全建议前置审核和可行性论证机制,推动代表在提出建议前与部门提前沟通、对接需求,显著提高建议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优化办理机制。完善“分类交办、重点督办、跟踪反馈、办理评价”全链条工作机制,对15件重点建议实行人大常委会领导牵头督办、政府领导领办,对一般建议明确领办政府责任领导、责任部门、责任人。建立代表建议办理全过程沟通机制,要求承办单位必须做到办前沟通意图、办中共商方案、办后回访问效,确保代表建议“办得有温度、落得有力度”。

三是强化跟踪问效。县委高度重视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将建议办理纳入年度督查计划,召开代表建议办理专题会议,定期听取汇报、协调难题。县人大常委会通过组织代表视察办理现场、听取办理情况报告、开展“回头看”和满意度测评等方式,对县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及代表行动期间提出的117件建议持续跟踪督办,推动解决实际问题。2025年代表建议办复率100%,满意率100%,解决率86.5%,切实把代表“良言”变成工作“良策”,把群众期盼照进生活实景。

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项关乎根本、事关长远的重大政治任务。县人大常委会将坚定不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尊重代表主体地位,全力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持续创新履职载体、完善工作机制、压实工作责任,不断丰富和拓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坚实的基层民主力量。